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世界的吗?”上海市徐汇区心理咨询协会秘书长沈雁的提问,引发了现场全体学生对生命探究的思考热情。“成为一个小生命的过程十分漫长和不易。”“生命十分珍贵。”“爸爸妈妈生育我们的过程很辛苦,了解过后更感恩父母的付出。“从2亿5千万的精子中脱颖而出,生命经过了艰难的六百亿分之一的孕育概率降生出来,十分幸运。”学生们踊跃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以科普视频带入讲授每个生命孕育、诞生的过程,让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们以形象化、影像化的方式真实深刻的认识了每个生命孕育的过程。原来,这是6月28日在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小礼堂内举办的《最幸运的生命——人》2021暑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课。该活动由上海市控江二村小学、上海市徐汇区心理咨询协会、上海市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和东方教育时报联合主办。
这堂课的讲授者、徐汇区心理咨询协会秘书长沈雁从生命波动曲线,与现场学生们一起分享生命的价值、死亡、生命的底线。她告诉学生们自己月初曾有一段icu抢救经历,“住院期间我也在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虽然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作多年,但是否重视过自己的身心压力等问题值得我反思。”她告诉记者,生命就像一颗大树,上面长满一生会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困难树叶”“问题树叶”“挑战树叶”,来到地球成为人,成为最幸运的生命,只有活着才有可能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获得幸福的动力。“希望通过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加深学生们对生命的认知,感受生命存在的价值和珍贵,增强对未来生活的抗挫能力和心理抵御力。”沈雁如是说。
据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且呈增长趋势。自杀、自伤、抑郁、厌学、拒学等等,严重威胁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成为当前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
目前,生命教育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情况比较严重,生命教育课程和师资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承载未成年人危机的识别与应对,无法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徐汇区心理咨询协会会长、危机干预专家陶焱说:“青少年除了长身体,还需要长精神。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把重点从解决心理问题转变成促进心理发展,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孩子心理问题的发生,更好地帮助未成年人成长。儿童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保障和支持,一分预防胜过十二分治疗。引导家长、教师和社会力量共同关注、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陶焱表示,这也是举办该活动进校园、进课堂的初衷。
在她看来,围绕生命教育开展延伸、深耕、系列化服务,以适合国情的生命教育成果为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为手段对每一位学生开展教育,将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理念,具备维护生命健康的知识,提高自我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一生的生命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孩子的身心成长。
在控江二村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控江二村小学校长楼蓓芳看来,“这堂课十分有意义、有必要。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也是教师的价值体现,促进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据她介绍,学校一直结合办学特色构建、规划学校生命教育内容,形成各年级教学内容分层递进的纵向衔接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横向沟通的生命教育体系。“我们充分利用每学期的心理月(周)、队部主题活动、班会课等形式进行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的探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对生命价值的感悟,收获职业幸福感。”
上海市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著名创伤专家刘素珍博士说:“生命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只有一次。所以,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伤害、甚至毁灭它。学校是生命教育的第二课堂,在这里,所有的生命像插上了翅膀的雄鹰,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孙时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导孙时进教授说:“‘生命教育’这个名词,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的,‘生命教育是为学生快乐而成功地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以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一个人只有通过生命教育充分理解了生的价值和死的意义,才能活的充实自在,让生命之花绽放。”
图片由学校提供
上观号作者:东方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