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幼儿园女幼师的情绪情感等心理健康|幼

摘 要

  跨越隐藏的心理屏障:情绪智力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洪秀敏 马花 张明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摘要:考察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缓解

跨越隐藏的心理屏障:情绪智力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洪秀敏 马花 张明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摘要:考察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缓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思路。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和情绪智力量表(Wongand Law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WLEIS)对801名幼儿园女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压力居首位;(2)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在城乡、工作时长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3)情绪智力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自我情绪觉知及情绪运用维度显著负向影响心理健康,他人情绪评估维度正向影响心理健康。建议应关注幼儿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提升幼儿园女教师情绪智力水平着手,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关键词: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情绪智力;

作者简介:*张明珠,E-mail:201621010087@mail.bnu.edu.cn.;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研究》(项目编号:19JZD049);

原文引用请下载:洪秀敏,马花,张明珠.跨越隐藏的心理屏障:情绪智力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J].基础教育,2021,18(03):14-21.

一、问题提出

在社会快速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个体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到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1]。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教师本身,更与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2]。2020年10月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并将“队伍建设”列入幼儿园重点评价范围[3]。可见,国家已经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将关心培养幼儿园教师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幼儿园教师队伍而言,女性是主力军。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幼儿园教师492万人,其中女教师454万人,占比高达92.3%[4]。2020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特别提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保障妇女权益,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5]。因此,保护幼儿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

受中国“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的影响,绝大部分女性在工作之余还必须承担繁重的家务和养育孩子的重担。已有研究指出,中国女性比男性感受到更多家庭对工作的干扰[6]。幼儿园教师是一项繁重艰辛且需要高情感投入的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工作付出-回报失衡等职业发展问题。教师角色和家庭角色使幼儿园女教师在工作-家庭责任中难以协调,也无形中增加了她们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以往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22.17%的幼儿园教师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7]。汪海彬等人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城市幼儿园教师[8]。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处理情绪信息的能力,包括感知、理解、运用及管理情绪信息[9]。个体情绪智力越高,对情绪的操作能力越好,在面对各种与情绪相关的心理问题时,更能有效地通过操作情感达到缓解的效果,从而促进心理健康[10,11,12,13,14,15]。国外研究者针对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结果表明,特质情绪智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16]。针对中国背景下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关系进行元分析,发现情绪智力与积极心理健康变量的联系存在较长时间的稳定性[17]。

保教工作的独特性造就了幼儿园行业以女性群体为主的局面,关怀这支妇女团队的心理健康是从根本上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目前,专门针对幼儿园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少,且鲜有研究结果直接表明情绪智力各维度是如何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同时,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阶段性特点,随着时间推移,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不断变化。已有相关研究时间较早,不能代表现阶段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近些年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频频在媒体上曝光,对幼儿园教师群体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社会公众的怀疑和对自己身份倍感焦虑的恐慌情绪中,教师难免心理压力过大,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基于此,本文聚焦幼儿园女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主要探讨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如何?二是情绪智力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是否有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幼儿园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01份。研究对象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二)研究工具

1.一般健康问卷

采用Goldberg编制的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Questionnaire,GHQ-12)评定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该问卷在职业人群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都已得到验证。问卷共12个条目,包括6项积极条目和6项消极条目,采用Liket4级量表计分,从“完全没有”计1分,到“比平时多很多”计4分,总分介于12-48分之间,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18]。经检验,该问卷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70。KMO=0.857,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为4634.135,自由度=66,显著性0.000。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情绪智力量表

采用Wong和Law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Wongand Law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WLEIS)[19],衡量一个人对其情感能力的判断。中文版由王叶飞修订[20],信效度良好,并得到广泛应用[21]。该量表共计16道题,分为自我情绪觉知、他人情绪评估、情感运用、情绪调控4个维度,每个维度均有4个项目。采用Liket7级评分方式,从1-7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总分介于16-112分之间,得分越高,代表情绪智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各维度克隆巴赫α系数在0.917-0.963之间,总量表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62。KMO=0.944,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为14517.595,自由度120,显著性0.000。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25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回归方程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

(一)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心理压力居首位

经分析,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总分均值为26.95 (SD=4.723),每道题得分均值介于1.66-2.67分之间,心理健康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心理健康欠佳。由表2可知,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在消极项目上的占比偏高,如:超过一半(56.5%)的教师总是感到有压力;四成以上(42.6%)教师因为担忧而失眠;22.5%的教师感到不能克服困难;20.6%的教师觉得心情不愉快,情绪低落;分别有17.3%和16.1%的教师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二)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在地区(城乡)、工作时长上存在显著差异

经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见表3),幼儿园女教师所在地区(城乡)、日工作时长等变量在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分析发现,城市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幼儿园女教师,说明城市幼儿园女教师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日工作时长在10小时以上的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日工作时长10小时以下的幼儿园女教师,表明日工作达10小时以上的教师面临较大工作压力,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状况不良。

(三)不同情绪智力水平的幼儿园女教师在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为检验不同情绪智力水平的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是否存在差异,以幼儿园女教师情绪智力总分的前30%和后30%作分界点进行高、中、低分组,情绪智力得分低于76分的为情绪智力低水平组,高于89分的为情绪智力高水平组,在77分至88分之间的为情绪智力中等水平组,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情绪智力水平的幼儿园女教师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LSD事后比较结果表明:在心理健康总分上,情绪智力低水平组显著高于中等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即情绪智力水平越低,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得分越高,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不良问题。反之,幼儿园女教师情绪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得分越低,心理越健康。

表2 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各题项填答情况


表3 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注:*代表p .05,**代表p .01,***代表p .001,下同;地区:1=城市,2=农村;工作时长:1=10小时以下,2=10-12小时,3=12小时以上。

表4 不同情绪智力水平幼儿园女教师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分析


(四)情绪智力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影响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情绪智力对于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的作用,以情绪智力各维度作为预测变量,心理健康作为结果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考虑到地区(城乡)、日工作时长等因素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具有影响作用,因此第一步让非重点虚拟变量先进入回归方程(ENTER),第二步使情绪智力各维度重点变量逐步进入回归方程(STEPWISE),考察在剔除非重点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后,重点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见表5)。

从回归方程模型2结果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城乡、日工作时长等变量之后,“情绪运用”维度最先进入回归方程,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作用(β=-0.421,p .001)。回归方程模型3中,“自我情绪觉知”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作用(β=-0.165,p .001),“情绪运用”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的负向影响效应较为稳健(β=-0.303,p .001)。回归方程模型4中,“他人情绪评估”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产生正向影响作用(β=0.115,p .05),“情绪运用”“自我情绪觉知”能力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仍然稳健(β=-0.348,p .001;β=-0.217,p .001)。检验的4个模型中,相较于“自我情绪觉知”“他人情绪评估”,“情绪运用”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产生更强的影响作用,说明“情绪运用”是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情绪调控”维度自始至终未进入回归方程,表明本研究中情绪调控未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影响效应。从最终影响效应来看,进入回归方程模型的情绪智力各维度总共可以解释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21.3%的变异量。

表5 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及人口学差异,并重点考察了情绪智力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佳,其中心理压力居首位;不同地区(城乡)、不同日工作时长的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情绪智力显著影响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结合已有研究进行讨论。

(一)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总体现状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心理压力居首位,这与布朗·玛丽(Brown Marie)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22]。造成女性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职业特质出发,根据霍奇奇尔德(Hochschild)的研究,幼儿园教师是一项高情绪劳动的工作,面对儿童需要时刻隐藏或抑制自己的情绪[23],加之教师日常工作事务繁杂,情绪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24]。从社会因素来看,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和认可度较低,高付出的劳动与现有的经济回报、社会尊重和职业发展机会均不成比例[25],这种不平衡对教师心理造成的困扰,是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26]。从文化视角来看,女性幼儿园教师还需要承担传统的家庭角色,体验了更多的工作-家庭冲突[27]。从女性视角来看,女教师情感较为细腻,更容易感知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引发情绪和心理上的困扰[28]。

(二)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在城乡、日工作时长上的差异分析

首先,本研究发现,农村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城市幼儿园女教师,这与汪海彬等研究者的结论一致[8]。这可能得益于2010年以来,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一系列待遇补贴及职称倾斜政策惠及农村幼儿园教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幼儿园女教师生活压力。相比之下,在竞争激烈、消费水平过高的城市,幼儿园女教师承受着家庭、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压力,可能导致心理健康水平偏低[8]。其次,本研究还发现,工作时间是影响职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与国内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29]。工作时间过长会增加职工的职业压力,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国外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工作时间与劳动者消极情绪、焦虑程度正相关[30]。本研究中近五分之一的幼儿园女教师日工作时长在10小时以上,不仅打破了个体健康的生活方式,还严重挤占了她们照顾家庭生活、养育子女的时间,导致她们精神紧张和工作焦虑,心理健康状况恶化。

(三)情绪智力对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本研究发现,情绪智力中情绪运用、自我情绪觉知、他人情绪评估三个维度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首先,情绪运用对心理健康具有负向影响,这一结果与潘明军[31]的研究结果一致。具有较高情绪运用能力的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情绪,远离不良情绪的困扰,保持心理健康。其次,自我情绪觉知对心理健康有显著负向影响。具有良好自我情绪觉知的教师更容易察觉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不良情绪,从而减少消极情绪给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他人情绪评估对心理健康有正向影响。从情绪稳定的角度来说,对他人情绪感知水平较高的人更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更有可能体会到消极情绪[32]。在本研究中,幼儿园女教师对他人情绪变化的过分关注和共情也会带来情绪困扰,加大对自身情绪调控的难度,引发失望、情绪低落、郁闷等心理问题[33]。

本研究发现城乡和日工作时长两方面的客观因素,以及情绪智力这一主观因素均会影响心理健康。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个体是通过各系统及多方因素共同作用而发展的。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作用机制是复杂而又综合的。生活方式、人口学因素、健康意识以及个体特征等因素综合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34]。因此,未来研究应拓展研究视角和广度,深入挖掘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背后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加全面地探讨影响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

五、政策建议

(一)提升幼儿园教师劳动价值的认可度,增强广大女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一是保障幼儿园女性教师群体的合法权益。幼儿园保教结合的特性使得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女性教师较多。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政策保障仍不完善,尤其是未能考虑到女性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工作和社会保护状况。首先,应保障幼儿园女教师基本工资待遇,落实养老、医疗、生育等五险一金福利待遇,改善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幼儿园教师“劳有所获”。其次,分类保障幼儿园女教师权益,加强幼儿园未婚女教师的住房补贴及住房公积金保障,使幼儿园年轻女教师安心从教,无后顾之忧。重点落实幼儿园已婚女教师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等生育保险待遇及产假政策[35],支持产后返岗教师适应工作,缓解工作-家庭冲突,保持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36]。三是利用官方传媒、社会媒介加强对幼儿园女教师的正面宣传,发扬幼儿园女教师群体的优秀师德品质,将她们的育人贡献及其深远的社会价值展现在公众视野中[37]。

(二)加强对幼儿园女教师群体的社会支持,缓解其工作-家庭冲突

减轻幼儿园女教师的工作负担,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以评促发展、促改善,让她们在评价中获得专业成长,营造出宽松的园所氛围。对当前幼儿园女教师群体工作时长过长,加班成为常态且一般没有加班费的情况,政府应考虑制定和实施幼儿园教师法定工作时间、节假日双薪、工作日加班给付加班费等规定,缓解幼儿园女教师因工作侵入家庭过多而导致的工作-家庭责任冲突[38]。

(三)加强情绪智力培训和心理健康辅导,增强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复原力

本研究证实了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启示我们要充分重视培养幼儿园女教师的情绪智力。一是加强情绪智力培训,加深教师对情绪智力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激励教师不断在实践中反复运用,从而在感知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绪及情绪运用、情绪调节能力上有所提升,学会理解、调节及稳定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二是通过团体互相交流学习,吸收借鉴经验,改善与他人相处的方式,进而保持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39]。三是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通过诸如情绪暗示、合理情绪疗法、正念疗法及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疗法和应对方式等方面的理论介绍和实践操作练习,提高幼儿园女教师理解、表达、调节情绪的能力[40]。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EB/OL].(2016-12-30)[2020-12-28].https://baike.so.com/doc/25740041-26872565.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0-12-28].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0-12-28].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2020-06-11)[2020-12-28]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9/qg/202006/t20200611_464866htm.

[5]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EB/OL].(2020-10-02)[2020-12-28].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0-10/02/c_139413897.htm.

[6]张春泥,史海钧.性别观念、性别情境与两性的工作—家庭冲突———来自跨国数据的经验证据[J].妇女研究论丛,2019(3):26-41.

[7]余欣欣,李萍.广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2):136-138.

[8]汪海彬,陈海燕,桑青松.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3(5):42-48.

[9]Salovey P,Mayer J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J].Imagination,Cognition andPersonality,1990(9):185-211.

[10]Mayer J D,Salovey P,Caruso D R. Emotional Intelligence:Theory,Findings,andImplications[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4(3):197-215.

[11]Carr A. Positive Psychology: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Human Strengths(2nded)[M]. Brunner-Routledge/Taylor&Francis Group,2011:128-131.

[12]张静驰,周楠.中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9(3):474-477.

[13]Zeidner M,Matthews G. Abilit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Mental Health:SocialSupport as a Mediator[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Differences,2016,99:196-199.

[14]金东贤,俞国良,张宝山,等.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来自深入访谈的证据[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4(3):70-80.

[15]黄敏儿,戴健林.情绪智力: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J].心理学动态,1997(3):58-63.

[16]Martins A,Ramalho N,Morin E.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Health[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Differences,2010,49:554-564.

[17]罗榛,金灿灿.中国背景下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5):623-630.

[18]逄冰洁,张曼玲,江志君,等.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8):3-5.

[19]Wong C S,Law K S.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strument and anInvestigation of Its Relationship with Leader and Follower Performance andAttitudes[J].The Leadership Quarterly,2002,13:1-32.

[20]王叶飞.情绪智力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21]李永占.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6):1106-1111.

[22]Brown M,Sue R I. Change-linked Work-related Stress in BritishTeacher[J].Research in Education,2002,67:1-13.

[23]Hochschild A R. The Managed Heart: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3rded.)[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2.

[24]Mann S,Cowburn J. Emotional Labour and Stress within Mental Health Nursing[J].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2005(2):154-162.

[25]Johnson S,Cooper C,Cartwright S,et al. The Experience of Work-related Stressacross Occup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05(2):178-187.

[26]陆珠玲.幼儿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4):77-80.

[27]张二凤.幼儿教师心理压力及其来源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8]王智,李西营,张大均.中国近20年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10(2):380-383.

[29]张抗私,刘翠花,丁述磊.工作时间如何影响城镇职工的健康状况?———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J].劳动经济研究,2018(1):107-127.

[30]Virtanen M,Stansfeld S A,Fuhrer R,et al. Overtime Work as a Predictor of MajorDepressive Episode:A 5-year Follow-up of the Whitehall II Study[J].PLoSONE,2012(1):e30719.

[31]潘明军,钱兵.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1):43-45.

[32]刘琦,白杨,孙红.医学生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9):1107-1110.

[33]Ciarrochi J,Deane F P,Anderson 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oderates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Differences,2002,32:197-209.

[34]薛允莲,许军,刘贵浩,等.中国城镇居民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21(2):208-214.

[3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EB/OL].(2010-10-28)[2020-12-28].https://wenku.baidu.com/view/2072551e10a6f524ccbf859b.html.

[36]何海波.生育经历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18-20.

[37]萨支红,张梦吉,刘思琪,等.家政工生存状况研究:基于北京、济南被访者驱动抽样调查[J].妇女研究论丛,2020(4):56-72.

[38]胡晓东.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政策研究:逻辑演变、理论框架、未来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89-95.

[39]唐海波,张淑娟,刘超超.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效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5):716-718.

[40]李永占.幼儿园教师情绪智力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8):763-767.


中医幼儿园,国学幼儿园,新时代中国特色幼儿园,果雪儿学前教育,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阶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1年儿童中医启蒙诵读活动,暨果雪儿亲子健康绘本阅读、亲子中医诵读活动,常年开展,欢迎对接。

另有家长中医养生健康家庭365计划、幼儿园教师系统系列国学启蒙、儿童中医启蒙课程,敬请联系。

果雪儿国学玩起来

中华文化活起来

全人格养成教育推广起来

学前教育幸福起来

果雪儿国学教育线上平台

特色服务



识别二维码,具体咨询

王老师

18500389897

最近活动




果 雪 儿 国 学 玩 起 来

国医养国娃,国学为国家

致力于中国特色幼儿园

国学与中医启蒙教育

我知道你“在看”呦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