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总体高位,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今年粮食价格受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呈恢复性上涨的走势。在三大主粮中,玉米受生猪产能恢复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虽然对稻谷小麦市场有一定带动,但口粮上涨总体上是较为温和的。
今年1-6月,玉米产区批发均价每斤1.39元,比去年上半年均价上涨44%,比去年下半年均价涨20%,长势开始趋缓。稻谷、小麦均价同比涨幅都在10%以下,涨幅较为有限,其中粳稻、普通小麦均价分别比去年下半年涨了1.5%和5.5%。随着夏粮丰收上市以及玉米和高粱、大麦等替代品进口到港量的增加,今年秋粮收获前我国玉米市场供给是有保障的,价格高位趋稳的可能性较大,但也要防范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带来的传导影响。由于今年玉米播种面积明显增加,东北、华北主产区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目前玉米苗情较好,预计秋粮上市后我国玉米供给形势将进一步改善。
本周,玉米价格跌势进一步扩大。截至周一7月19日,玉米收购均价已跌至2690元/吨,仅3天的时间,就下跌了100元/吨,跌幅3.58%。从这轮下跌趋势来看,也发生了2个变化:
一是产区销区齐跌。之前玉米虽也呈下跌状态,但产区、销区很少同时大跌,一般是产区波动时,销区稍稍企稳,而销区波动时,产区又略有提振。但是如今产区、销区却双双下跌。
二是玉米出货越来越多。之前山东地区受到货数量的影响,价格波动不停,并且与贸易商之间还形成了相互博弈。但现在明显玉米上量开始增多,价格也进一步下跌。尤其以山东地区下跌速度为快。
玉米为啥突然崩了?
一、供需的潜在变化
自从玉米价格高位回落以来,玉米的利空因素一直存在。比如像小麦的替代,因当前猪价仍涨跌不定,养殖业还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对饲料的需求更多是降成本。所以小麦的替代作用也在持续发生,不断利空玉米。
一是国内深加工行情惨淡,企业玉米消耗较慢,所以对玉米的采购以及补库的需求大幅降低。需求方面都是实打实正在发生的事,而供给方面,更多的则是对市场趋势的影响。比如大家非常关注的进口玉米。今年以来,我国进口玉米数量激增,甚至在超出关税配额以后,仍在不断大量进口。如此多的进口玉米推升了玉米的总供给量。
二是玉米的扩种。虽然种植面积增加了不少,但具体的产量是后续的影响,但也对当前的行情产生了压力。所以,可以说玉米一直处于这种供给缥缈、需求弱行的行情中。
二、进口玉米流拍增大,市场看跌情绪增加
截至本月,今年国家前后启动了6次进口玉米的拍卖,拍卖数量虽然都不大,对市场的直接影响很小,但是对整个市场气氛影响却很大。尤其是拍卖价格不断走低,以及大量的流拍,以及频繁拍卖次数,使市场普遍对后市玉米看跌情绪高涨。于是,就使当前本就虚弱的需求更加疲软了。在这种情况,企业更加看跌玉米后续走势,采购意愿进一步走低。
三、市场心态崩盘
而压垮玉米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市场心态。
上面说的这些玉米利空因素是一直持续存在的,但进入7月以后,一大转变就是市场心态发生了转变,再加上政策“点名”等,使贸易商心态集体崩盘,出货意愿增强,于是导致市场供给量大增,便造成了当前这种阶段性价格下跌的现状。
所以当前来看,玉米突然崩盘的主要原因就是心态变化导致的,这与6月底时大猪踩踏性出来有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