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首乌花开》是江苏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作品。它由滨海县淮剧团推出,由赵春节、丁晓东编剧,曹阳导演,并且延请了淮剧音乐中很有建树的作曲家赵震方担任作曲。作为一部扶贫题材作品,它在舞台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就像美术小品,简洁清新,充满诗意和生活的哲理。这哲理并不深奥,却反映出基层生活的日常,给人留下可喜的印象。
这部戏共分为七幕,讲述了“第一书记”于思和来到大淤村扶贫,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带领村民们通过规模化种植首乌脱贫的故事。其戏剧性的建立,主要是排解种植的顾虑和疑忌,以及抵御天灾可能带来的隐患风险。全剧以于思和跟妈妈的隔空电话连缀情节,从初来乍到不被信任、倡议种植首乌引抵触,到探访老何爷被拒绝,终于力排众议建立了种植基地,又面临着一年挖避风险谋短利与二年挖冒风险谋长远的艰难抉择。最后,是现代保险给这艘小船护了航,但始终给予她支持和鼓励的妈妈,却在她和村民们抢救首乌的暴风雨中,因病永远离开了她。全剧情节完整,起承转合,叙事流畅,各人物设计也较有个性特点。
类似的故事在同类题材中并不鲜见的,有的难免套路。对于“套路”,其实我并不排斥。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创作的技术手段,是戏剧不易建立重大冲突时通过心理与细节补偿来实现“动机-行动”反应机制的成熟经验。大多数时候,我们所反对的“套路”,是缺乏心理支撑、行动细节和生活质感的“套路”,而不是这种成熟经验。事实上,戏曲中作为成熟经验的套路比比皆是,却广为人们所接受,正因其“微循环”中充满了戏。
淮剧《首乌花开》的“微循环”主要是通过人物来实现的。剧中几个人物的设计,蛮有个性,在情节行进的不同阶段不时风吹草动,一桩桩扎进了村官的焦虑与烦恼。比如,老书记李革命就要退休了,他内心深处有过往种植首乌失败的阴影,既痛悔不甘又顾虑重重,害怕重蹈覆辙。“风向婆”是老书记的老伴,绰号如人,见风使舵,处处小算盘,但她又不是坏,而是有限的自私和短视,是缺乏见识、关起门来过日子的计较个性。老何爷有心结,因为家里在特殊年代种植首乌而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痛苦记忆及不再伺弄首乌的誓言,如今再次面对首乌,始终难以接受。在村民们渴望摆脱贫困,有望和春苗盼望着借此改变处境、结婚过上好日子的集体诉求中,所有这些在农村社会里十分常见的、藏在犄角旮旯的日常心理和家长里短,就成为情节主线中磕磕绊绊的农村世故,从而建立起戏的趣味。
这部戏最大的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带腔。这既体现在情节的起承转合,更体现在淮剧唱腔的设计安排。剧中,大量唱腔都很贴合情境与人物处境,可谓入情入理入味。比如,老书记在第一幕和第四幕中的两次心理独白,还有于思和在第五幕听了老书记要挖首乌避风险后内心纠结的那段“老书记,苦口婆心句句理”,以及第六幕高潮处听闻妈妈去世后的那段“噩耗传来惊雷霆”,都是很好的。无论是很带动情绪节奏的老淮调,还是于沉郁悠长中见抒情之美的拉调,都选用得好,很有淮剧的韵味。尤其别致的,是第三幕于思何夜访老何爷那场戏,一个在门外,一个在门内,那道门也象征着老何爷打不开的心门,此处情节一波三折,两人的唱也跟着一波三折。老何爷初听敲门以为误听错觉,知是干部来访后起初不信任,接着被感动,可当他得知是为了种首乌的事情,顿时闻听首乌血凝固。自始至终,于思和的视角、观感都在戏中,那月色孤灯、窗框破门,跟鳏居老人的孤独情景交融,一道那么简单的门,做出了这么多的戏,而且文辞也好,简洁有诗意,是难能可贵的。而演员的表演,尤其是老何爷的表情动态与于思和的唱腔音色,都是出彩加分的。
这部戏值得商榷的地方,是作为世界性难题的贫困问题,在“第一书记”从天而降后,一切迎刃而解,不够可信。而剧中人物大多仅处于一种事件状态中,因此与其说是“扶贫”,不如说是“扶事”。比如,老书记二十年前种首乌受挫,此后一直为此痛悔的他,可能反思研究、寻方问药吗?这一道二十年的“老汤”,现在“第一书记”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他可以做、能够做的,就算是他因受挫失去了威信,没人再搭理他,别人也会行动、有心理,可在剧中我没有看到。换言之,如果大淤村的贫困问题,是因没法因地制宜、有效种植首乌,就一定有比现在“第一书记”正在解决的更难解决的问题。可我看不到这个问题在哪里,村民们除了功能性地表达一下抵触、不解、支持、反对,他们衣着干净整洁,甚至春苗和望有还考虑做电商,看不到因闭塞与时代脱节,也看不到他们如何一盘散沙、委顿消沉或有不良嗜好。我总觉得,他们没理由贫困,是创作者让他们贫困,他们都是“第一书记”的托。
在夜访老何爷那场戏,单独看是很好的,动机也点出来了,大概是要请老爷子出山掌舵的意思,可后面我一直等,却始终没等到他在种首乌这个核心事件上发挥什么作用。最后老何爷被于思和感动,悄悄给她披上衣服,那一幕蛮感人,但毕竟没并轨到主线上。而老书记除了二十年痛悔却毫无作为,那失去的二十年,他都干嘛去了?比如,可否让他一直在还债呢?既填补了空白,也一定程度上赋予他的行为状态更大的张力,比如在面对老婆、女儿和重新种植首乌时更有戏。“第一书记”来了,村民们好像立刻知道有人要来传经送宝,其实也可以更市井一些。毕竟是个陌生人,还是漂亮女性,村民们兀自使眼色议长短,这才更像一个贫困村的样子。此外,个别语言不像生活语言,比较政策化,也可以调整。
在戏剧创作中,技巧手段的出彩一定是属于技巧手段的,但当出现问题,往往是技巧手段之外的原因。简单化能够较好地落实技巧,但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同类题材作品中,淮剧《首乌花开》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就是对贫困、对人比较简单化的处理。它的优势是简洁清新,剧种特点得到了较好的彰显和发挥,而带有共性特点的缺失,则需要向贫困问题的社会历史深处挖掘、向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打捞。虽然很难,却很值得。郑荣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