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网络心理测试你就错了 专家建议情绪出问题

摘 要

  通过第一眼在图片中看到什么动物,判断自己有什么特质;回答一些问题,判断自己的性格……近年来,类似的心理测试十分火爆,还有的号称是专业量表,能测试焦虑症、强迫症、抑

通过第一眼在图片中看到什么动物,判断自己有什么特质;回答一些问题,判断自己的性格……近年来,类似的心理测试十分火爆,还有的号称是专业量表,能测试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的程度。

极目新闻记者连日来采访了解到,一些市民对这类测试当了真,有的测出抑郁症,吓得睡不着觉,甚至自行购买药物服用。对此,心理专家表示,网上多数心理测试偏娱乐,大家看看即可,不必太当真。对于一些网络心理量表,市民也不要过分夸大测试结果,“自测”结果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如果情绪出现问题,要确诊还是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请专业的精神心理方面的医生进行诊断,遵医嘱治疗。

小伙自测患抑郁症

原来只是适应障碍

23岁小伙王蔚(化名)初入职场,目前还在试用期。性格有些内向的他,对新的工作环境适应得很慢,在处理单位的人际关系上有些力不从心。几个月前,他又因为业绩不佳,被部门主管单独谈话。眼看着工作转正堪忧,他感觉压力山大,每天加班加点希望提升工作业绩,但收效甚微,这让他每天茶不思饭不想,连续多日半夜一两点才能入睡,凌晨四五点就醒来。

见王蔚状态如此不好,合租的室友有一天半开玩笑地问他:“你该不会抑郁了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蔚上网搜索后发现,他的状态和抑郁症有些接近,于是他在网上搜到一款抑郁症的测试量表,并完成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他的抑郁程度达到了重度,这令王蔚的担忧再度加剧,情绪低落,工作状态越来越差,后来干脆请假半个月呆在家里,整天打游戏,既不想去上班,也不敢去医院就诊。

王蔚的父母从王蔚的室友口中得知情况,非常担心。劝说了很久,他终于同意就医。一个月前,父母带着王蔚找到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肖劲松就诊,肖劲松接诊后,通过详细询问,了解到他的具体情况。肖劲松通过专业的心理量表为王蔚进行测评,结合他出现情绪低落、睡眠不佳等问题的时间、程度等进行分析,诊断王蔚并未患上抑郁症,他的症状仅是由于初入职场后,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造成的适应障碍。他告诉王蔚,等慢慢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这些情绪就会慢慢消失。医生的话,让王蔚和父母松了一口气,心结被解开,王蔚回归了工作岗位。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王蔚进行了心态、工作方法、生活节律的调整,他的工作业绩也随之越来越好。近日他来复查时,又恢复了往日的积极和自信。

女子自测有躁狂症

谁知竟患上了甲亢

45岁的武汉人吴涓(化名)是名私营业主,是亲友眼中的能干人,会说话、会办事,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然而,急性子的她,最近一两年来脾气越来越大,常因一点小事就发火,动不动就爱跟人吵架,家里老公和孩子都怕她。

前段时间,吴涓又因为一点小事跟丈夫吵了一架。丈夫甩下一句“就像得了狂躁症一样,动不动就发神经”,就出门去了。吴涓冷静下来后,细想自己最近两年的行为,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出了问题,于是在网上搜到一款测试躁狂症的量表,结果显示自己真的有躁狂症。再三思量后,她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找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黄永兰求诊。

“医生,我是不是真的得了狂躁症?”吴涓一落座,就着急地问道。黄永兰详细询问了前因后果,了解到吴涓平时就是个能干人,精力也旺盛,每天睡觉时间一直都只有六七个小时,结合专业量表测试,诊断她并未患上躁狂症。根据吴涓最近进食不少,体重下降,有时爱心慌、出汗等描述,黄永兰建议她查一下甲状腺功能,果然发现她患上了甲亢,此前爱发火的症状,应是甲亢导致。

黄永兰介绍,躁狂症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主要以情感高涨(觉得自己非常能干,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或易激惹(如爱发火)为主要表现,伴随精力旺盛,睡觉时间短,言语增多,说话唾沫四溅,活动增多,不能安静等,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而甲亢会引起心慌、出汗,进食、大便次增多,体重减少的症状,一些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二者的诊断标准不一样。

她表示,随着人们对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市民爱在网上做一些心理测试的量表。这些网络心理量表,可以作为参考,评估市民是否有此方面的情绪,引起市民对心理问题的重视,以免及时来找专科医生就医。但是,市民需要知道的是,在精神专业里,所有的量表都只是参考,特别是自评量表,只有参考价值。有诊断性价值的量表是他评量表,这需要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去问来访者,并结合时间标准、症状标准、排除标准,才能够下诊断。

心理测试重度抑郁

女子吓得睡不着觉

一年前,48岁的吴樱(化名)有段时间工作压力大,家里孩子学习成绩又下滑了,她十分焦虑,好几天都情绪低落,睡不好觉。当时,她在网上做了心理测试,显示她是重度抑郁,且抑郁症风险高。

她吓得不轻,刚开始,她不敢去医院看精神心理科医生。因为她本来就有失眠的情况,被吓到后,更是睡不着觉了。后来,吴樱因为睡眠不佳,还有一些躯体不适,比如心慌、胸闷、头晕、无力、食欲减退等。于是她辗转各个综合医院的心内科、神经内科等,只说自己睡眠不好,要求开安眠药。一些医生考虑她可能是更年期来了,就给她开了安眠药。

然而,吴樱服用了一段时间安眠药后,发现睡眠改善得不好,于是自行加大了药量,但效果依旧不佳,并且她还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的情况。辗转四处就医一年多后,她终于在医生的建议下,来到了武汉市汉口医院心理康复科就医,该科董汉宁主任经访谈和量表评估,发现她虽然有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但是以焦虑为主,诊断应该为焦虑症,伴随有抑郁情绪。而焦虑症、抑郁症的治疗侧重点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此前她吃的安眠药,只是针对失眠症状的,但如果是因为焦虑抑郁引起的失眠,安眠药治标不治本。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治疗、心理咨询等,患者的状况逐渐缓解。

各类测试五花八门

有不少还需要付费

极目新闻记者在网上搜索“心理测试”发现,不少是偏向娱乐化的测试,比如看图测试性格,通过让测试者看图片中的动物,按第一眼最早看到的是大象、海豚、马、狗等哪个动物,来测试外在个性、内在个性、禀赋特质和脾气;或者看6张不同图案的树木,来测试焦虑程度。

还有一种,是通过简单做题的形式来测试,比如《测测你的强迫症指数有多高》里列出6道题,“下面4种标识哪个让你最难受”“如果只有下面三家餐厅供你选择,你倾向哪家”“你平常在哪里买衣服”“看到微信有红色数字提醒,就一定要点开看吗”“走在有地砖的路上会不自觉地去踩格子吗”“你觉得自己很难改掉一个习惯吗”……将所选的选项的分数相加,即可得出强迫症程度是30%、60%还是100%。

另外,还有一类声称是专业的自评量表的测试题,比如《焦虑测试专业版》《抑郁测试专业版》《强迫症测试专业版》等,不少需要付费。

极目新闻记者在某心理微信公众号上,支付7.7元后,点开《焦虑测试专业版》看到,里面共27题,除了几题询问学历、工作年限等,问题大多是陈述一句话,让测试者在4个选项“没有或很少时间”“小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里进行选择。问题包括:“最近一周的时间里,我觉得比平常容易紧张或着急”“最近一周的时间里,我容易觉得精神不济和疲乏”“最近一周的时间里,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最近一周的时间里,我容易入睡并且睡得很好”等。

极目新闻记者分别以看图判断和做专业版测试两种方法,来测试自己的焦虑程度,结果分别是中度焦虑和无焦虑症状。不过,记者在《焦虑测试专业版》的个人测评报告中也看到,报告显示“该测试结果只是作为评估工具,不能以此做诊断”。

很多测试只是娱乐

没有太大参考价值

网上的心理测试到底有无科学根据?该不该当真?

湖北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肖劲松介绍,目前网络上的心理测试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娱乐类,主要偏向于趣味心理测试,这种测试往往娱乐性有余,科学性不足,大家看一看笑一笑就可以了。第二类是非专业的心理特征方面的筛查测试,这类测试介于专业与娱乐之间,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有效性和可靠性并未得到验证。第三类则是部分比较专业的心理测试,比如记者花钱购买的焦虑自评量表测试。

“由于自评往往带有主观性,绝大多数的自评量表并不具备测谎功能,因此测评量表的结果并不能作为最后的诊断结果。”肖劲松强调,在心理咨询门诊进行量表测评时,测评人员会对测评者进行引导,告知需要注意的事项。答题过程中,测评人员还会提醒答题依据的具体时间情况,答题时间要控制在多久等一系列标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对此,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中级心理治疗师王春也表示赞同。他说,如今网上的心理测试有些混乱。虽然不乏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平台的专业性测试,但也有不少是一些流行的、迎合大众的题目,用来吸引眼球的,“比如看个图、听个音乐就知道自己是什么心理特质。”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心理康复专家王慧敏主任表示,一款专业心理量表或测试工具的生成,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长年累月的数据收集,反复验证、校对,并不断整理总结等一系列专业流程而产生的。专业的心理量表有信度、效度、常模,而心理疾病的确诊,不仅需要专业心理量表的辅助,还需要结合患者的患病时长、频次等具体临床表现及旁证来综合评定。否则,若是参与测试的人只是某一时间段情绪性的不适,但并未达到抑郁症的程度,若盲目轻信网络测试结果则反而会引发恐慌、掩盖真实病症,甚至贻误病情。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心理问题重在防范

采访中,多名专家提醒市民,需要辩证看待网上的心理量表。

黄永兰表示,对于这些网络自评心理量表,市民可以作为参考。假如结果出现负面的地方,也不用过多否定自己。应该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请精神、心理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医生会为患者进行保密的,千万不要因为病耻感而逃避、不去面对。更不能“自己给自己当医生”,自行通过一些渠道购买安眠药、精神科药品等服用,以免因服药不对症,越吃越糟糕。

现在人们对于心理问题日益重视,当市民觉得自己真的出现情绪问题,想要明确自己的心理状态时,应如何选择?

王慧敏指出,心理问题重在防范,日常可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成年人以每天不少于6小时的睡眠时长,不晚于夜间11点入睡为宜,同时应坚持适度的有氧锻炼,如游泳、骑车、慢跑等,并保持健康良好的社交等方式来协同防范心理问题的发生。一旦出现情绪、睡眠等心理或躯体症状时,可自行通过上述自律方式自我调节1至2周并密切观察,如症状仍未缓解或持续加重,最好及时到正规医院心理专科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廖仕祺 通讯员 胡弘 李晗 李俊 李俊平 周珊 制图/刘阳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