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忘忧草|原创开篇诗
善恶
是善非善恶加身,
是恶非恶善也审,
孰是孰非人如尘,
人间正道是非惩。

前言
人们以为品德善恶的表露,是出于明显的行动;却不知在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已泄露出了自己的品格。作者:爱默生
《大赢家》这部电影,很多人已经看完了,是一个喜剧,但也不仅仅是只为搞笑,它在传达正能量的同时,也带给人更多的深思。
看完电影后,不久,曝出韩国“N号房”事件,十分令人发指,人们难以想像,罪恶会如此地,放大到这种不可控的地步,竟然有26万人参与其中,已经不是作恶这么简单了。
在《大赢家》这部电影中,大鹏饰演的严谨,其中有一段,劫匪的自白,细细品味,与“N号房”事件有着深度的情感关联。
通过这种关联,可以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带给所有人只在关注这个事件本身的同时,还能让人思考,这些人的情感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令人无法理解的需求?

劫匪引发的深思
《大赢家》作为扮演劫匪的严谨,他为了吸引警方的注意力,提前录好了一段劫匪的自白,截取其中一段,如下:
其实我所经历的事情,很多人都在经历着:被家人冷落、被领导误会、被同事排挤,无论自己怎样努力,生活都不会有起色。于是我开始不满、抱怨,想要不劳而获。可能有的人不敢去抢银行,但是他选择了去做其他错误的事情。
这段话,虽然是在电影中的台词,但他更像是在对屏幕前所有的观者而说,这种生活情绪的压迫感,每个人都是亲身而感,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当人性在这个世界上,感受不到善意,或者扭曲了对善的理解,就会产生报复性社会的心理。对所有的一切都会产生恶意。
同样,在“N号房”事件中,人们虽然十分憎恨事件主谋与操作者,其外,引起人们不满的是,居然有26万人的帮凶。
这些人平日里,他们都是正常的人,私下里却变成了可怕的人,被欲望和愤怒,还有扭曲的心理所驱使,行恶人之事。
他们看似是道德的沦丧,实则是用行恶来为自己的情绪,找一个解压的口子,这种方式就是放大人性中的恶。

正常的社会里,有着公序良俗所制约,而在这种传媒工具里,成了欲望与恶的温床,能把一个正常人引导向恶的贪念中来,像是令人有瘾的毒品。
如果,抱着好奇心,在吸下第一口时,自己就会迷恋上这种情绪释放的感觉,无拘无束,成了恶的法外之地。
当这26万人承受着生活带来的各种压迫时,扭曲的情感诉求,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为什么26万之外的人没有参与进来,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们不知道,二是他们不愿意。
很多时候,我们会骗自己,那些没有加入进来的人是因为不愿意,其实,大部分人是不知道。因为,人的自控力特别的差。这并不是恶意揣测,只是人性的本能。

人有被爱的需求,就有释放恶的需求。人在爱别人时,需要引导,需要不断地鼓励他这么做。而释放恶的情绪需求,只需要那么一次或者小小的几次,就能让人上瘾。
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恶,使我们喜善恨恶。良心尽管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作者:卢梭
严谨会理性地思考一个劫匪是如何成为劫匪时?为什么,我们不用理性去思考,为什么是这26万人?难道人性真的沦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了么?
当人对自己的情绪无法进行良性的释放,就会寻求更快,更爽的途径,行恶就是一种带来快感最好的方式。

26万人都选择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与人性的欲望,这证明什么?证明在这个世界上,人性严重缺了一种东西:“自我导向纠正”。
《大赢家》中劫匪自述,在最后,只是劝人努力,向善。这些大道理,这26万人不懂么?凡是有智力的人都懂,那为什么他们还会参与行恶?
人的情感缺了“自我导向纠正”功能,没有了更好的宣泄方法,或者是正确的宣泄途径与方法,人就去寻找那些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去了。
提出了问题,通过分析,我们找到了原因,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问题,要想解决人性的情绪宣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何让人的情绪拥有“自我导向纠正”功能?
何为自我导向纠正?就是人在行恶之前,能有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让自己远离罪恶。
世界所有的恶,都是人带来的。人怎样体验到恶的好处,是情绪发泄后的快感,这种快感支配着人一次又一次地作恶。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作者:安东尼罗宾斯
抑制这种恶,一定要有强势的手段,智慧的手法,还有自己的自主学习与进化能力相配合。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加自我导向纠正:

一、意识到什么是恶,什么是错的?
任何生命无论善恶,都需要得到认识和理解。作者:章诒和 出处:刘氏女
很多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恶,什么是错的。这是一件荒唐的事,对此事越是肯定的人,越容易犯错,只有那些对自我存疑能力强的人,才能更容易找到恶。
恶是什么?恶就是伤,只要你感受到,自己伤了某人或自己,这就是恶。能引起自责,就能肯定,你的自我导向纠正还在,只是出现的晚了,或者这种机制反应太迟钝了。
意识到恶有很多种方法,通过对比,或者自己的感受,再者把自己代入到对方的角色中,去感受这件事情带给自己的伤害。自然就会懂得恶是什么了。

二、摒弃错误的情绪宣泄方法
如果一个人影响到了你的情绪,你的焦点应该放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影响你情绪的人身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自信起来。作者:刘同
人们常用的宣泄方法有:喝酒、打架、骂人等等。而有些情感大师,会教人用类似打木桩或打假人,再者专门有一种发泄球,以供人发泄。
以上所有方式,全是错误的情绪宣泄方法。人的情绪要“泄”,本身就是在给人的意识做减法,要想让情绪宣泄找到正确的方法,这里有个关键词:“化”。

情绪“化”,要让情绪在宣泄之前,在心中化掉。而不是单纯地讲求宣泄,宣泄能带来瘾,由小瘾变大瘾。
例如:当一个人宣泄情绪时,小情绪用发泄球,大情绪用假人,恶情绪就会觉得假人已经满足不了这种宣泄的要求。
所以,要让情绪达到“化”的境界。化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意识,如果脑中没有这种意识,需要不断自我增加,让它进化升级。

三、练习化解情绪方法
如果能左右自己的思想,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作者:克莱门特 斯通
当自己想要生气时,就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世界很美好,他对我很好”。然后,不断地点头,认可自己所说的话。
当自己受了委屈,不要急于发泄,要懂得“化”的智慧。主动去寻找那些受了委屈的名人故事,用嘴读出来。一遍不行,读两遍。例如:卧薪尝胆等励志故事。
常常告诫自己,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生气就会是这种情况,要让别人的错误伤害不到自己。

他骂我,左耳进,右耳出,他打我,我躲开,如果无法可躲,那就任他打,打完让社会规则惩罚他,自己不做惩罚者,自己挨了打,要多想想,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就是坏事到了极点就会变成好事。当自己行恶时,带来的快感与快乐时,就要多想想乐极生悲,人乐到了极点,欲望满足到了极点,就会有悲伤的事发生。
否极泰来与乐极生悲,一正一反,常在脑中去调制自己的行为,被恶整时,用否极泰来化解恶情绪,想整恶时,用乐极生悲来化解恶情绪。
平日里,要多向身边的人传达自己的善意,当人收到善意的同时,也会向你回复善意。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农夫,他是蛇。十分的气愤,那就用“化”来解自己的心中的恶。

蛇咬了你,只是咬的你的皮肉,不能让它咬出你心中的恶来,如果,你行恶报复了蛇,情绪虽然达到了宣泄的需求,但这种需求会让你喜欢上它。
当然,化恶不是教人们任意让恶欺凌自我,化恶一定要有底线,只要你自己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在得不到任何外界帮助的情况下,就可以反击。
不论反击成功与否,都不能让结果来引起你的喜或怒。你的反击,就是为了化解自我心中的恶,而非去以恶制恶。这是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在自我的内心一定要区分开来。
千万不能消灭了眼前的恶,滋生了心中的恶。

结语
好的喜剧电影,不仅能带给人快乐,还要在喜笑之余,引发人深度的思考。《大赢家》与“N号房”事件相关联起来,就能看到人性的本质,善恶各半。
善恶各半的人,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自我去行善化恶。而不是单纯地把恶宣泄在其它事物上。
情绪常常能影响人的善恶,用自己“自我导向纠正”功能来控制自我。在任何时间与地点,要对身边的人,或者选在网络那边的陌生人,都要心存善意,行善之事。
这不是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这不是大道理,这是一种可以实践的方法,只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情感所引发的情绪,就能让自己永远正能量地活着。
人活着,再也没有比正能量地活着更幸福,体验到更美妙的感觉。
END
亲爱的读者,感谢您花时间看完,请留下宝贵的评论,万分感谢。您认同本文的观点么,或者您想说点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