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过这样一档主题是「妈妈、孩子互打分」的真人电视节目。
首先,是妈妈提问打分环节:
在主持人对妈妈们一番提问:“孩子最让你头疼的是什么?”
妈妈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妈妈讲:“我特别不喜欢他用袖子擦嘴巴。”有的讲:“他就是不好好吃饭。”还有的妈妈讲:“他就是不肯吃青菜。”
在打分环节,满分如果是10分,妈妈给出的分数也是:7分;5分;最高的8分。
接下来,在孩子给妈妈的打分环节:
主持人问:“在你们眼里,喜欢妈妈什么?”
孩子们满脸灿烂地争相讲道“我喜欢被妈妈抱。”“我喜欢妈妈的口红。”“知道妈妈烧饭很辛苦。”还有的孩子更是直接讲“反正就是喜欢妈妈。”
在打分时候,神奇的是,孩子们齐刷刷不约而同都给自己的妈妈打了个10分。有一个孩子开玩笑说到:“如果能打一万分,我的妈妈就是一万分。”
简简单单一个节目,没有明星大咖,却让我们没有观众真真切切地认识到:
爱孩子,就请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每一个做父母的内心都有一个“完美小孩”,身体健康,样貌出众,才智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所以,我们常常不惜花大价钱,游走于各种培训班,恨不得孩子能十八般武艺样样在身。渐渐地,父母开始焦虑,孩子内卷。然后,在追求更好的前路上,双亲关系渐行渐远。
光明网的一篇文章中曾这样写到:
减轻焦虑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回到自己的心理安全区。在这个安全区里,那你和孩子能清晰地知道:即使你不够完美,你也是一个值得爱的人。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完美的孩子,只是一个美丽的期待,也是一个错误的开始。
请用心接纳你的孩子
这里所谓的接纳,主要是指家长对孩子的能力、性格等都要有正确的认识,然后才能做到不强求,不苛责。
正如《正面管教》中所描述:"有了理解和接纳,父母就有能力帮助孩子实现他们的全部潜能,而不是试图把他们按照模子塑造成完美的孩子。”
走进孩子的内心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有这样几句话:
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教育成本,不是各种高大上的培训班,而是父母的爱。这个世界上最不可缺少的教育纽带,不是沟通,而是亲密的亲子关系。
所以,教育的前提,事先要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要不然,做家长的累到头,也只是培养了一个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在孩子的眼里,我们都是“满分妈妈”
在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总少不了对孩子催促、严厉,再或者打骂。但即便如此,我们在孩心里,永远都是完美的。
这个世界,压根就没有什么“超人妈妈”、“完美妈妈”,那简直就是神话,与其不堪重负为自己树立那个“黄金形象”,倒不如让孩子认识到真实的我们:虽然我不是完美妈妈,但我努力让自己的变得更好。
情绪平和
有育儿专家曾提到:“在孩子的心里,最关注的往往就是母亲的情绪。”因为母亲的情绪,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母亲长期情绪不稳定,习惯大吼大叫,孩子长大后,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胆小懦弱,要么情绪暴躁。
学会示弱
示弱,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懂得适时适当示弱的妈妈,会让孩子觉得“你需要他。”从而激发孩子内心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有句话说得好:“好的教育,不能囿于身份和脸面,而需要心与心的连接和坦诚的沟通。”
写在最后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愿每一位母亲都能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能修得更好的自己。
祝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作者介绍:
我是作者多多。一位二胎妈妈,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育儿育人育己的路上,期待与你“遇见”。
关注我,让我们陪着孩子,一起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