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
研究表明,“宅家学习模式”给不少学生带来焦虑、烦躁、沮丧等情绪困扰。疫情之下,一些学生反映,长期“宅习”而产生负面情绪,比如难以静心学习而烦躁、无法坚持学习计划而焦虑、拒绝不了电子产品诱惑而自责等。(见3月29日新华网)
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尚未开学。同时,按照“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地也开启了“宅家学习模式”。如此,不至于让孩子在家里荒废时间,同时也能够让家长安心,更重要的是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当然,“宅家学习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长、学生合力协作才能取得最优成效。
“宅家学习模式”看似让学生多了一些自由空间,实则不然,时间久了难免滋生负面情绪。对此,应该给予正确对待。尤其是家长,应该认识到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是如何积极应对。比如,专职心理教师就介绍,应学会分析负面情绪的来源,比较常见的来源包括学习目标不明确、时间安排不合理、对未来担忧等。
当然,接纳这些负面情绪之后,就要对其进行纾解。诚如湖南长郡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梁琪建议的,可以通过行动调节,尝试回忆过去学习中愉悦的体验,以积极体验作为当下行动的有效参考。还可以在“宅习”期间沟通交流、学会及时求助,如与同学聊天,发现一些问题是共性的,个人压力就会大大减少。
同时,针对学生和家长存在的“宅习”负面情绪,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当引起重视。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纾解,不仅会引发家庭不和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也不排除学生一些极端行为的出现。故此,一方面应做好相关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也应该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跟踪服务。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教委组织专家录制了五节家庭教育指导微课,分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对家庭教育提出指导性建议。依托中小学数字德育网,面向师生开通网络在线心理咨询服务。研制《北京市中小学师生应对疫情心理防护指南》,宣传疫情期间心理防护知识,助力师生守护身心健康。这些均是积极有效的举措。
总体而言,“宅习”负面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此不给予重视。家长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也应该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对于存在的负面情绪,应及时介入,而家长自身也应该保持良好心态,尽量避免因为上网课或者写作业导致“上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鸡飞狗跳”的现象出现。
Source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