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没出生的时候,孕妈妈总是憧憬着孩子的到来,想象孩子出生后那乖巧的模样。但其实,小婴儿降生后,才是妈妈们忙碌生活的开始。
3个月以内的小朋友大多喜欢哭闹,而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一些好动、淘气的特质也开始体现。
宝宝到了一定年龄段,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扔东西的本领
事实上,很多宝宝从三个月开始,就会出现扔东西的行为,只不过他们力气比较小,还不能给家里造成什么比较明显的破坏。
等宝宝到了6月左右,他们的精细运动就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小家伙在这个时期,会陆续从抓、摇、晃等行为演变为拿到再扔出去的举动,所以有时候宝妈刚整理过的房间,一转眼又会乱成一团。
一般来说,小朋友的这种行为,在一岁后会开始变本加厉,直至三岁左右才会结束。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讲,宝宝扔东西的行为是宝宝手臂力量、精细运动发育敏感期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也是一种生理本领。
那么面对淘气的宝宝开始到处扔东西时,宝妈该怎样应对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呵斥与责备就成了家常便饭
宝妈每天忙于照顾孩子、收拾家务,有时候难免会出现心烦意乱的情况。因此,当宝宝随地扔东西,屡教不改时,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然后开始对宝宝发脾气。
但问题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只能听懂简单的语言,对于家长复杂的抱怨其实很难理解,面对暴跳如雷的家长并不会有丝毫改变。
事实上,我们作为家长要明确一件事情,虽说宝宝四处乱扔东西,确实会让家里变得凌乱,但家长也要对宝宝扔东西这个事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用科学合理的管教方式,去教育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放手扔的益处要大于弊端
★扔东西是自我与空间认知能力发育的信号
随着宝宝们逐渐长大,他们会慢慢探索自我与空间事物之间的联系,逐渐认识到本我和空间的存在。
他们会发现,我的行为可以使空间形成变化,而这在他们的认知中,是非常欣喜的事情。
所以他们就会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发现更多不同的事物形态,会喜欢听物品掉地上的声音,对物品掉地上的形态产生好奇。
★在扔的过程中,手部精细运动也会得到发展
宝宝的月龄逐渐增大,他们手指力量逐渐增加,动作幅度会逐渐变大,开始出现抛、扔、砸等力量型举动,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们的手部精细运动也会得到发展。
从宝宝开始熟练运用抓握能力,到拿东西扔出去的行为变化,这都是宝宝的发育的进步。
★是自我力量认知的一种摸索与展现
在宝宝扔东西会对自我力量开始进行探索。他们会发现,自己扔东西时的力量不同,东西扔出去的效果是不同的。
这种变化在他们的理念里,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行为,所以才会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个举动。
★对父母行为的简单模仿
宝宝有时候会观察父母,模仿父母日常行为。平时父母有扔东西的举动,这些举动在宝宝眼中,会觉得很有趣,所以会模仿家长的动作。
★是发泄自身情绪一种渠道
小月龄的宝宝还不会说话,只能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他们开心或是愤怒都会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宣泄出来,所以扔东西也可以作为孩子的一种情感表达,也是他们正在成长的象征。
作为宝爸宝妈,在这一时期要记得妥善应对
总的来说,宝宝没事总爱等东西的时候,家长们千万别急着呵斥,这其实是孩子认知能力提升的信号,家长反倒是要抓住早教机会才行。
●巧用游戏的方式让宝宝学会收纳:
家长可以尝试用不同颜色标记好收纳箱,告诉宝宝什么物品该放在什么颜色的箱子里。
如果放对了有奖励,错误的话也会有小惩罚,这样在宝宝的印象中,这就会变成一种游戏,而不是家长强迫自己收拾玩具的方式,相信他们会很乐意去完成。时间一长,宝宝就会逐渐形成收纳的习惯。
●简单跟孩子制定“扔”东西的规则: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在宝宝的规则敏感期时,就要逐渐跟孩子树立扔东西的规则了。
比如我们允许孩子进行情绪发泄,但在发泄结束好,要自觉将东西收拾并整理一番。此外,扔东西也不可以朝着贵重物品、或者家人身上扔等等。
●在“扔”的物品上,及时进行引导和选择:
大部分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很难准确知道什么东西自己可以扔,但什么东西自己不能动。因此,家长要做出引导,比如告诉他们沙包可以扔,但是篮球不可以等等。
另外,在宝宝出现扔东西的信号前,将一些带有小零件的物品及时收走。
总的来说:
生儿育女,宝宝的抚养和教育本就是一门学问,在宝宝成长过程中,难免会会出现一些让父母匪夷所思,不知如何应对的行为。
但问题是,宝宝来到这个陌生又丰富的世界,对所有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心的,也从不会有对与错的判断。
所以父母作为宝宝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做好宝宝的启蒙教育,利用正确的方式加以指引,对宝宝报以耐心与关爱。
用你耐心的教育告诉宝宝,事情的对与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久而久之你的宝宝一定会越来越乖巧聪明。
今日话题:你家宝宝多大开始扔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