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有毒”的负面情绪,用这两个方法就够了

摘 要

  想控制住你的情绪?两个步骤: 第一步:学会接纳,学会认怂 第二步:学会理解,学会解释 接纳,就是接纳你可以暂时性地成为一颗“废物”。 理解,就是学会把你和情绪区别开来,

想控制住你的情绪?两个步骤:

第一步:学会接纳,学会认怂

第二步:学会理解,学会解释


接纳,就是接纳你可以暂时性地成为一颗“废物”。

理解,就是学会把你和情绪区别开来,你是你,情绪是情绪。

没错,就这么简单。


我先放我的第1个观点吧(可能大家会不认同):

负面情绪袭来时,你只有完完全全“沦陷”在负面情绪之中,完全接纳自己所有的感受,你才能永恒地“战胜”它。

是不是觉得我说得有点匪夷所思?但我相信你看完下面的内容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觉得你能轻轻松松“控制”住你的情绪?

我之前也尝试过做一个“理智”的人,渴望成为一个能“控制情绪”的人,但我也发现一个残酷但也有趣的现象:

愤怒、悲伤、绝望、痛苦,并不会随着我有多理性而丧失,我反而会因为那些持续的理性、有意识地自我控制而变得越来越麻木,甚至共情他人的能力也有了损耗。


要知道,共情力可是我这个咨询师的根本硬件啊。没了共情力的咨询师,就仿佛画家没有了画笔。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与情绪作斗争,真的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一个人为了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会变得更加“自我内耗”,这样反而会耗费更多的精力。

大家也应该都看过一个新闻吧:一男子在晚上开车回公司加班的路上,遇到了堵车,他突然不顾周围人放声大哭,一直重复句话:我已经连续加班了一个月了。

当我看到这条新闻,我立马去想,我之前告诉我的来访者,你要学会控制情绪,我是不是做错了?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最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不是错了,而是我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一步——

一个人,应该先去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先去承认它们的存在性。也只有先承认你的情绪,先认可你的情绪,你才能“控制”它们。

就像可能我在潜意识里直接把“负面情绪”定义为糟糕的、羞愧的、错误的、不好的,所以我才会那么排斥和拒绝,那么想逃离——


但其实,我根本没有好好正视过它们,它们明明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它们是我的感知,是我的体验,我不应该这样否认它们。

相反,我们大众对负面情绪的认知往往是错误的。负面情绪,明明是有用的,我们为什么要“控制”它?

焦虑,是危险的预警,它警醒你需要改变,你需要行动;

愤怒,是在向你展露你的需求,你受到了侵犯,你需要自我保护。

悲伤,是在宣泄你体内的痛苦,不让它伤害你的五脏六腑。

看,负面情绪也是有好处的,它在拼命地告诉你:外界是不安全的,你要保护好你自己。

所以也只有当你好好地去感受那些痛苦、那些负面情绪,你才能看到你内核里的脆弱,你才能看到你身体内紧紧蜷缩的小孩子,他在诉求着什么,他在渴求你为他呐喊什么,他在希望你为他做什么。

所以我们的社会为什么教我们要否认情绪呢?为什么你就乖乖听了外界的话,否认了你的负面情绪呢?


你的身体明明在尖叫,你为什么要用被子捂住它的喉咙?

它明明需要你的安抚,你为什么要拒绝拥抱它?

它明明在发抖,你为什么要骂他是软弱的?

你只有先去探究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医生探究一个病人一样,仔仔细细去划过你的每一寸感受,沉浸在其中,深深陷入其中,就像躺在一个软乎乎的毯子里,去温柔地问自己:

你怎么了?你现在很难受吗?


没关系,你可以难受,你可以痛苦。

因为我一直陪在你身边。

不要害怕外界的流言蜚语,那些伤害我来替你抵挡

你只管感受当下的各种情绪就好。

这也是我经常向我的来访者去传达的概念:


你是你,情绪是情绪,你可以享受在情绪之中,它们确实让你焦虑、让你内耗,是你的阻碍,但同时也是你身体内的一部分。不要拒绝,不要掩埋,不要掩饰它们。

你更要学会区分:

你感受到了软弱,但不代表你就是一个软弱的人;

你感受到了退缩,但不代表你就是一个退缩的人;

你感受到了负面情绪,不代表你就会一直会沉浸在负面情绪里。

你要记住,任何负面情绪,都要加上时间的维度。时间会让你感受的那些情绪,让你成为一个强大的内核。


接纳,还远远不是结局。

接纳完你的情绪,可能这时你会处于极度羸弱的状态,你的精神状态会极度崩溃、极度脆弱。

但别担心,这就是一个慢慢脱敏的过程,你抵抗过这个高强度自我内耗、自我怀疑的过程,你的“承受力”才会越来越强大。

你可以想象这个过程,你只有跌入谷底,最深、最深的谷底,你才有生的勇气,因为,那一刻,你只想活,你的求生欲会爆棚。

任何情绪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传递信息。而接下来,你就是要明白你的情绪“真正”在传递的信息——


即,为什么你会有这些情绪?这些情绪真正在表达什么?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ABC理疗法,这是心理治疗内认知流派CBT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也许有人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我来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你无法改变你经历过的内容,但你可以改变这份经历的“议题”

什么意思呢?

你可以理解为,我们每一个人由于原生家庭,个人经历,都会渐渐地在生活里戴上一副“滤镜”,去主观、偏执地解释一切。

比如:

一个人在地铁上冷漠地看向你,你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不喜欢我,因为我浑身散发出“废物”的气场;

看,这些糟糕的感受你是不是也体验过?


但,听我讲,这个故事,它还有另一个版本——

他冷漠地看向我?哦,他看地铁上的每个人都很冷漠,哎,原来又是一个可怜的加班族;

看到了吗,很多时候,你的情绪带给你的认知,可能有很多个版本,很多种故事,但有时我们却选择了“最偏激”“最极端”“最不分黑白”的那个简单粗暴的版本。

我们会选择闭上眼,选择一个最糟糕的、最负面的解释——

“我就是差劲的,这个世界就是差劲的”,而不去看其他结果存在的可能性。

但其实,只要你睁开眼,卸下你的滤镜,改变你内心的信念(Belief),调整你的一些偏执,尝试去和自我对话,对自己保持开放性,你就会发现你的情绪都是来自于你错误的认知:


1、他不回复我的消息?可能是他太忙了,并不代表他讨厌我;

2、他否认我?这只是一个人对我的看法,并不代表我就是一个“废物”;

体会到“自我对话”这个过程的价值了吗?而且这个过程可不是自欺欺人,反而是在让你用合理、客观的视角去看待一切,让你意识到,之前你对于情绪的解读是错误的,是偏激的,过度概括的。

这也是我教给我很多来访者的技能,核心点在于改变他的原生家庭带给他的负面认知,改变他对于自己、外界的习惯性负面思维,让他意识到:

“啊,原来对方对我没有敌意啊,真的是我自己想多了,我太喜欢臆想了,太喜欢随意猜测了。”

“原来我在别人眼里没有那么糟糕,是我太喜欢把所有的原因归向自己了,只关注内在,不去听外界的声音。”


要知道,我们所有人不是天生都会理解、分化自己的情绪的,很多人也都是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丧失掉解决情绪的能力的。

所以,你现在才要学会和你的情绪做朋友,把它看成你的孩子,和它对话,和它和解。

最后,记住我下面说的话:

你需要停止和情绪对抗,不把它放在对立面,而是将它看作是你身体里的一部分,触碰它、接纳它、包容它,听听它真正在诉求的声音。

情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口子,让我们向内探究自己,看到真正的你,所以情绪反而是在鼓励我们看到自己的欲望,鼓励我们向外界表达。

做到这些,你都不用控制情绪,因为情绪已经自然而然成为了你生活的一部分。


心理测试:测试前任最想对你说的一句话

1. 在一起时你们是否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

是的,经常觉得很累 —2

很少为了小事争吵 —2

偶尔会,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认为你是一个喜欢自我反思并愿意改正错误的人吗?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会把自己的烦恼主动告诉你?

经常说—5

不怎么说 —4

4.你会把你们恋爱的过程跟你的父母说吗?

事无巨细,经常跟我爸妈吐槽 —6

偶尔他们问起来就说一下 —5

几乎不说,没啥好说的 —5

5.面对你想要的东西,你愿意花费多少精力去获取?

一切随缘,是我的终归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说不定能成功—6

拼尽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们分手是因为出现了第三者吗?

是—A

否 —7

7.分手后对方是否主动联系过你?

是— D

否 —C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