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诗是李商隐的首创,或因内容繁杂,无以 名之;或隐讳之而以“无题”为题,它开辟了一个新境 界,并成为李商隐诗歌解读中的一个热点。从宋到清 对李商隐《无题》诗的阐释中,我们可将诸说大致分 为三类:一为艳情说,认为李商隐是一轻狂浪子,其 作《无题》,则是毫无寄托的艳情之作;二为爱情说, 认为此类诗歌为诗人表达爱慕之情的作品,旨意幽 晦;三为托寓说,此说又分为不同寄托对象,有托寓 令狐绹之说,有寄托身世说,另有君臣托寓说等。 李商隐的无题诗易读却又难解,历来有许多学 者对其诗作进行研究,众说纷纭,或主张政治诗,或 论及爱情诗,或称以爱情诗的形式传达政治的实 质。甚至将每一首诗都穿凿为具体的政治事件。
![](https://pics0.baidu.com/feed/09fa513d269759eecd127ed819ee2e106d22df7b.jpeg)
笔 者认为爱情政治二者都是主题,互为表现,所谓通 情同感。诗人更可能是用爱情体验的整体感受来传 达人生体验的总体情绪,从寄意的深隐,意境的朦 胧等方面委婉地传达自己的感情,在似有似无、若 隐若现之间体现出一种人生态度。亦真亦幻、不可 捉摸的特点使这类诗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 身世的飘摇,仕途的窘迫使感情表现得更为深沉, 形成了李诗深情绵邈的特色,在艺术表达效果上显 得格外突出。 李商隐“无题诗”被看作政治诗的原因 这类诗之所以被看作是寄意政治之作,有多方 面的原因。
![](https://pics7.baidu.com/feed/6c224f4a20a4462315e899ec31371f080cf3d73d.jpeg)
兴寄的写作手法 诗人受到屈原很深的影响,他曾说过“为芳草而 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可见他有借男女之情来 寄托其它情感的想法,“无题诗”中也确有一些寄托 痕迹较重,继承了屈原以香草、美人自喻抒发政治 不遇情绪的写法。作者在这一部分诗中,常写少女 爱情之苦,似以少女自喻。例如“照梁初有情”篇: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 轻。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 不平。” 借少女爱情的失落来寓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 以少女姿容的美丽喻自己才华出众,以少女锦书寄 远,细眉传恨喻政治追求无法实现而产生的愁恨。 最后一句更明确点出诗人意旨,从比兴寄托道出人 生坎坷,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https://pics5.baidu.com/feed/d788d43f8794a4c2013befcda5e176d3ac6e39d3.jpeg)
少女哀伤苦闷的 心情即是诗人想要抒发的内心感受,两种情感的互 通,加强了表现力度。另一篇“八岁偷照镜”亦是如 此:“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 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 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诗人正是借女 子被束缚的不幸身世来寓自己的窘迫处境,以女子 纤细柔弱的情感来表自己的无奈心情。少女美丽却 无人赏识,惟苦苦等待。这种窘迫境地,被动的人生 姿态与作者的遭遇和情绪十分相似,所以能够准确地表现出作者无力、无奈的真切感受。而少女纤弱、 多愁善感,更惹人怜惜,引发读者的同情。由于诗人一直身处贫寒,举步维艰,造成了他 情感上多愁善感、抑郁怅惘,又因诗人政治热情屡 遭打击,陷入了朋党之争,进一步致使他压抑苦闷 难以抒发。
![](https://pics3.baidu.com/feed/9c16fdfaaf51f3de1919475338fb9d193a29797e.jpeg)
这种仕途失意的伤痛自然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诗人的创作,那些痛苦的人生经历和情绪的强 烈刺激积淀在作者深层的心理结构中并折射、外化 在诗人的作品中。由此在吟咏悠长执著的思念之情 时,自然触动到他的敏感神经,便自觉不自觉地将 政治感伤融入到爱情诗作中去。同时,执著既是爱 情的特点,也是人生追求的特点,这与诗人在政治 上屡次追求而一再失望所引发的悲愤惋惜的情绪, 在情感上是相契合的。且诗人其他感慨身世之作大 都伤感怅惘,与爱情是朦胧迷离的格调是一致的, 因而,爱情题材对诗人来说最适于负载政治失意情 绪。
![](https://pics7.baidu.com/feed/d1a20cf431adcbefd566f39e07ba43dba2cc9ff0.jpeg)
李商隐的这类无题诗也就容易被看作是寄予政 治的,即使单纯表现离情别绪的诗作,也似乎隐约 有政治的影子,被认作情长意深,很不简单。实际, 李商隐的每首诗,各人因为经历、思想不一,会产生 不同的感受。不如把这类诗看作是一种普遍的共通 的人生感慨,而不局限于诗人的政治遭际。读者尽 可以以自身不同的时空经验作为解读的基础,生发 对爱情、事业、友谊等各种境遇的感受。 除境遇难堪,作者的性格也是形成他独特诗风 的重要因素。因为诗人少年丧父,境况狼狈,从很小 的时候就承受着生活的负担和压力。
![](https://pics5.baidu.com/feed/d53f8794a4c27d1efbd29fbcb0c0c068dcc438e9.jpeg)
因此形成了敏 感内向、封闭缠绵的性格特征。在无题诗的阅读中, 不难发现诗人偏爱纤细、柔弱、令人伤感的事物,造 境也多为弥漫着雾气阴郁的氛围。也许细雨、微风、 月光、芙蓉小、翡翠轻、百花残这些细微萧瑟的景致 触动了诗人心弦,与他脆弱的心理两两相通。诗人 把这些弱小的景物与他的主观心情结合起来,用忧 伤的眼睛去观察,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飒飒东风 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用“细雨”、“轻雷”营造凄 清寥落的意境。借景抒情,融景于情。不同于其它感 怀抒愤之作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直陈其感的渲染, 义山之作只可叫做“点染”,十分含蓄内敛地传达内 心情感。景物萧索,所抒之情自然缥缈凄迷。 从诗人的主观来看,他的身世、遭际、性格、气 质以及美学趣味都影响着他诗歌的表达方式,但同 时在客观上,诗人小环境的仕途坎坷,大背景江河 日下的社会现实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