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激情岁月 赓续家国情怀——音乐剧《致青春

摘 要

  薪火相传,不负韶华。火红七月,广西柳州市工业题材音乐剧《致青春》拉开了全球巡演的序幕。这部由张继钢导演的剧目,通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曲曲时代颂歌,一篇篇昂扬乐章

薪火相传,不负韶华。火红七月,广西柳州市工业题材音乐剧《致青春》拉开了全球巡演的序幕。这部由张继钢导演的剧目,通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曲曲时代颂歌,一篇篇昂扬乐章,展现了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与新中国同龄的老一代建设者远离家乡燃烧青春支援边疆、新一代产业工人牢记嘱托以党和人民需要为已任奉献青春建功立业的光辉历程。全剧主题深刻,感情饱满,洋溢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和红色血脉,闪耀着时代担当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光芒。

音乐剧《致青春》剧照

主题宏大深刻,艺术形象鲜明

《致青春》讲述的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业发展故事。1958年,响应党中央援建广西工业的号召,以耿大可为代表的一批上海青年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南下来到柳州。激情澎湃的创业生活燃烧着耿大可们,他们决心扎根柳州,扎根边疆。正是拥有这样一批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工人们,在火红的年代书写了一个工业城市的光荣与梦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如今的柳州,已成为祖国西南的工业重镇,工业结构跨汽车、钢铁、机械、化工等行业,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00多倍。柳州工业的发展走过了极其不平凡的道路,历史不会忘记,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为了工业柳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崇高品格。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柳州的工业发展,是新中国崛起的缩影,是一部生动鲜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致青春》把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寻找回来,唤醒我们沉甸甸的、崇高的历史记忆,主题宏大深刻,波澜壮阔,激动人心。

构成音乐剧最重要的三大要素是戏剧、音乐和舞蹈。《致青春》通过一首首雄壮、高昂的歌曲,一支支节奏明快、极具张力的舞蹈,一个个大胆、浪漫的故事,彰显出青春的活力、激情、勇敢、奋斗、洒脱和责任担当。比如,“青春的血激荡着我们的青春力量/青春的美展示着我们的青春力量/如果你的青春没有梦想,就不会燃烧/如果你的青春没有渴望,就不会绽放……”“一批一批厂房已经建成/一批一批机床发出轰鸣/一批一批工人走进车间/新改装的机床试车成功/这一切都让我心潮澎湃/这一切都让我热血沸腾。”一句句激越的唱词,诠释着青年们的宏图壮志和澎湃激情。又比如,“好儿女志在四方”“支援柳州工业,建设祖国南疆”等标语,以及出发前的意气风发、拓荒中的过人胆识和攻克难关之后的狂欢等情节刻画,不一而足,都凸显了那一代援建工人的万丈豪情。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把青春雕塑成一个有血有肉、生机蓬勃、战无不胜的灵魂,这是一种人性的光辉。

音乐剧《致青春》剧照

在赋予青春磅礴伟力的同时,《致青春》中的艺术人物形象,个个充满着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耿大可强忍与恋人思念之苦扎根柳州、“二两油”因母亲病危去而复返、柳飞燕走出苗寨走进车间等等,他们将个人小我融入了火热的共和国工业的创业中,让青春和梦想一起闪光。他们那样真诚、热情和激昂,以发展工业支援边疆、建设祖国、助力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已任,个性鲜明,理想崇高,构筑起一个瞭望时代的坐标。

近代以来,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从《致青春》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党正青春,伟大祖国正新春,新时代的各项事业正青春。

歌曲旋律优美,故事细腻动人

就舞台剧而言,简单的结构有利于观众对主题的理解和情景的体验。《致青春》在结构设计上简洁明了。全剧贯穿两条线索,一条是柳州工业的发展,一条是耿大可、佟家玲和柳飞燕之间的爱情经历。在这个简洁的故事中,无论是柳州工业发展的全局性铺陈,还是主角之间的个体情感关系,舞台上的呈现均洋溢着正能量,洋溢着深情厚意,包括浪漫的爱情、浓浓的亲情、真挚的友情、自信的民族情、拳拳的家国情,还有乐观热爱的生活之情,等等,在观众的眼睛与心灵之间打通了一条阳光大道。

音乐剧是情感的艺术。《致青春》的情感传递通过歌曲、对话、演技、道具和舞美等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可谓声声入心,处处有情。

首先,创作了一首首情真意切、脍炙人口的歌曲,传达人类美好的感情,引发人们的共鸣。比如,“女人本是花/风来才发芽/清气阵阵来/暗香缕缕发/花蕊总含情/风儿无牵挂/落红香如故/何堪风信花//你是我的风/我是你的花/你是我的风/我是你的花”(《女人如花》);“千言万语,是你/翻来覆去,是你/日出日落,春去秋来/是你,是你,全部都是你/炽热的太阳就是我们的爱/拥抱了你就是拥抱了我的天地”(《找回我的爱》);“在梦里,你的怀抱我的归依/在梦里,你的温暖我的甜蜜/在梦里,你的心跳我的呼吸/在梦里,反反复复背诵你滚烫的话语”(《我在哪里》);“轻轻地 树叶在微风中歌唱/静静地 远处飘来阵阵花香/虽然见不到你美丽的容颜/可是我知道 你就在我的身旁”(《天域》);还有《我们来了》《我们用力拉》《穿上新工装》等等,不胜枚举。

其次,设计了一系列打动人心的舞台细节,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比如,表现耿大可和佟家玲的相思之苦时,舞台背景呈现影像:一只手撕去一页日历又撕去一页日历;佟家玲重重复复走到了自家信箱,取信,读信;车间主任在车间黑板写出几月几日工作安排,擦去再写,不断更换……度日如年的情感表达淋漓尽致。诸如此类,从各个侧面突出表现了一代产业工人携手并肩、排除万难、艰苦奋斗的崇高形象。

再次,演员和舞美精雕细琢,用唱功、演技和舞美来张扬情感,自然表达。比如,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王凯扎实的唱功与情感真挚的演技,凸显了剧中上海援建柳州工人代表、男主角耿大可的温度、质感和崇高,丝丝入扣;女高音歌唱家常思思饰演女主角佟家玲,在悲喜交错的演绎中,把佟家玲美丽、蕙质、温柔、独立的上海女性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为观众讲述生命中不期而遇的温暖与希望,直抵人心。音乐剧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在整个歌曲演唱中占非常重要的比重,声乐技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去充分的表达出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这一点,《致青春》可谓亮点纷呈,光彩夺目。

在舞台灯光方面,全剧大量运用历史感影像、工业道具、各色射灯等等,多种元素的融合表达相映生辉,时代烙印深刻,情感烘托细腻,丰满了戏剧的精神意象。

追求卓越和创新,发现工业乡愁

创新是艺术的价值和生命所在。《致青春》通过再现新中国之初工业发展的历程,讴歌奉献青春的产业工人,讴歌祖国,讴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工业硬,艺术软,选择工业题材创作音乐剧,是挑战,也是创新。《致青春》的创作团队大胆尝试,敢于冒险,并巧妙地通过独特视角——工业乡愁,将工业与艺术结合起来,拓展了音乐剧创作题材的空间。柳州是工业重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柳州的工业,也就没有今天的柳州。柳州工业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记录,是新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因此,《致青春》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戏剧叙事上,《致青春》借鉴电影蒙太奇手法,用镜头组合的方式,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上海的繁华、柳州的荒凉、暴雨滂沱、火光冲天、伤心落泪、幸福温馨……不同场景、不同事件、不同色调,随时切换,灵活多变,多姿多彩。这种电影桥段式的创作技术搬到舞台上,多手段、多介质、多语言融合,使剧情更加流畅,人物更加鲜活,观演更加丰富。

音乐剧《致青春》剧照

舞蹈动作和造型的创新是张继钢的拿手绝活。《致青春》延续了张继钢式舞蹈的传奇。比如,女子群舞《苗女出嫁》是一场高贵典雅的婚礼仪式。苗族姑娘头戴银冠、身披银落、高举红伞踏步摆臂款款起舞,有如天边一片红云浮动美丽无穷。此时,红伞不再是生活形态,而是多种复合意象,大绣球祝福一对新人百年合好的造型更具匠心。群舞《抗洪舞》,更是以拟人化意象化的手法,呈现洪水泛滥四处狂泻,工人们的奋力抗争,特别是脚下冲浪式滑行,还有演员凌空托举女子动作,更见编舞奇思飞扬。

“在工厂讲述工业的历史,在车间讲述工人的故事。”不仅艺术内容创新,表现形式也创新。《致青春》的首演没有选择剧场,也没有选择实景,既不是礼堂的镜框式,也不是边走边看的沉浸式,而是选择了车间,实现了一个在演艺领域十分罕见的先例。冒白烟的火车、质感的机床、立体的钢架、工装青年的劲歌热舞……这些特别的画面,人们很容易感受到柳州的工业力量、民族力量、艺术力量。(文/宾阳)

【编辑:陈海峰】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