意欢在御花园随口提的梅花清汤,暗示了如懿和

摘 要

  如懿从冷宫出来后对皇上的态度一直不温不火,毕竟冷宫三年二人一直未曾见面交流过,加上如懿被陷害这件事也没有水落石出,总归在如懿心中都是个疙瘩。即便皇上在如懿一出冷宫

如懿从冷宫出来后对皇上的态度一直不温不火,毕竟冷宫三年二人一直未曾见面交流过,加上如懿被陷害这件事也没有水落石出,总归在如懿心中都是个疙瘩。即便皇上在如懿一出冷宫便不停示好,也终究改变不了二人之间有了隔阂的事实。

这种情况下,皇上自然没有在如懿那里留宿过,自然也没有翻过如懿的牌子。海兰问她为何,如懿回道,心结未解,不想那么亲近。

这日毓瑚姑姑来请安,告知如懿皇上已经为凌云彻安排了好去处,并且还告诉如懿,即便她不为凌云彻求恩典,皇上也会封赏他的。因为皇上在如懿进冷宫前便让毓瑚寻了凌云彻和赵九宵二人护住她的性命。

这一番解释,让如懿一直郁结的心结缓缓打开。

如懿终于主动迈出了和解的那一步,去找了皇上。皇上也承诺,从今以后,朕会一直握着你的手,你依靠着朕便是。

解了心结,人自然也欢快了不少,拉了惢心前去御花园赏梅,如懿最爱的是绿梅,可绿梅难得,退一步便赏了白梅。

惢心说,旁人踏雪寻梅,寻的是红梅,主偏要看白梅,这白梅隐于白雪之中,有什么好看的呢?

如懿说,白雪红梅,自有它的明艳清冽之美,但白梅隐藏在白雪之中,仅凭花香稍作分别,本宫倒觉得世间之美,唯有细细分辨,才是难得。

如懿一番话倒是引来了性情中人意欢,意欢同如懿相投,几句话便熟络起来,如懿问她从何处来,意欢说她刚陪皇上用过膳,还说这皇上用膳时最爱的就是一道梅花清汤,却不想自己刚走进这御花园,这么巧便看到姐姐在这里独自细赏梅花。

意欢说这话的时候也是带了一点玩闹的意味,眼角眉梢带着笑意。

如懿表面未曾露出什么,笑着解释说寒冬唯有梅花而已,想要凑巧也是容易啊。

实际上在听到梅花清汤的时候,想必心里已经泛上了一丝甜蜜。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第2集中,弘历为了安抚如懿的悲痛,提起了他们的共同回忆——暗香汤,平素就喜欢青梅的娴妃,将梅花入食,烹制佳肴。

彼时如懿还是青主儿的时候,皇帝驾崩。弘历继位,在丧礼仪式上把青樱叫走,他们谈到先皇后的处置方式和去处问题时,青樱要谢皇上的关心,皇上便说:你要谢不要光用说的,朕还惦记着你的暗香汤呢,什么时候再给朕再做一碗?

清代的医家顾仲写有一本菜谱书《养小录》,里面就提到了“暗香汤”:

“腊月早梅,清晨摘半开花朵,连蒂入瓷瓶,每一两,用炒盐一两洒入,勿用手抄坏。箬叶厚纸密封,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加花三四朵,滚水注入”。

大意是将清晨采摘的梅花用盐腌制入瓷瓶,入夏方可取用,加入蜂蜜泡茶饮。在滚水作用下,半开的梅朵,于雾汽中缓缓绽放,有如生者,载沉载浮,颇有诗意。

如今的暗香汤制法,大多出自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

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头,连蒂置磁瓶内,每一两重,用炒盐一两洒之,不可用手漉坏,以厚纸数重,密封置阴处,次年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然后用花二三朵置于中,滚汤一泡,花头自开,如生可爱,充茶香甚。

两者相较,并无太大的区别,都是要半开花头+炒盐等分+重纸密封。

梅花的香味独特而清逸幽雅,故被很多文人称作暗香,它不仅可以做暗香汤,也可以做梅花饼或者梅粥,有调理脾胃的作用。

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里曾提到过梅粥:

梅落英,净洗,用雪水煮;候白粥熟,同煮。杨诚斋诗云:'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

梅花瓣落了一地,扫取清洗干净后,撒入雪水煮的白米粥,白的红的,想想就好看。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落梅有叹》一诗咏道:“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由此可见,古人不仅爱梅花的风骨,也爱它的清香怡人。

还有一味梅花汤饼:

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尝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分,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后留玉堂元刚有和诗:“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

如懿擅长的暗香汤,便是以梅花为食,所以当意欢说皇上对桌上的梅花清汤爱不释手时,如懿其实心中早就乐开花了吧。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