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琳子 昂立 酷炫脑 收录于话题#情绪自救指南12个Via:Freepik
作者 | 琳子 昂立
审校 | 酷炫脑主创
朗读 | 鸽仔
美工 | 老雕虫
编辑 | 坚果迪
亲密关系中充满矛盾,总觉得是男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科学告诉我们:男女思维差异并非先天导致,后天环境的影响作用更明显。培养良好的亲密关系,从放下情绪开始。
美国作家与情感顾问约翰格雷有一本世界著名畅销图书,叫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书名可以看出,是讲男女之间的巨大差异。
也确实,几乎每个女人都觉得自己的男朋友 / 丈夫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同样,几乎每个男人都觉得自己的女朋友 / 妻子是个谜。Via:amazon
一个常见的场景:谈恋爱时,女孩子忽然不高兴,男生总是完全摸不着头脑,“她又怎么了?我又做错了什么?我现在该怎么办?”
因为太多恋爱中的男性遇到这种苦恼,于是网上就有了各种恋爱秘籍,比如,“女人说有事就是有事,说没事也是有事”,“无论一个女人说什么,她说的都是对的”。
这些“秘籍”可不仅适用于中国女孩,西方世界的男性朋友们同样会遵循这套“套路”。
01 男女之间的差异从何而来?
其实,《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本身就极具误导性。男女大脑差异是20世纪的神经科学热门话题,甚至有不少神经科学家都发现男女大脑生理上的差异,并造出了一个新词 neurosexism, 大致可以翻译成神经性别学。
但是,这些实验的研究方法和结论都是站不住脚的,二十一世纪开始,更为严谨的科学家用更科学的实验方法否定了 neurosexism 的存在。
科迪莉亚·法恩在其著作《性别错觉》中提出,先前那些指出男女大脑差异是一种天生的生物性差异的证据都是夸大和谬误,仔细查阅文献后不难看出,真正使男女脑回路不同的是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看法。Via:Quillette
也就是说,许多男人和女人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可能确实非常不同,但这并不是因为 DNA,而是因为后天社会环境的区别化地对待,导致男女大脑被不同生活体验铸造、塑形,才让他们的大脑最终产生出不同的脑回路。
举个例子,在中国 1959-1961 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中,许多家庭都会把更多的资源给家中的男孩,于是,大部分幸存的女孩到了成年以后,不是文盲就是有心理缺陷或障碍。导致在那个时期长大的孩子有巨大的男女大脑差异。
02 环境如何影响大脑?
在动物实验中更加直观:在自然条件下,母鼠通常会花更多的时间舔舐她的雄性后代,更少的时间舔舐雌性后代。
研究人员就通过模拟母鼠舔舐的方法,增加了一些雌性小鼠在成长期间被舔舐的时间和频率。这群雌鼠长大后,获得额外舔舐雌鼠的大脑与那些没有获得额外舔舐的雌鼠有很明显的差异。
所以说,真正导致男女认知、行为等不同的原因是后天的社会环境。如果社会对于男女的性别界限比较模糊,那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脑回路差异大”问题了。Via:Pinteest
接着,让我们从神经生理转到更加直观的男女需求。所谓的“男女需求”其实并不存在。因为一个人需求并不取决于性别,而取决于 ta 的性格。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男人和女人在亲密关系中的需求是一致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男是女,都认为友善,积极的性格,和智慧是在找伴侣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特点。
在亲密关系中,最让我们头大的就是和伴侣发生争执。许多人都认为男女处理吵架的方式不一样所以谈恋爱才特别费劲。实际上,大多数研究都表明,男女对于情感关系中矛盾的回应方式并无差异。
03 为何争吵依然频繁发生?
许多女性朋友可能都会发现自己会对男朋友反复提出同样的要求,对方认错态度良好但就是死不悔改。
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亲密关系沟通模式,叫做 demand-withdraw(要求-退缩)。demand 意思是要求,withdraw 则是躲避不提。
通常我们会发现,女性往往是要求男性改变的那一方,而男性则觉得现在的生活舒舒服服没啥要改的必要,所以就能敷衍则敷衍;女性越是要求,男性越是躲避问题。
这种模式的存在并不是因为男女处理争执的方式不同,而是因为权力不平衡。通常来说,社会赋予了男性更多的权力,于是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男性也自然而然地拥有更多的掌控度。Via:The mind Journal
因为有权力,所以就有资本不按照权力更低的一方的要求做改变。所以,女性不断提出要男性改变的要求并不是因为事儿多或者与男性处理矛盾的方式不同,而是因为她们需要亲密关系中的改变。
Demand-withdraw(要求-退缩)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沟通模式。研究发现,这种沟通模式与夫妻的婚姻满意度,离婚率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所以说,对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来说,放下情绪,认真地沟通交流就成了维系一段感情非常重要的因素。
04 如何培养长期亲密关系?
成为一个好的伴侣,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这可以理解为大众常说的“有趣的灵魂”。
一个好的伴侣绝不会把自己的全部能量灌输到对方身上,像母亲离不开长大的孩子那样死命抓住对方,生怕对方抛弃自己。相反,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性。
无论是在感情发生前还是亲密关系期间都能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不断拓宽自己,挖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只有当一个人有独处的能力时,ta才能够在亲密关系中找到独立与依赖的平衡。Via:Dribbble
亲密关系中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当一方需要情感反馈或者陪伴的时候,另一方因为忙于工作或其他自己的事情而无法及时给需求方回应。
比如,在热播电视剧《三十而已》中,钟晓芹就常常想要和丈夫有情感沟通,或者互相陪伴,但丈夫因为工作忙碌,常常无法顾及她细腻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和自我拓宽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许多人读到这里,可能会想,我也知道独立很重要,可是我太依赖伴侣,所以独立尤其困难。
05 如何培养独立人格?
1.识别情绪
当你把独立看作一种滋养自我成长的方式时,独立就会变得比较可行了。而自我成长的最重要部分就是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你会发现,当你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你会比平时更容易出现情绪的起伏,这是因为你的情绪会受到“我和伴侣”两个人的影响。当你的伴侣生气时,你自然开心不起来。
在发现自己出现情绪变动时,我们首先要去识别情绪。现代人很喜欢用“不爽”来概括所有的负面感受,可是单单指出“不爽”是远远不够的。Via:Melaninterest
你需要花一点时间去仔细体会自己的情绪,然后像写报告一样,尽可能详细地去描述它。这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情绪形容词储备,同时,还需要我们能识别出情绪的强度感受。
打个比方,“不爽”可能是因为“极度失望”,“觉得不公平”,“非常愤怒同时觉得委屈”,等等。在识别情绪后,我们要提醒自己,“我是我,情绪是情绪,它只是一种感受。”
提醒自己情绪像天气一样,前一秒乌云密布,后一秒就可能阳光普照。当我们认清情绪的多变性,暂时性时,我们就不容易陷入情绪,才能做到控制情绪,而非让情绪左右我们。
2.分析情绪
识别情绪后,我们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就像科学家钻研科研课题一样,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兴趣保持好奇,不断自我提问,找到情绪根源。
比如说,是什么触发了我现在的感受?我到底是因为伴侣的行为生气,还是因为昨天晚上没睡好觉?Via:Giphy
当情绪被充分认识到的时候,你就可以着手处理这个根源问题。如果确实是因为自己的个人问题导致负面情绪,那你就要让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让过去的事情过去。
如果确实对伴侣有不满,那就要做出相应的沟通。
3.理性沟通
在沟通问题上,关键点就是保持平静,沟通清晰。一个简单的亲测有效方法是,压低自己的音量,用平静、带有控制的音调交流,与此同时,尽可能放慢语速。
如果你能控制住自己的音量和语速,那你就能成功地让火冒三丈的伴侣也平静下来,然后开启一段顺利有效的沟通。在沟通中,我们需要互相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时候千万不能用“你让我觉得生气”这样的句式,而是用“我觉得生气”来表达。简单来说,要点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而非攻击对方上。Via:INPRNT
接下来,无论你的伴侣以如何激烈的方式回应你,都要记得不带防御性的倾听。所谓不带防御性就是不为自己做辩护,只是单纯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试图去理解 ta 是因为什么样的想法才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当伴侣指责你,不够体贴,不够投入感情,或者质疑你的情感投入时,要明白,这不代表你真的不够好,而是说两个人的需求不同,行为方式也不同,需要时间和不断努力尝试才能契合。
如果你发现自己真的有错,就承担责任,勇于认错。认错和道歉不会减轻你的价值,恰恰相反,无论对于亲密关系还是个人成长,承认错误并改进都是极其有益的。
4.放下过去
最后,我们在处理眼下的矛盾时总是会想要“算过去的旧帐”。一旦开始“算旧账”,争执大概就要走向不归路了。
正确的做法是,一次只处理一件事。今天是因为哪件事情发生矛盾,就只解决这件事情。无论你有多想提及曾经的矛盾,都要抑制住这种欲望。直到你可以换一个时间再提出曾经的问题,和伴侣一起讨论解决。Via:Abinash Mohanty
回到男女差异的话题,将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归结为男女之间的脑回路差异是在放大男女差别,过度简化真正的问题,这绝对不会让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减少。
相反,会导致更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产生。只有放下情绪,用清晰冷静的大脑处理问题,才能让亲密关系甜蜜、长久。
06 总结
男女大脑的差异并非先天,后天的不同环境塑造了男女的不同大脑。
男女在亲密关系中的互动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具体性格而非性别。
demand-withdraw 是一种一方不断提出要求要另一方改变,但另一方不断推脱、逃避问题的不良沟通方式。在大部分父系社会,要求改变的一方是权力弱势方,多为女性;而推脱问题的则是权力强势方,多为男性。
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亲密关系的维系中,识别自己情绪都是重要的能力,我们需要用尽可能详细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绪与情绪感受程度。
压低音量、放慢语速是保持平静、清晰沟通的要点。Via:Shannon Associates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Laura R. Cortes, Carla D. Cisternas, Nancy G. Forger. Does Gender Leave an Epigenetic Imprint on the Brain?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2019; 13 DOI: 10.3389/fnins.2019.0017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lusions_of_Gender
2.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ech-support/201412/the-most-toxic-pattern-in-any-relationship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0677-x
4.Gayle, B. M., Preiss, R. M., Allen, M. (2002). A meta-analytic interpretation of intimate and non-intimate interpersonal conflict. In M. Allen, R. W. Preiss, B. M. Gayle, N. A. Burrell (Ed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dvances through meta-analysis (pp. 345-368). Mahwah, NJ: Erlbaum.
5.Christensen, A., Heavy, C. (1993).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rital conflict: The demand/withdraw interaction pattern. In S. Oskamp M. Costanzo (Eds.), Gender issue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pp. 113-141). Newbury Park, CA: Sage.
6.Klinetob, N. A., Smith, D. A. (1996). Demand-withdraw communication in marital interaction: Tetss of interpersonal contingency and gender role hypothes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8, 945-957.
7.Christensen, A. Heavy, C. L. (1990). Gender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demand/withdraw pattern of marital confli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 73-81. doi:10.1037/0022-3514.59.1.73
8.https://www.wikihow.com/Be-Less-Emotional-in-a-Relationship#:~:text=Observe%20your%20emotions%20without%20judging%20yourself. text=You're%20only%20human!,that%20come%20with%20the%20emotion. text=Allow%20yourself%20to%20explore%20the,than%20trying%20to%20suppress%20them
9.https://www.helpguide.org/articles/mental-health/emotional-intelligence-love-relationships.htm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2829023503@qq.com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原标题:《吵架只是因为Ta不懂你吗?不如放下情绪去沟通》
阅读原文
作者 | 琳子 昂立
审校 | 酷炫脑主创
朗读 | 鸽仔
美工 | 老雕虫
编辑 | 坚果迪
亲密关系中充满矛盾,总觉得是男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科学告诉我们:男女思维差异并非先天导致,后天环境的影响作用更明显。培养良好的亲密关系,从放下情绪开始。
美国作家与情感顾问约翰格雷有一本世界著名畅销图书,叫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书名可以看出,是讲男女之间的巨大差异。
也确实,几乎每个女人都觉得自己的男朋友 / 丈夫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同样,几乎每个男人都觉得自己的女朋友 / 妻子是个谜。Via:amazon
一个常见的场景:谈恋爱时,女孩子忽然不高兴,男生总是完全摸不着头脑,“她又怎么了?我又做错了什么?我现在该怎么办?”
因为太多恋爱中的男性遇到这种苦恼,于是网上就有了各种恋爱秘籍,比如,“女人说有事就是有事,说没事也是有事”,“无论一个女人说什么,她说的都是对的”。
这些“秘籍”可不仅适用于中国女孩,西方世界的男性朋友们同样会遵循这套“套路”。
01 男女之间的差异从何而来?
其实,《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本身就极具误导性。男女大脑差异是20世纪的神经科学热门话题,甚至有不少神经科学家都发现男女大脑生理上的差异,并造出了一个新词 neurosexism, 大致可以翻译成神经性别学。
但是,这些实验的研究方法和结论都是站不住脚的,二十一世纪开始,更为严谨的科学家用更科学的实验方法否定了 neurosexism 的存在。
科迪莉亚·法恩在其著作《性别错觉》中提出,先前那些指出男女大脑差异是一种天生的生物性差异的证据都是夸大和谬误,仔细查阅文献后不难看出,真正使男女脑回路不同的是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看法。Via:Quillette
也就是说,许多男人和女人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可能确实非常不同,但这并不是因为 DNA,而是因为后天社会环境的区别化地对待,导致男女大脑被不同生活体验铸造、塑形,才让他们的大脑最终产生出不同的脑回路。
举个例子,在中国 1959-1961 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中,许多家庭都会把更多的资源给家中的男孩,于是,大部分幸存的女孩到了成年以后,不是文盲就是有心理缺陷或障碍。导致在那个时期长大的孩子有巨大的男女大脑差异。
02 环境如何影响大脑?
在动物实验中更加直观:在自然条件下,母鼠通常会花更多的时间舔舐她的雄性后代,更少的时间舔舐雌性后代。
研究人员就通过模拟母鼠舔舐的方法,增加了一些雌性小鼠在成长期间被舔舐的时间和频率。这群雌鼠长大后,获得额外舔舐雌鼠的大脑与那些没有获得额外舔舐的雌鼠有很明显的差异。
所以说,真正导致男女认知、行为等不同的原因是后天的社会环境。如果社会对于男女的性别界限比较模糊,那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脑回路差异大”问题了。Via:Pinteest
接着,让我们从神经生理转到更加直观的男女需求。所谓的“男女需求”其实并不存在。因为一个人需求并不取决于性别,而取决于 ta 的性格。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男人和女人在亲密关系中的需求是一致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男是女,都认为友善,积极的性格,和智慧是在找伴侣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特点。
在亲密关系中,最让我们头大的就是和伴侣发生争执。许多人都认为男女处理吵架的方式不一样所以谈恋爱才特别费劲。实际上,大多数研究都表明,男女对于情感关系中矛盾的回应方式并无差异。
03 为何争吵依然频繁发生?
许多女性朋友可能都会发现自己会对男朋友反复提出同样的要求,对方认错态度良好但就是死不悔改。
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亲密关系沟通模式,叫做 demand-withdraw(要求-退缩)。demand 意思是要求,withdraw 则是躲避不提。
通常我们会发现,女性往往是要求男性改变的那一方,而男性则觉得现在的生活舒舒服服没啥要改的必要,所以就能敷衍则敷衍;女性越是要求,男性越是躲避问题。
这种模式的存在并不是因为男女处理争执的方式不同,而是因为权力不平衡。通常来说,社会赋予了男性更多的权力,于是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男性也自然而然地拥有更多的掌控度。Via:The mind Journal
因为有权力,所以就有资本不按照权力更低的一方的要求做改变。所以,女性不断提出要男性改变的要求并不是因为事儿多或者与男性处理矛盾的方式不同,而是因为她们需要亲密关系中的改变。
Demand-withdraw(要求-退缩)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沟通模式。研究发现,这种沟通模式与夫妻的婚姻满意度,离婚率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所以说,对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来说,放下情绪,认真地沟通交流就成了维系一段感情非常重要的因素。
04 如何培养长期亲密关系?
成为一个好的伴侣,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这可以理解为大众常说的“有趣的灵魂”。
一个好的伴侣绝不会把自己的全部能量灌输到对方身上,像母亲离不开长大的孩子那样死命抓住对方,生怕对方抛弃自己。相反,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性。
无论是在感情发生前还是亲密关系期间都能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不断拓宽自己,挖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只有当一个人有独处的能力时,ta才能够在亲密关系中找到独立与依赖的平衡。Via:Dribbble
亲密关系中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当一方需要情感反馈或者陪伴的时候,另一方因为忙于工作或其他自己的事情而无法及时给需求方回应。
比如,在热播电视剧《三十而已》中,钟晓芹就常常想要和丈夫有情感沟通,或者互相陪伴,但丈夫因为工作忙碌,常常无法顾及她细腻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和自我拓宽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许多人读到这里,可能会想,我也知道独立很重要,可是我太依赖伴侣,所以独立尤其困难。
05 如何培养独立人格?
1.识别情绪
当你把独立看作一种滋养自我成长的方式时,独立就会变得比较可行了。而自我成长的最重要部分就是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你会发现,当你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你会比平时更容易出现情绪的起伏,这是因为你的情绪会受到“我和伴侣”两个人的影响。当你的伴侣生气时,你自然开心不起来。
在发现自己出现情绪变动时,我们首先要去识别情绪。现代人很喜欢用“不爽”来概括所有的负面感受,可是单单指出“不爽”是远远不够的。Via:Melaninterest
你需要花一点时间去仔细体会自己的情绪,然后像写报告一样,尽可能详细地去描述它。这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情绪形容词储备,同时,还需要我们能识别出情绪的强度感受。
打个比方,“不爽”可能是因为“极度失望”,“觉得不公平”,“非常愤怒同时觉得委屈”,等等。在识别情绪后,我们要提醒自己,“我是我,情绪是情绪,它只是一种感受。”
提醒自己情绪像天气一样,前一秒乌云密布,后一秒就可能阳光普照。当我们认清情绪的多变性,暂时性时,我们就不容易陷入情绪,才能做到控制情绪,而非让情绪左右我们。
2.分析情绪
识别情绪后,我们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就像科学家钻研科研课题一样,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兴趣保持好奇,不断自我提问,找到情绪根源。
比如说,是什么触发了我现在的感受?我到底是因为伴侣的行为生气,还是因为昨天晚上没睡好觉?Via:Giphy
当情绪被充分认识到的时候,你就可以着手处理这个根源问题。如果确实是因为自己的个人问题导致负面情绪,那你就要让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让过去的事情过去。
如果确实对伴侣有不满,那就要做出相应的沟通。
3.理性沟通
在沟通问题上,关键点就是保持平静,沟通清晰。一个简单的亲测有效方法是,压低自己的音量,用平静、带有控制的音调交流,与此同时,尽可能放慢语速。
如果你能控制住自己的音量和语速,那你就能成功地让火冒三丈的伴侣也平静下来,然后开启一段顺利有效的沟通。在沟通中,我们需要互相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时候千万不能用“你让我觉得生气”这样的句式,而是用“我觉得生气”来表达。简单来说,要点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而非攻击对方上。Via:INPRNT
接下来,无论你的伴侣以如何激烈的方式回应你,都要记得不带防御性的倾听。所谓不带防御性就是不为自己做辩护,只是单纯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试图去理解 ta 是因为什么样的想法才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当伴侣指责你,不够体贴,不够投入感情,或者质疑你的情感投入时,要明白,这不代表你真的不够好,而是说两个人的需求不同,行为方式也不同,需要时间和不断努力尝试才能契合。
如果你发现自己真的有错,就承担责任,勇于认错。认错和道歉不会减轻你的价值,恰恰相反,无论对于亲密关系还是个人成长,承认错误并改进都是极其有益的。
4.放下过去
最后,我们在处理眼下的矛盾时总是会想要“算过去的旧帐”。一旦开始“算旧账”,争执大概就要走向不归路了。
正确的做法是,一次只处理一件事。今天是因为哪件事情发生矛盾,就只解决这件事情。无论你有多想提及曾经的矛盾,都要抑制住这种欲望。直到你可以换一个时间再提出曾经的问题,和伴侣一起讨论解决。Via:Abinash Mohanty
回到男女差异的话题,将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归结为男女之间的脑回路差异是在放大男女差别,过度简化真正的问题,这绝对不会让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减少。
相反,会导致更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产生。只有放下情绪,用清晰冷静的大脑处理问题,才能让亲密关系甜蜜、长久。
06 总结
男女大脑的差异并非先天,后天的不同环境塑造了男女的不同大脑。
男女在亲密关系中的互动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具体性格而非性别。
demand-withdraw 是一种一方不断提出要求要另一方改变,但另一方不断推脱、逃避问题的不良沟通方式。在大部分父系社会,要求改变的一方是权力弱势方,多为女性;而推脱问题的则是权力强势方,多为男性。
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亲密关系的维系中,识别自己情绪都是重要的能力,我们需要用尽可能详细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绪与情绪感受程度。
压低音量、放慢语速是保持平静、清晰沟通的要点。Via:Shannon Associates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Laura R. Cortes, Carla D. Cisternas, Nancy G. Forger. Does Gender Leave an Epigenetic Imprint on the Brain?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2019; 13 DOI: 10.3389/fnins.2019.0017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lusions_of_Gender
2.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ech-support/201412/the-most-toxic-pattern-in-any-relationship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0677-x
4.Gayle, B. M., Preiss, R. M., Allen, M. (2002). A meta-analytic interpretation of intimate and non-intimate interpersonal conflict. In M. Allen, R. W. Preiss, B. M. Gayle, N. A. Burrell (Ed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dvances through meta-analysis (pp. 345-368). Mahwah, NJ: Erlbaum.
5.Christensen, A., Heavy, C. (1993).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rital conflict: The demand/withdraw interaction pattern. In S. Oskamp M. Costanzo (Eds.), Gender issue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pp. 113-141). Newbury Park, CA: Sage.
6.Klinetob, N. A., Smith, D. A. (1996). Demand-withdraw communication in marital interaction: Tetss of interpersonal contingency and gender role hypothes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8, 945-957.
7.Christensen, A. Heavy, C. L. (1990). Gender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demand/withdraw pattern of marital confli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 73-81. doi:10.1037/0022-3514.59.1.73
8.https://www.wikihow.com/Be-Less-Emotional-in-a-Relationship#:~:text=Observe%20your%20emotions%20without%20judging%20yourself. text=You're%20only%20human!,that%20come%20with%20the%20emotion. text=Allow%20yourself%20to%20explore%20the,than%20trying%20to%20suppress%20them
9.https://www.helpguide.org/articles/mental-health/emotional-intelligence-love-relationships.htm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2829023503@qq.com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原标题:《吵架只是因为Ta不懂你吗?不如放下情绪去沟通》
阅读原文
qyang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