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我们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并不单单是为了培养一个听话、顺从的孩子。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并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希望孩子成功、幸福、享受生活的乐趣;希望他们和朋友有着良好的友谊,未来能拥有和谐、美满的婚姻,并最终成为称职的父母。
我们都爱孩子,甚至可以为了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但仅仅有爱是不够的。我们经常看到有关教育悲剧的新闻报道,比如:某某学校学生离家出走了,家长老师找了十多天才找回来,但是找回来也感觉到他变了,甚至还会再次离家出走。更严重的就是某某学校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她在下课时间当作全校的面跳下了楼,最后不治身亡等等。可以想象当我们作为父母,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无助、崩溃甚至是绝望。孩子作为我们精神和血脉的传承,出现这种结局对于我们来说是毁灭性打击。所以,我们可以想一想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其实这些父母的性格也不差,教育孩子也很用心,怎么就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就绝大多数而言,我从不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之爱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动力。而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也是父母的素质教育,不是父母的文化素质,也不是经济能力,是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
素质教育有一个重要的核心,那就是无条件包容孩子的感受,要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同时对其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教孩子如何调整情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一个具有完整、独立人格的后代。
你可能要问,情绪管理真的这么重要吗?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这真的很重要!
我们都喜欢活泼开朗、笑容满脸的人,喜欢和那些沉闷忧郁、冲动暴躁的人相处的人并不多。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情绪都会影响到周围的人,甚至感染这些人。人人都会追求快乐和幸福,只有快乐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
我们试想一下。你有两个同事或者朋友,其中一个人热情、温暖,跟他相处你总能感觉到快乐和认可;而另一个人冲动、暴躁、无理取闹,不论你用什么方式跟他沟通总是以伤心、愤怒收场。你会更愿意跟哪一个同事或者朋友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呢?
我这里有一个数据;192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教授,发起了一项名为“天才的基因”的研究计划。推孟发现,那些智商超过140的天才儿童,在成年后有相当大一部分并没有在事业中取得成功。
2014年,中国校友会网站发布了对1952年到2013年,将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遗憾的是,这些高考状元竟然没有一个人成为行业领袖,没有一个人跻身胡润、福布斯、财富等中国富豪榜。
这是为什么?心理学家根据大量研究总结出来一个公式:
成功 = 20%的智力因素 + 80%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简称为情绪智力,也就是情商,情商最核心的的内容就是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心理素质。
科学研究发现,情绪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研究者发现,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家庭生活的幸福。这种能力如今被称为“情商”。对父母而言,情商意味着觉察到孩子情绪上的波动,具有共情、抚慰、引导孩子平复情绪的能力。对孩子而言,他们关于情绪的认识大多是从父母身上学会的,情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拥有克制冲动的能力、延迟满足感的能力、激励自己的能力、读懂他人社交提示的能力和应对生活中高潮与低谷的能力。
我们孩子成功与否,幸福与否,说绝对一点,跟孩子情绪管理呈正相关,所以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刻不容缓!
那么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该怎么做呢?
简单来说,你只需要在孩子情绪化或者说是乱发脾气的时候做5件事情,就可以让你的孩子在情绪管理方面比别人家的孩子有着更强的能力,其中包括调节自我情绪状态的能力。在失落的时候,孩子会更善于安慰自己。能更快的让心情平静下来。也正因为他们在生理上更善于让自己恢复平静,他们感染疾病的概率也大大降低,并且比别的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他们更能理解他人,和别的孩子有着更好的友谊,在学校的成绩也表现得更加出色。
好了,总结一下:孩子未来的成功更多决定于情绪智力,也就是情商,情商重点就是情绪管理,孩子情绪管理和他未来的成功是呈正相关的。那么如何具体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呢?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情绪管理的基本要素。也就是下一节课我们讲解的:情绪管理的四原则。
孔子说“因材施教”,从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愿意,一定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