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省疫情形势趋于平稳,复工复产步伐越来越快,商业、社会服务等各项功能也在加快激活。即将回归到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少人会产生焦虑恐慌情绪,我们该怎样面对?哈医大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省疫情防控心理专家组成员于蕴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危机之后,人们渴望重新设计未来,恢复正常生活。要科学看待疫情,接受复工现实,接纳自身情绪,筑牢心理防疫的堤坝。
于蕴淼说,当前,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下调,人们却有了新的担忧:不敢去商场购物、不敢去医院看病、担心身边同事可能是病毒携带者等,这些都是紧急公共事件后常见的心态反应,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振荡,必须正视这种反应和震荡并采取积极措施。她表示,要尊重客观事实,通过权威官方渠道了解相关疫情信息,注意避免过度关注带来的心理超限效应,引起过度敏感焦虑,损害身心健康。同时,要扩大与社会的接触,获得来自多方情感上的支持、精神信念的帮助,主动去感受社会群体、同伴、家人的关爱,尽快摆脱“无所依靠”“坐卧不安”感。
针对复工复产的心理建设问题,于蕴淼说,要建立正确的认知意识,个人如果出现明显行动力下降、易激惹等情况,可以通过社会公益组织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测评等方式进行自我评估。她建议,复工单位应在符合物理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员工的复工心理评估和健康指导,积极配合、科学防疫。在复工临近时,可提前按工作节奏调整生活作息,调动积极关注的正态心理功能,主动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关于复工后工作中会出现的棘手问题,可以提前列出清单、规划方案,未雨绸缪的意识可减轻内心焦虑的情绪。
于蕴淼说,工作中如果出现紧张、厌倦的不良心态时,可以通过听音乐、肌肉放松、和朋友倾述等方式进行调节,也可以从相对简单的工作任务着手处理,逐渐适应工作节奏和强度。当感到孤立无援时,要第一时间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找信任的人倾述感情和想法,获得心理支持,相互传递爱和关心,给彼此增强抵抗疫情的信心。此外,如果出现了头痛、胃部不适、心悸等躯体性不适,可以服用常规药物来缓解症状,严重者要到医院就医。
“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绝非生活的全部。健康的身体才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于蕴淼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作再忙也不能忽略睡眠。充足的睡眠不仅帮助我们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更能够帮助我们改善情绪、提升工作效率。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多抽时间陪陪家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身体等。
新闻多一“点”
群力战“疫”:向“重症”发起总攻
速看!“龙江健康码”申请全流程
我们的城,终将和春天一起明媚
记者:赵一诺
编辑:王佳琦
责编:李志达
统筹:王巍 李国玉
监制:刘荣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