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匠入仕锦衣卫,造成了明朝的官员冗余,也加

摘 要

  前言 明初在役皆永充的规定下,军匠继承祖业,承担劳役,被严格地束缚在职业户计制度之内。相比于地方上的军匠,京师地区的军匠,因在地理位置上占有相对优势,这为他们摆脱军

前言

明初在役皆永充的规定下,军匠继承祖业,承担劳役,被严格地束缚在职业户计制度之内。相比于地方上的军匠,京师地区的军匠,因在地理位置上占有相对优势,这为他们摆脱军匠身份的束缚,而进入官场创造了条件。

京师军匠步入仕途有两种主要的途径,即通过非正式渠道的传奉授官,与正式渠道的科举入仕,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人通过立功、捐纳等方式步入仕途。


军匠入仕的方式

传奉授官,是指通过传奉的方式授予官职。一般正式的授职、升迁渠道是通过科举考试或武举,然后经由吏部或兵部的考核,授予官职或进行升迁,而所谓的传奉则是由宦官,通过传达皇帝的圣旨直接授予官职,并不经过一般的任命、升迁程序。

在明代,尤其是在中期,随着传奉授官日盛,一部分军匠也经由传奉的方式得以授职、升迁。京师地区军匠的入仕方式之一即是传奉授官。

明初,几乎没有传奉授官现象的出现,但会有极少的军匠,因自身技艺受到统治者赏识,而被授予一定官职的情况,而这种授官形式又与之后的传奉授官不尽相同,相对较多出现军匠授官的现象,集中在景泰时期及其之后。


到了成化初期,传奉授官的现象日益显现,成化后期甚至达到泛滥的地步。从宪宗传奉授官、升官的对象来看,技艺工匠占了相当的比重,这其中包括不少的技艺军匠。成化时期,有相当一部分的军匠,因自身所具有的技艺,而被宪宗赏识,并不断得到升迁。

军匠入仕的一般方式

到了成化时期,随着传奉升官的现象的兴起与日盛,据实录的相关记载,军匠赵福先是升为百户,而后又从百户到千户再到指挥佥事。

在军匠传奉授官的记载中,军匠倪端所授官职最高。倪端、张靖、杜林、蒋茂、高明等人均为军匠,景泰七年,张靖、倪端分别被授予锦衣卫正千户、百户的官职,成化十六年,倪端已从锦衣卫指挥同知递升一级,为锦衣卫指挥使,后又升为锦衣卫都指挥使。


二十二年,张靖、杜林也分别从文思院大使、副使升为锦衣卫百户。倪端、赵福、张靖、杜林等人俱以绘事进,蒋茂、高明俱以表背服役,这表明有一技之长,且能满足统治者的需求,是他们得以升迁的重要因素。

此外,军匠大多被授予锦衣卫的官职,但即便他们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指挥佥事等,也不具体任事,仅是寄禄于锦衣卫,即仅在锦衣卫带俸食粮。

关于这一点,赵晶在研究明代宫廷画家官职时认为,嘉靖以前宫廷画家以军匠、民匠为主,同时认为永乐时期的宫廷画家,能够寄禄于锦衣卫,与锦衣卫管理军匠的职能有直接联系。


入仕锦衣卫导致锦衣卫出现冗官

换言之,赋予锦衣卫管理军匠的职能,很可能是用来服务于宫廷画家的,使他们能够名正言顺的寄禄于锦衣卫。

如倪端,他在景泰七年升为锦衣卫百户后,仍供事如故,也就是仍负责宫廷绘画,而不参与锦衣卫具体事务的管理。到了成化年间,倪端升迁至都指挥使,这样的头衔仅是有名无实,倪端仍旧负责宫廷绘画。

既然如此,那么军匠为什么会还被授予锦衣卫的官职呢?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军匠的户籍属于军籍,授予锦衣卫官职,可将他们置于军法的控制之下,便于管理;二是锦衣卫恩荫无常员,便于朝廷安置传奉升官人员;三是锦衣卫的南镇抚司具有管理军匠的职能,寄禄于锦衣卫便于朝廷对他们进行管理。

授予军匠武职,是导致锦衣卫武官冗员大增的因素之一,到嘉靖中期,锦衣卫官由明初的205人增加至1700人。


军匠入仕的兴衰史

成化时期传奉授官、升官遭到大臣的普遍反对。成化七年,工匠传奉授官、升官的现象逐渐显现,吏部覆议群臣工匠之技艺精巧可取者,今自宜量与赏赐,不必升官一事,得到宪宗批准。

但不久,传奉授官的现象又继续上演,这样的现象一直持续至成化二十一年,这一年正月发生了严重的星变,引起了大臣们的恐慌,他们认为这是上天的告诫,迫使明宪宗不得不对传奉授官之人进行处置。同年四月,因传奉升官的军匠倪端、赵福、张靖、杜林等人的俸禄被削减一半,但不久之后传奉授官再度兴起。

直到孝宗即位,开始了对传奉官的清算,孝宗时期所谓的尽汰,并非全部革除,这一点以工匠尤为显著。大部分传奉升官的工匠,由于技艺精通而被降职留用,并未尽汰,这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的技艺军匠。


如军匠倪端,他由都指挥使降职为指挥佥事,于金吾右卫带俸,弘治初年他又请求于锦衣卫带俸,遭到兵部反对,但倪端以画工得幸者也,而得到诏特允之,这表明,传奉授官在弘治即位之初的确得到了抑制。

然而,传奉授官在不久后便又兴起,但在传奉授官人员的数量上远少于成化后期。据方志远的统计,成化时期传奉官达4000余人,正德初年革职传奉官700余人,正德年间传奉官492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传奉升官的现象逐渐由显现到泛滥再到衰退,直到嘉靖时期逐渐消失的趋势。

点评

总的来看,部分军匠通过传奉的方式被授予官职,并成为他们升迁的一种重要途径。从传奉授官的军匠群体特点来看,他们几乎都是京师地区的军匠,这是因为相比于地方军匠,他们供役于京师,更易于接近统治者,因而在获取传奉授官的机会方面更有优势。


从史料记载因传奉授官的军匠类型来看,他们大都属于技艺工匠,如善画的倪端、张靖、赵福等、善装裱的蒋茂、高明,他们都有一技之长,能够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并得到统治者的恩宠,这也是他们得以被传奉授官、升官的主要原因。

从军匠授予的官职来看,他们大都被授予武职,也有少部分被授予文思院大使、副使等官职。此外,宦官在军匠的传奉升官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夤缘内臣也是军匠得以传奉授官的一个重要因素。总而言之,传奉授官的方式对军匠来说相对普遍,但也最为引起士大夫阶层的不满。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