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旨在分享一线精神科医生的成长历程及临床心得,增进广大精神心理科医生对新型抗精神病药布南色林的了解;仅供医药专业人士阅读)
「人生进退,输什么都别输心情。」这是彭龙颜微信的个性签名。
身为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同时又拥有一线临床医生、科研人员等多重身份,彭龙颜的日常比其他人要忙碌得多:除了管理自己分管的医院业务、出诊、查房、还要讲学、研究课题 尽管事务缠身,但大家印象中的彭龙颜却总是那么亲切和善,从容不迫,说起话来慢条斯理。
精神心理科医生常被戏称为「心理垃圾桶」,他们又该如何平衡自身的负面情绪?彭龙颜笑言,不管任务多么繁重,生活都是自己的,输什么都别输心情。
放弃最初梦想
赢得「医」生挚爱
转眼至今,彭龙颜医生从事精神卫生行业已经二十八年了。
如果不是因为当年工作包分配,今天以精神专科医院院长身份接受采访的彭龙颜,可能是外科领域的一把名刀。
年轻时候的彭龙颜曾踌躇满志,把满腔的热情用于学习外科知识和练习实操技能上,在毕业实习期间就跟着导师参与了多台外科手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的他相信,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只是时间问题。
可谁料,阴差阳错,彭龙颜竟被分到了精神专科医院。
入职后,数次申请调剂未果。而令彭龙颜态度发生转变的事悄然来了。「工作了三年左右,一个朋友请我去给母亲看病——老人家有更年期的情绪问题。问诊结束后,在我和他的亲戚朋友一起吃饭时,他却向人介绍我说,『这是我某某医院的医生朋友』」。
被刻意隐去的「精神科医生」深深地触动了彭龙颜。「社会对精神病院、精神病人,甚至对精神科从业的医生、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偏见,希望别人能够有所改变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做起?」
他决定,既然已经工作了三年,何妨再来三十年。现在转行从事其他学科,不仅半途而废,还得从头做起。开始了这个职业,就要全力把它做好。彭龙颜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
既然要做好,那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深造!
研究生生涯令彭龙颜视野大开。毕业回来后,他便向医院提出了从事临床心理的工作:「我们要两条腿走路,通过打『心理牌』,把精神科这个事业做大!」
后续的结果证明,彭龙颜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例如,针对中高考学生和家长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的现象,医院联系学校开展心理讲座,帮其度过心理难关。近些年,心理讲座已经从「中高考服务月」发展到了「服务季」,并逐渐形成了品牌。
与此同时,在国家、政府、媒体、医务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人们对精神病院、精神卫生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彭龙颜感慨,用一句比较时髦的话说:从最初的不喜欢到如今深深爱上,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两次临危授命
心理援助,共克时艰
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满目疮痍。在这个最需要关爱和支持的时候,全国各地的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前赴汶川进行心理援助。作为黑龙江省心理援助代表之一,彭龙颜与灾民朝夕相处21天,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汶川心理援助是我一生最难忘也是最珍贵的经历,像经历了一场洗礼,对我内心的触动非常大 」
一次驱车前往山区救援的途中,彭龙颜和同事们遇见一对老夫妻,在路边的残垣堆里捡东西:「老先生背着竹篓,竹篓里装着家居装饰用的塑料花。因为地震后下雨的缘故,红色的花朵上沾满了泥。这对老夫妻正在残垣堆里将这些花朵捡起来,一一装进竹篓里。」
彭龙颜不禁问道:「这花都这么脏了,为什么要留着啊?」
夫妻俩回答:「洗干净带回去!看着这花,就还有希望!」
虽然只是一件很平凡的小事,但回忆起来,彭龙颜仍然觉得感动:「我后来常说,虽然那对老夫妻的房子成了废墟,但是大灾大难面前,他们没有放弃,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心情。这也证明了心理健康的力量。」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彭龙颜再次临危授命,而经历过汶川地震心理救援的他也积攒了一定的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疫情期间,焦虑症、强迫症和恐惧症非常典型突出,精神心理卫生工作骤增。彭龙颜除了给一线的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心理讲座外,还曾多次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渠道进行现场直播,对广大市民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和疏导。彭龙颜越发体会到大众心理卫生、精神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它所蕴含的无限的发展前景。
「精神」传承
学识品德,合二为一
大庆市第三医院曾有一批全国著名的精神医学专家,如娄焕明教授、赵亚忠教授等,还有杨德森教授曾在医院担任过顾问,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知名专家和业务骨干。
彭龙颜感慨,虽然没有更多的机会跟他们亲身接触学习,但老一辈精神病学家的品德和学识,都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对医院影响巨大,也很自豪有这样的前辈先驱。
借此,彭龙颜也想对年轻医生们说:
「做一名好医生,一是品德方面,做一个踏踏实实、善良、有同情心的好人;二是学识方面,要有踏实做业务的精神。现在的年轻医生一定要静下心来做学问,掌握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两者合二为一,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地尊重、理解和治愈病人。」
以下为采访实录——
您作为承担管理工作的院长,同时也是一线临床医生,在审视和评估抗精神病药时通常会考虑哪些因素?
其实不论是从医生的角度还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都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价格,因为精神病人具有特殊性,往往需要长期服用甚至终身服用药物,所以药物的价格也是影响病人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作为医生或者管理者,要考虑的方面包括药物的安全性、疗效、依从性、耐受性、价格,还有整个服务对象等等。所以,在具体用药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保证我们的病人能长期接受到好的治疗服务。
您最初是如何了解到布南色林这一新药的?您如何评价布南色林的表现?
我对布南色林的印象大概起于2019年:我们医院引进布南色林做一些四期的临床和病例的收集,当时关于布南色林的使用和临床经验还在尝试和积累之中。
我们医生通常将药物比喻成「武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医生手里的武器相对较少;布南色林上市引入之后,我们医生手里又多了一个有效的武器。
在药物的不良反应方面,尤其是对代谢、催乳素的影响等,布南色林相较于我们以往的药物而言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比如对于青少年病人,药物对催乳素的影响可能会引起男孩的乳房发育、性功能障碍、女性的闭经等等。另外,以往的药物还存在其他一些副作用,如过度镇静、EPS、肥胖等等,直接影响到我们病人服药的依从性。
治疗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同时也注重疗效。根据布南色林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利培酮、帕利哌酮的对照研究来看,疗效是相当的;部分报道显示,布南色林比阿立哌唑的疗效更好。临床中我们也观察到,对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及阴性症状,布南色林都可以收获显著的效果。
就机制而言,布南色林在哪些地方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您诊治的病人中,有初始或换用布南色林治疗成功的个案吗?
布南色林相较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显示出的独特优势与机制有关。现有抗精神病药大多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或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布南色林是多巴胺D2、D3、5-HT2A受体平衡的拮抗剂,对多巴胺拮抗的比例大概不超过80%,而抗精神病药理想的多巴胺拮抗率约为60%~80%,这样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避免过度拮抗带来的不良反应。
关于布南色林的使用,我们也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尤其是首次发作的病人、青少年群体和女性患者,考虑到肥胖、过度镇静、催乳素升高等不良反应问题,我会首选布南色林。而且,使用布南色林治疗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加药治疗还是很便利的,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全。
例如,我接诊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有一个上大学的小女孩。当时她幻听很严重,频次很高,也有典型的被迫害妄想症状。我给她首选的就是布南色林:初始剂量相对小一点,开始起量4mg,然后逐渐加量到16mg。大概到四周多的时候,症状基本都缓解了。这样的病例在使用布南色林治疗的过程中有很多。
就目前综合来看,不论是安全性还是疗效,布南色林都还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对未来布南色林的使用也有较高的期待。
DSPC-NP-LON-21-04-0004
彭龙颜教授简介
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龙江名医,大庆市第三医院副院长
齐齐哈尔医学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精神卫生学院教授
黑龙江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
黑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小组副组长
黑龙江省精神病防治专家组副组长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心理卫生分会委员
东北精神医学论坛抑郁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院校、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 临床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的编委。
大庆市科协高层次人才库成员。
大庆市法律学会心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大庆市心理学会理事 市级专家库成员
大庆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