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除了目标的明确之外,也需要保证教学的内容、过程、方式、评估和教学管理同样完整。在构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在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教学。比如,在大一的时候给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大二、大三以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为主,大四、大五时主要针对就业和面试心理进行讲授,并且对学生进行行为测试和训练。这样做的原因是大一的学生往往在心理上更加阳光向上,对心理辅导的需求并不是太高,所以要用理论知识让学生形成心理健康的观念[6]。
![](https://pics0.baidu.com/feed/b3b7d0a20cf431adc4fac9f67d22c2a92fdd98eb.jpeg)
在学生进入大二以后,由于比较清楚医学的就业方向狭窄,并且专业难度的提升让学生面临着一些学习上的挫折,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始爆发,在这个阶段开展自我认知等教育,可以教给学生调整自我的方法,并且解决当前的问题。进入大四、大五之后,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学校需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让学生的求职更加顺利。
![](https://pics6.baidu.com/feed/35a85edf8db1cb13d257695deb40384892584b58.jpeg)
为了保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要重点帮助,必须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给医学院校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服务的方式包括传统的现场咨询服务和电话咨询,也需要促进网络平台的建设,做好网络的咨询。心理咨询室要有沙盘室、宣泄室、放松室等,保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干预性治疗。此外,医学院校各个年级还要积极开拓新媒体平台,以“心理导航”工作室为依托,通过年级微博、微信公众号及QQ群等网络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增加心理弹性,坦然面对学业压力和情感困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主动制定成人成才目标。
![](https://pics5.baidu.com/feed/810a19d8bc3eb135c8c39649970bc6d5fc1f44d3.jpeg)
由于学习过程中压力很大,医学院校的学生很容易陷入突然的心理危机当中,所以学校要专门构建干预体系,通过建立领导小组,保证师生之间的配合,尤其要做好信息反馈队伍的建设,从而能够提早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总之,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往往会有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加严重的问题,为此医学院校需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并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差异化帮助。在对学生心理进行调整的同时,也需要改变学生的思想,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