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要说是中老年人,就是青壮年猝死的新闻都频频出现。我们在惋惜生命的同时也在反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猝死高发, 而且还趋向年轻化?
《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曾刊登了一篇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该研究分析发现,猝死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占57.8%,其中:
55.2%冠心病猝死(比如说急性心肌梗死),占比最高,
21.6%为肺源性猝死;
9.21%为脑源性猝死(比如说脑出血)。
同时研究人员指出,30~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其中与猝死有关的最主要因素为 情绪激动(26%)和 劳累(25%),其次为饮酒和过饱等。
换话说,在这些猝死人群中,四分之一是“太激动”,有四分之一是“太劳累”!
专家提醒:留意身体发出的这几个信号!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很多信号,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胸闷或心前区不适,主要表现为三个先兆:
1、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或是吞咽费劲,有的人会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
2、患者感觉胸部有闷痛的感觉或是有压迫感、心慌、身体乏力、头晕等不适。
3、突然出现低血压,同时伴有出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饱食后出现,经过平静休息后常可缓解。
此外少数人在心肌梗死前还可能出现莫名其妙的左胳膊疼痛、嗓子痛或牙痛。
最后,这些症状发生的时间长短不固定,有些人是几分钟,有些人是半小时,但发病时间都不会很长,
如果平时有出现活动后 胸闷、胸痛、憋气、心慌等症状,体检时发现异常心脏杂音,或者心电图有异常表现,就提示很有可能存在心脏问题,此时应该尽快去医院找心脏专科的医生就诊,鉴别一下心脏是否出现了器质性病变。
如何控制情绪?
但要想治本,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会控制情绪,提升自己的“道行”。
1、不要“忍”
很多人有负面情绪时,不会选择宣发出来,而是选择积压在心里。如果负面情绪慢慢堆积,超过了心理承受极限时,那一瞬间的爆发是更加严重的。
2、遇事“深呼吸”
遇到生气的事情时,或者情绪即将爆发时,先不要忙着生气,首先深呼吸,深呼吸是一个调节情绪的好方法,并且能让情绪在最快的时间内冷静下来,适用于何种负面情绪,最好连续做10个深呼吸。
3、换个环境,出去走走
如果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的环境,或者情绪堆积过多,不妨出去走走,看看山、看看水,或者再看看其他人的生活。
4、食物解压
经常感到焦虑不安的人可以多吃些动物性的蛋白质,抑郁型的人平时可多吃干果或者甲壳类的动物肉。而害羞、不善于交际的人则可以多喝果汁。
#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