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敏多年来坚持每天10点以前入眠,早上7点起床,规律而充足的睡眠让她精力充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可最近一段时间,韩敏出现了极为反常的现象,经常大白天就感到犯困,倒在办公桌上就能睡很久,不管周围同事如何呼叫,她都“无动于衷”,一直睡到“自然醒”才算完事。而且,醒来后的韩敏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不清楚。这样的状况对韩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为睡觉被上级领导“抓了现行”。尽管韩敏声称并非偷懒,也不是自愿想睡觉,公司还是做出了辞退韩敏的决定。失业后,韩敏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患有“嗜睡症”。
嗜睡症患者并非是因为太过劳累或是休息不好所引起,相反,患者意识清醒,即便是强制性控制睡意,可患者就是不分地点、场合就能进入到“深度睡眠”状态。睡眠是人类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但“嗜睡症”不同于其他睡眠障碍,它是患者在保证充足睡眠,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影响的前提下出现,且并非偶然行为,具有长期性。
调节睡眠的细胞被“清除”,患者进入“失控”的睡眠状态
目前医学上关于嗜睡症的成因没有明确解释,但综合多个研究来看,与患者的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有关。精神压力的影响之下,身体免疫系统清除了调节睡眠的细胞,让患者进入了“失控”的睡眠状态。临床研究发现,嗜睡症患者多具有性格内向的特质,遇到外来压力的时候,患者下意识就会出现嗜睡症状。前文的韩敏就是典型的嗜睡症。保持了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她在办公的正式场合下也能入睡,且不受旁人的干扰、唤醒。
患者可能会进入“睡眠瘫痪”,无法靠外力来唤醒
嗜睡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除了睡眠时间增多外,患者还会出现精神困顿,思考能力变差、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可能进入“睡眠瘫痪”,即使强大的外力也无法叫醒患者,唯有靠患者自我清醒。
正视病情,学会情绪调节,保持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
嗜睡症的形成会从轻到重持续发展,一开始患者会犯困、有倦意,如果不及时干预,发展到后期病情就容易“恶化”,患者睡意随时发作,而且入睡后“雷打不动”。嗜睡症的治疗本着“早确诊、早干预”的治疗原则,以心理治疗与自我调节来进行改善。
患者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起早睡,抽出时间参加户外运动,增强体内的新陈代谢循环,保持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长时间规律的作息,能够让大脑细胞可以清晰地判断出什么时候该休息,什么时候该睡觉。患者的家属也不要给患者贴标签,认为患者嗜睡就等于懒惰,而是要积极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去除引起嗜睡症发作的不良心理因素,避免患者受到精神刺激,督促患者恢复正常的作息。
专家介绍:陈晓刚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昭德心理原创,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