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5月18日13时左右,有网友称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赛格大厦出现晃动,随后相关视频在网络热传。当天下午,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深圳气象部门等多方作出回应,下午16时左右舆情达到传播高峰。
5月19日和5月20日,该大楼疑再次出现晃动,事件再引网友热议。目前,#赛格大厦员工回忆撤离过程#、#深圳赛格大厦初步检测情况#、#深圳华强北赛格大楼晃动是共振现象#等10多个话题频繁登上微博热搜。据人民众云数据平台,截止5月20日中午12时,相关信息高达149660条。
图:“深圳赛格大厦发生晃动”事件舆情走势
(来源:人民众云)
官方快速介入,辟谣与解释两不误
赛格大厦发生晃动后,立即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面对众说纷纭的原因和部分网友的疑虑,深圳市应急、住建、消防、公安等多部门赶往现场,迅速做出反应。
媒体报道称,当天下午14时10分许,深圳消防已接警并出警。同时,大厦管理处在接报后立即通过楼层广播和人员引导,应急疏散楼内人员。
与此同时,当日下午14时55分@深圳应急管理针对大楼摇晃因地震所致的说法,作出回应:经我局查看并分析全市各地震监测台站数据,今日我市未发生地震。
针对网上讨论得比较激烈的“大风说”,@深圳天气在当日下午16时发布消息称赛格广场5月18日08-16时无降雨,最大阵风为9.9米/秒(5级),其中12-14时最大阵风9米/秒(5级)。
也有网友质疑赛格大厦存在质量问题。对此,5月18日傍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回应称,目前大厦主体结构及周边环境未发现涉及安全异常情况,周边地面未发现开裂现象,室内钢结构及装饰面层处于正常状态,大厦主体结构安全。18日晚间,@福田发布同样通报指出,经专家初步检测排查,大楼周边场地未见地面开裂情况,未见幕墙板块脱落损坏。
赛格大厦相关话题热度持续上升,18日22时@福田发布再次回应称建筑主体结构及周边环境未发现涉及安全的异常情况,大厦具体振动原因需做进一步联合调查分析。
5月19日上午,媒体报道称已有专家组人员进入大楼内部。同时,赛格广场大楼现场拉起了警戒线。5月19日晚间,深圳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多家专业机构对赛格大厦的振动、倾斜、沉降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该三项指标均远远小于规范允许值,监测数据未显示异常情况。
图:“深圳赛格大厦发生晃动”事件情感分析
(来源:人民众云)
在事件整体舆情信息情感分析中也可以看到,针对赛格大厦发生晃动,近80%的讨论集中在对事件进行客观地描述分析。可以说,相关部门积极及时的发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众与网络的紧张情绪,压缩了网络谣言、恐慌言论的生存空间。
舆情反馈
1.呼吁尽快找到大厦晃动原因
赛格大厦发生晃动后,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现身说法,分享当天撤离现场现状。还有网友表示,事情对以后有一定借鉴意义,需要加强应急演练以面对突发事件。
5月19日,一份落款为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值班室的文件《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赛格广场大厦摇晃的情况报告(续报二)》在网络流传。报告提到“鉴于该大厦未安装阻尼器,专家建议,下一步可以考虑安装阻尼器以提高防风抗震能力和舒适度”。对于外界关于赛格大厦未安装“阻尼器”的疑问,赛格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大厦建设的时间较早,当时的结构设计是不需要阻尼器的。
2.晃动引起人们对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关注
事件讨论过程中,一份多年前关于赛格广场建造研究的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深圳赛格广场建设项目评析》在网上走红。该论文指出赛格大厦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比如施工图滞后造成边设计边施工,先施工后设计等等。基于此,有声音认为此次晃动与大楼本身基础质量问题存在联系。
如何保障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成为舆论讨论的热点。“中新经纬”文章指出,有数据显示,经多年建设,中国200米以上的建筑物已经超过800余座,300米以上的也有近百座,成为全球拥有高层建筑物最多的国家。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成本高,运营与维护成本大,但租金、售价的回报却不见得很理想,还要面临着消防安全等不可预知的特殊情况的挑战。
3、伪科学与调侃声音值得关注
在事件话题发酵过程中,以下两类声音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其一,伪科学散播快。在网上关于造成赛格大厦晃动原因的各种猜测中,不乏有个别言语“科学感”较为强烈的伪科学推断广为流传,比如“矿机说”。据媒体报道,作为消费电子的风向标,深圳华强北一度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矿机销售集散地之一。一位网友热门留言称,最近2个月某类比特币兴起,华强北商家在店铺上挖币,上万个机械硬盘一起工作,造成大楼共振。对此,有专家表示,完全不一样的频率,几乎不可能造成共振;而所谓的“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更没有科学依据。
其二,调侃声音多。赛格大厦发生晃动后,相关网言网语也开始兴起。比如,在知乎平台,有网民说“大楼晃动预示深圳的楼市开始波动,出现不稳的信号”,还有人说“房价太高,楼都顶不住了”。同时,在网友发布的一则撤离视频中,穿着人字拖鞋的小哥成为新闻主角,华强北同款人字拖已经成为热卖单品。同样在撤离大楼过程中,一位边撤离边拉货的小哥也火了。不少网友发出感慨“只有深圳打工人才懂,我们为了货可以拼命。”
回应 “同频共振”,为拨开迷雾争取时间
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时,一方面,应对机制以及官方回应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舆情走向负面的导火线。可以看到,在本次事件中,深圳当地多个部门联合回应社会关切,对大楼晃动原因、大楼处置等方面在社交平台进行辟谣并作出解释说明,其涉及的部门联动、反应速度和信息公开程度可谓“同频共振”,受到网友肯定。
另一方面,对事件发生原因的追溯与分析,也是舆情发酵与未来走向的内在关键。在深圳赛格大厦出现晃动的突发事件中,尽管互联网上不断出现推测的声音,但大部分的讨论都处于相较理性的讨论中;对于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分析,也会出现及时的反驳。
事发原因复杂、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科学分析的公共突发事件并不少见,但如何为调查与分析争取时间、并在一定时间段内维持舆情态势、舆论情绪的平稳,深圳赛格大厦的相关处理提供了一定参考性。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桑珊珊 张力
编辑:桑珊珊 | 责编:朱玉萍 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