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看过英国BBC发布的一部纪录片名字叫《宝宝的神奇世界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这部记录片邀请了多位英国儿童发展领域的顶尖专家,以英国各地两千多个家庭为样本,汇集了0-2岁婴儿成长的最新研究结果,全面探讨婴儿在生命最初两年的思维变化,以提示婴儿成长的复杂性。

婴儿的心理活动堪比宫廷剧
在这部纪录片里,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用来测试婴儿的内心活动:
①、关于性情
心理学家Emily Jones用玩具做道具,找到六个月大的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道具测试同样大的宝宝,这些道具有玩具狗、从盒子里突然蹦出来的小丑、以及带着小丑面具的大人。

Emily Jones发现所有宝宝面对这些玩具时的反应都具有一致性,那就是兴奋的孩子始终兴奋、淡定的孩子始终淡定、有的孩子却一直很谨慎。
这些孩子们的反应,恰好可以归结到心理学上成人的三种基本气质:兴奋型、冷静型和警惕型。
这么小的宝宝就能表现出这些基本的人格气质,这就说明每个人的性情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同一个家庭的双胞胎,有可能形成不同的个性基础,因为这是人的天性,需要父母根据孩子不同的天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抚养孩子。

②、关于自制力
Emily Jones针对宝宝自制力这一块,又设计了一个测试,她把宝宝们依次坐在一个桌前,头上戴着行进的大脑扫描仪,并且告知孩子们“不能触碰面前的玩具”,然后扭头不看被实验的宝宝。
有的宝宝在大人扭过头后毫不犹豫地拿起玩具,有的宝宝可能会坚持10秒、15秒、最长的宝宝坚持45秒,与此同时,控测器显示出她们的大脑正在进行不同的活动。

自制力较弱的宝宝,他们的大脑会呈现蓝色,这说明他们的大脑活动较弱;而越是坚持时间长的、自制力的强的宝宝,他们的大脑前部会出现很多探测器检测红点,这说明他们在努力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此抵抗诱惑。
这个试验说明,不同的宝宝天生自制力有所不同。但科学家也在片中做了以下说明:
“自制力一部分取决于基因,另一部分取决于后天的练习和环境的影响,有的孩子能很快学习好分散注意力,而有些孩子则直到成年,这项能力依然不足。”

③、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针对控制情绪这一块,Emily Jones博士给孩子的身上安上传感器,来测试孩子的心率、动作、皮肤出汗等情况,以此监控孩子的情绪。
在实验中,有一个叫Blake一岁半的小女孩,因为拿不到巧克力而发脾气愤怒大哭,心率骤增。妈妈想要用拥抱抚平她的情绪,可是却丝毫不起作用,妈妈越是轻抚安慰,孩子肾上腺素却越来越多,心率越来越快,人也越来越焦虑不安。
后来,Blake的妈妈用一个玩具狗来转移她的注意力,她的心率终于开始下降,很快回到了初始值。
这证明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是有效地让孩子平复情绪的方法,也能快速缓解宝宝的焦虑情绪。而我们常用的拥抱和安抚,则会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差,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大人在束缚她。

这整部纪录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总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但其实孩子的大脑活动也是非常丰富的。2岁之前的宝宝,大脑已经在飞速地学习和进化。

想要了解婴儿的不同情绪,必须了解婴儿的不同气质
虽说两岁之前的宝宝大脑在飞速运转,不断学习和进化,可是她们却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出来,我们作为父母,又不得不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对孩子性情的了解,来猜测孩子需要什么、在想什么。
那么想要知道如何针对自己孩子进行个体化养育,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个词语,那就是“婴儿气质”。
l 什么是婴儿气质?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两位心理学家,分别叫Alexander Thomas和Stella Chess,他们做了一项实验,要求一些2-3个月大的孩子的父母,每天对自己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述。
比如记述婴儿对洗澡或者换尿布的反应,或者婴儿在吃奶时的反应等等,研究人员对这些被观察和记述的婴儿进行跟踪调查,直到他们成年。在后来的访问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在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和表达自己意愿等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这些不同一直延续到儿童时期。
这就是不同的婴儿具备不同的婴儿气质。

l 婴儿气质包括哪些方面?研究者在调查获取父母与婴儿相处的经验之后,发现婴儿大体归结为4类气质特点:
困难型:这类婴儿很难相处,他们逃避陌生环境,对不良的情绪反应很剧烈,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容易型:这类婴儿很容易相处,他们的睡眠和饮食一般比较规律,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对变化适应快,一般来说情绪积极且有节制。
迟缓型:这类婴儿表现比较冷漠。对新环境最初会逃避,行为不活跃,对变化适应慢,不像困难型的婴儿那么易怒,但情绪通常也比容易型的婴儿消极。
混合型:介于以上各型之间的综合表现。
以上几点智力特点,跟孩子的智力水平、活动能力及是否患病无关,也就是说天生如此。

所以说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难带,而是父母没有了解到孩子的气质特性,反观前面Emily Jones博士的实验,婴儿又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只会吃了睡睡了吃,也有很活跃的大脑及丰富的情绪,当父母无法快速了解孩子的需求及情绪表达,就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好带”。

孩子的气质倾向有无好坏之分?
看到前面讲的气质倾向,可能有的父母就会认为这四种气质特点里,容易型的孩子应该是最好的,事实上,气质倾向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因为气质倾向影响着孩子的活动方式,所以它也经常强烈地影响着父母的反应,这就间接影响了婴儿的个性形成、亲子关系、早期社会交往以及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对婴幼儿早期的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及时对孩子的气质特点进行识别和引导。

l 仔细观察和判断宝宝趋进性的强弱宝宝的趋进性是指宝宝接触到新的人、事、物最初的短期反应,是接近还是逃避。而后,宝宝对新事物在长时间的反应与接受度代表了他的适应性。我们作为父母,可以通过几点来判断宝宝的趋进性是强还是弱。
宝宝小的时候:
是否能接受喂奶时的地眯和姿势变化;是否能接受不同口味的辅食;是否能接受不同的照顾者;第一次见陌生人是否会把头转开或者是抱紧父母;初到陌生地方是否会焦躁不安;对于新的日常生活事件,是否能从一开始就接受;
等宝宝长大一点,父母可以再看一下他在下列情境中的反应:
是否喜欢尝试新的食物;见到陌生人或者陌生小朋友,是否愿意跟他们一块玩;带孩子到陌生环境,是否能很快适应;家里来了客人,是否能立刻打招呼或者愿意接近;第一次待在新环境父母不在身边,是否会表现淡定;是否愿意尝试穿新衣服。
如果宝宝在以上选项中大多表现出肯定的状态,那么说明宝宝的趋进性比较强,相对而言这样的宝宝比较大方开朗,父母也比较容易照顾。

而选项中大多表现出否定状态的宝宝,是属于趋进性弱的类型,这类宝宝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陌生人等,情绪反应也比较大。
针对这类宝宝,父母可以多带宝宝到外面接触不同的人、事、物,在喂养方面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与此同时最好有固定的照顾者,增强宝宝的安全感。
最重要的是,要对宝宝怀有一颗包容的心,千万不要轻易给宝宝贴上“害羞、不懂事”的标签,耐心带领宝宝接受新事物。

l 通过判定宝宝的敏感度,了解宝宝的喂养方式宝宝敏感度强弱决定着他是否好带,因为宝宝的感官敏感度会影响宝宝的学习以及观察能力,父母可以通过6个方面辨识宝宝敏感度强弱,即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社交敏感度。
就拿触觉来举个例子:婴儿时期宝宝就有着触觉敏感,尿布湿了、衣服紧了、热了凉了、衣服质地发生了变化,宝宝都会显现出不同反应,敏感度高的宝宝不会说话时可能会哭泣、扭动身体等等,敏感度低的宝宝则反应更轻微或没反应。其他5个方面也是一样的。
当然了,宝宝的这些感官敏感度不一定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嗅觉敏感度高的宝宝,不见得触觉敏感度高,再者,敏感度强弱跟智商并无关联,只是敏感度高的宝宝一般比较难照顾,而敏感度弱的宝宝通常不喜欢哭闹,从而显得好照顾。
针对敏感性强的宝宝,父母尽量不要给予太多刺激,懂得接纳宝宝的情绪,在宝宝对事物变化起反应时,父母要借机了解宝宝喜好,同时给予适时的关注和提醒,弄明白宝宝为什么不开心,从而及时安抚宝宝情绪。

每个宝宝生来就有不同的气质特点,父母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个体化养育,因材施教,父母和孩子之间才会自然产生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