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学校偷着加课,要两周休息一次,把两周中间的星期六和星期天都用来上课,试用一段时间,效果并不好。并不是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而是贸然加课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关键还是上面叫停,地方教育局也就停止加课了。
当然,停止加课的行为只限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高中并不这样,照样一个月休息一次,也没出多大问题。难道初中生或小学生对加课非常敏感,一定要闹出什么事情来?或许是吧,对比一下,每周休息两天和两周休息两天学生出问题的次数就会知道,两周休息两天的制度之下学生出问题的次数更多,也更花样百出。因为学生都知道一个星期休息两天的制度,贸然加课之后,学生心里不平衡,但对于学校方面却无能为力,那些愤愤不平的情绪要找到突破口来发泄,当然要想方设法搞些小动作了。有借口生病回家的,有打架骂人的,有偷着吸烟的,有跳墙外出上网的,还有早恋的等等,让老师们忙得焦头烂额。那为什么还要加课呢?
因为上级有要求,但又不明说,只能由学校方面负责。学校方面一定要加课,因为既没有红头文件说不让加课,也没有上级要求说不让加课,相反,上级要求学校自己看着办。学校方面只能加课,但又做不好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只能搞一刀切的模式,让老师和学生两周休息一次。老师们还好说,都是成人,大多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就不同了,大多都是未成年人,又处在青春叛逆期,情绪容易冲动,要被强迫加课,哪里能够忍受?即便嘴上不说,行动方面也要做出反应。他们并不是能够完全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而是有时候依从情绪的导引,做出了违反纪律的事。那么,是不是所加课的学生都作出了过激反应呢?
当然不是,而是少数学生做出了反应,或许他们早就蠢蠢欲动,赶上一个星期休息一次,他们的情绪还没爆发出来,和别的同学矛盾还没形成就已经回家了,做了一个情绪缓冲,也暂时和其他同学隔离开来,等到第二个星期去学校,情绪早就没有了,和同学之间没有形成的矛盾也早就烟消云散了。要是在学校学习、生活两周,或许那些情绪就要发泄出来,那些没有形成的矛盾也早就形成了。
也就是说,犯纪律的学生就那么几个,只不过加课之后他们犯纪律的频率多了而已,但也不能绝对那么说,一些没有犯过纪律的学生也开始犯纪律,又作何解释呢?除了青春期的原因,有没有制度的原因?当然有,学生被强迫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情绪压抑,早晚得找到一个突破口发泄出来,而发泄情绪的过程就是犯纪律的过程。学生犯纪律主要还是没有形成加课的习惯,倘若从他们一入学开始就实行两周休息一次的制度,他们也就没有什么怨言了,习惯成自然。而贸然加课就是在用权力打破学生的习惯,当然要承担一定的后果了。倘若就这样实行下去,一点都不做改变,学生们也就习惯了,自己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这或许就是地方教育局怂恿校长们贸然加课并坚定实行的出发点吧,即便出了事也是学校方面承担,教育局没有什么责任。长期强迫也就形成了习惯,让学生习惯成自然。
其实,贸然加课一定要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不能在违法的情况下加课,也不能罔顾师生心理发展特点横加干预,要在师生都同意的情况下,又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情况下逐步实行。而既然是加课就违反了相关制度,而不是按照教育制度来的,在功利化的教育模式之下,很难消除加课行为,也没人在意孩子在贸然加课状态下的心理发展。而星期假期的辅导班更是遍地开花,让学生不得不进入里面学习,那么,这种加课行为又该如何遏制呢?
社会在飞速发展吗,人们的观念也在快速更新,是时候重视这些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