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全身的触觉。语言,人类创造语言用了几千年的时间,而孩子从无到有地掌握语言只要几年的时间。这说明,童年掌握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支柱,是童年教育的一个重点。要启发他这方面的兴趣,学会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推理。性格,包括想象力、求知欲和坚持性。这方面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但要有方法。比如,孩子是好动的,干什么都不容易持久,让他老站着不动那可不成,但让他学解放军站哨,他就可以站很长时间,这对他的坚持性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下面,还是把以上内容分开介绍。早期的动作训练,人一出生,对外界的反应就是积极的。饿了就哭,饱了就静,对甜的东西表示欢迎,对苦的就表示拒绝。所以,人的本能是要行动。但不知大家注意一个问题没有:不少动物,如鸡、鸭等,一落地就可以自由行动,就会走,而人的动作比起这些动物来,却显得晚多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人不是最有智慧的动物吗?是的。正因为人是最有智慧的,所以,人的大脑对行动的控制也最完全,只有在大脑发育到一定阶段,人才能在训练中获得行动的能力。而动物的动作,在很大程度上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支配,也就“跳”过了这一个训练过程。从表面上看,动物的动作掌握得快,实际上却是具有官目性的。
这一点告诉我们,人的动作需要训练,而动作的训练,反过来对大脑的发育也很有好处。上面讲的狼孩卡玛拉,七岁前一直是跟狼一样四肢着地地爬着,在没经过走路的训练之前,也就始终不会走路。小孩的动作,先是动口、动头。三个月时,会用手摸。五个月时,他“学会了”一种随意的动作,见了爸爸、妈妈,他会伸出小手摸一摸、要抱,同时发出欢快的声音。
手的动作,也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开始,五指没有分工,见什么都是满把抓,半岁以后,大拇指同其它四个指头对立了起来,就可以抓东西了(这一点,连同人水平最接近的大猩猩也做不到,它们的五指从不分家,大家到动物园可以看一看)。进一步发展,两个手加上眼睛帮忙,可以玩一样东西,以后变成两手同时各玩一样东西,然后,才会把几样东西结合在一起玩,如用小棍去打铃铛、把一块木头放在另一块木头上。按孩子的不同年龄,要给他练习动作的机会,让他能手舞脚动、爬来爬去,还要给他一些玩具,使孩子早期练习看、抓、玩、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