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长沙的一个采访视频火了。
接受采访的是一名51岁的外卖大叔,记者一打听,发现原来大叔还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以前在江苏干过银行行长。
大叔名叫姚志刚,年轻时曾是一名消防兵。
1993年,从部队退伍后,姚志刚被分配到江苏常州一家银行。
因为业绩优秀,经过多年历练,做到支行行长的位置。
但是,按部就班的银行生活让他渐渐感到厌倦,“走出去”的想法渐在心里萌芽。
2017年,一位从事环保涂料生产的战友邀他一起创业。
姚志刚心动了,于是辞了职和战友一起,从江苏到大西北再到长沙,开启创业之路。
可惜事不遂人愿,环保涂料在当时的市场反响并不是很好。
坚持了3年,姚志刚创业失败,投进去的积蓄200万也打了水漂。
但是他并没有灰心,心情低落之际仍想着东山再起。
于是他开始投简历,找工作。
有一次,他接到外卖平台给他打的电话,问他要不要跑外卖。
虽然心里有落差,但姚志刚还是决定试一试,毕竟一直闲着也不是事。
“反正我每天都要跑10公里,送外卖也是跑,就当锻炼身体呗。”
没想到,入职一个月后,姚志刚就成为了他所在的红星配送站的“单王”,一个月跑出1580单,年轻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他深知,送外卖最关键的是速度。
于是他坚持“巧跑”而非“死跑”,每次跑步送外卖的途中,他都细心观察周边环境:商家在哪里、小区哪个门不能走、哪里可以抄近路。
时间一久,每接一单,他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规划出最优路线。
入职4个月后,他就成为了红星站的站长,他说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区域经理。
如今,平均每天跑50多单的他,月收入早就过万了。
果然,20多年的行长不是白当的。
有头脑的人,干什么都能出成绩,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
他的经历再次告诉我们:只要不认怂,任何时候重头再来都不晚!
02
姚志刚的经历让我想起“中国橙王”褚时健。
1928年出生的褚时健,年过半百的时候,好不容易摸爬滚打到人生的巅峰,成为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却在71岁时因经济问题锒铛入狱。
2001年,74岁的褚时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这期间,褚时健与妻子在哀牢山承包荒山种橙,开始创业。
2012年,84岁的褚时健种植的“褚橙”通过电商开始售卖。
褚橙品质优良,常被销售一空。褚时健成为“中国橙王”,也成为一代传奇。
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这里的反弹力,就是所谓的逆商,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姚志刚和褚时健,都可以算是高逆商的典型。
咨询公司埃森哲进行了一项关于高管的调查,结果显示:
70%的人表示,在他们决定是否和一个人做长久朋友时,反弹力起着关键作用。
80%的人认为,所谓高管就是拥有“强大”反弹力的人。
3条建议,帮你提高反弹力:
提高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指弹性动态应变的心理能力和状态。
姚志刚和褚时健,由高峰跌到谷底,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难克服的逆境,但他们却在短暂的消沉后,重振旗鼓,做出一番成就。
用心理弹性来描述,他们就属于心理弹性水平高的人。
同样变化的事实,在心理弹性水平不同的人看来,所带来的压力水平有显著区别,最终的应变结果也可能产生巨大的差异。
提高心理弹性,关键是改变弹性系数,让弹性的极限,或者说是阈值,达到相对高的水平。
弹簧有粗细、紧松之别。同样的,心理弹性水平高的人,无论外部环境有多恶劣,就像粗紧弹簧即使被拉得很长、压得很紧也不会断那样,不容易崩溃。
而要改变弹性系数,让自己更有弹力,就要转变对挫折、失败的态度,从规避转向拥抱。
事实上,挫折和失败无可避免。如果很少挫折和失败,往往并不是因为能力水平高,更多是因为不愿走出舒适区。
如果持续追求自我精进,勇敢去尝试新事物、挑战自我,由于认知的限制、能力的不足,免不了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
但只要能够做好失败复盘,就能保证总体的成功。
正所谓小败不断,终获大成;没有挫折,终陷大败。
03
正确进行反事实推理
试想一下,你走进一家银行,银行里大约有二三十个人,一个强盗走进银行开了一枪,你的右胳膊被击中了。
事后,你会如何向朋友描述这件事?
有一项研究发现,70%人会认为这是非常不幸的事件,只有30%人认为是幸运的。
不幸的人会说:“我本来可以在任何时间走进任何一家银行的,这类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而我碰巧在那里,而且我还被射中了!”、“我走进银行时还健康无恙,离开时却在救护车上……”
而认为幸运的人却这样解释:“要是射中了心脏,我就死了,这可比只伤只胳膊严重得多。”
反事实推理,指的就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否定而重新表征,以建构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
不同的人有不同解释,对应情绪不同,心态也不同,影响时长也不同。
而不同的解释,虽然表意不同,但推理结构都是“如果(当时)……就会(不会)……”这种推理就是典型反事实推理,否定已经发生事实,构造新假设进行推理。
反事实推理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上行反事实推理。指对于已发生事件,假设满足某种条件,可能会出现比事实更好结果。例如,“如果我学习再努力一些的话,就可以得满分了”。
第二种是下行反事实推理。指假设出现比事实更坏的结果。例如,“要不是考试之前认真准备,我恐怕考得更差了”。
当碰到负面事件时,人们容易上行假设,常常设想事情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例如,获得银牌的选手会推理“如果我发挥好一些,就会得金牌”,更容易遗憾。
当碰到正面事件时,人们容易下行假设,常常设想事情要是做得稍微差一点就糟了。例如,获得铜牌选手会推理“如果我发挥差一些,就得不到奖牌了”,更容易庆幸。
类似上述这样的反事实推理,基于人的本能,往往是自动化的。
但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把反事实推理作为一种思考工具,有意识地去积极正向运用,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
比如,陈道明成名之前,只有跑龙套的份。
在漫长龙套生涯中,虽然事实是“不红”、“没名”,但陈道明善于进行下行反事实推理:
人在各种职业中,都要有一种甘于寂寞精神准备,因为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都要甘于寂寞,或甘于平庸。
因此,即便处在人生低潮,他也能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不急不躁地默默努力。
04
培养合理冒险的思维习惯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监狱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在狱内服刑50多年,得到假释的机会。
布鲁克斯预感到自己很难适应监狱外的社会,于是想靠刺伤狱友犯错,避免假释。布鲁克斯此番尝试没有成功,假释出狱到指定的杂货店打工。
虽然布鲁克斯很努力想适应,但仍然无法融入社会,最终选择在居住的小旅馆内自杀,以结束这种无法融入的痛苦。
没有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
布鲁克斯在监狱中,日子还算不错,尽管没有自由,但至少感觉上被狱友需要、受狱友尊重。日子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
只是,一旦假释,最大的风险就发生了。布鲁克斯无法适应,最终选择以最不是办法的办法,让自己归零,以对冲这个最大的风险。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生活中如果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容易陷入到与布鲁克斯类似的情境。虽然后果不会这么严重,但也足以造成很大的动荡。
因此,为了提高应对黑天鹅事件的能力,我们需要培养合理冒险的思维习惯。
培养这种思维,我们可以先习惯适度的不确定性,从小冒险开始。
比如:
在会议中勇于举手发言;
每天至少花30分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每有新事物都会尝试并分析来龙去脉;
每看到新事物就想想自己会怎么运用;
……
姚志刚在采访中说:“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不管结果怎么样。只要人还活着,就可以重头再来。”
他的一生,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写到的一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只要不认怂,命运就不会亏待任何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