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迪·恩格勒是一名情感心理咨询师,博士生毕业后,她在曼哈顿开了一家私人诊所。
在这之前,她为了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也为了建立属于自己的客户群,她去了一名知名医生那里去实现,完成了两性情感治疗的专业培训。
她开诊所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那些陷在情感困境中的女性。
在她看来,一方面她想成为女性情感咨询方面的专家。另一方面,她在调研时,女性在遇到情感问题时更愿意接受咨询或者治疗。
但是,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诊所开了几个月,来咨询最多的不是女性,而是她认为很少表露内心的男性。
虽然和自己的预期有差距,但是布兰迪还是决定接受这个挑战,为来她诊所的男性提供情感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男人,他们很多都是成功男士,有美貌的女朋友,也有贤惠的妻子。但是他们仍然有很多难言之隐,这些话他们不愿意轻易告诉别人,但是却在咨询的过程中被布拉迪挖掘了出来,窥探到了他们真实的内心。
她将自己在咨询中遇到的案例,汇编整理出来写成了《十一个男人对心理师说》。本书通过对11个男人情感问题的咨询、沟通、诊疗,不仅更加全面地认识了情感问题,还让布兰迪对自己的感情问题进行梳理。
这不仅是一本可以当做故事来读的书,更是一本了解亲密关系不可多得的书,通过阅读这些男性的故事,让更多的读者明白,不仅女性在亲密关系中会遇到问题,男性在与另一半相处时也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感问题。
01找到自己,才能在感情中更自信
戴维是布兰迪的其中一位咨询者,他有着光鲜的职业,是金融界的一名新星,在曼哈顿房价最贵的特里贝卡地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公寓,还有一个漂亮让人羡慕的模特女朋友。
这个阳光帅气,事业有成,多金受人喜爱的男人,却告诉布兰迪他不知道什么是爱?
爱是什么?这是大家都希望得到的答案。
虽然有个让人羡慕的女朋友,但是他却感觉不到满足,每次在女朋友出门后都要约上朋友出门去寻找陌生的女人。
他最大的满足感就是“收集电话号码”,收集得最多,他越有成就感,所以他电话里面储存了很多他也没有印象的女人号码。但是当他独处时,他又会出现无限的孤独感。
在与戴维的聊天中,她知道了戴维的真实想法:
他想要结婚成家。以为他的朋友们都已经结婚成家了,有的甚至还在韦斯特切斯特和泽西买了房子,而戴维最终的诉求是得到最漂亮的女人和最大的房子。
布兰迪在对话中明白了,戴维的这种心理只是为了攀比,就像他和朋友比赛去要电话号码,不是出于对女性的欣赏,也不是出于喜欢,而是为了游戏,为了面子。
而他的这种社交属性,是为了固定和同性朋友的感情。
在治疗中,布兰迪还了解到,戴维家里人个个都很优秀,个个都很有才华,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人,
要么是易焦虑的完美主义者,要么会因为心里压力过大而抑郁
。
而戴维属于后者,他缓解压力的方式是通过去要联系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他不能接受别人对他的否定。
布兰迪把戴维归纳为“
自恋者
”。
自恋是一种心态,一种病态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自恋的人狭隘地认为这个世界因自己的存在而特别,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而存在的,他们的世界观都不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而树立的。
拥有这样特点的人不能看到他人的优点,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
就在布兰迪提出给戴维号码的女性也是出于同样的想法时,戴维失控了,他落荒而逃,跑出了诊所。
心理咨询师冰千里在《亲密而独立》里提到这样的情况是“核心价值被否定”。
戴维一直以为自己是很有价值的,所以他能拿到最多的电话号码,能得到女性的青睐,但是事实却是那些女性也同样是抱着游戏的态度,他就认为他的价值世界受到了坍塌。
当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被否定后,他很容易找不到自我,失去自我。
布兰迪在找到症结后,告诉戴维,想要得到爱,必须要先学会爱,而最重要的是学会爱自己。
从他人那里得到的爱始终会减少或者消失,而爱自己才是终身需要做的事。
最后,戴维认识了一些在布鲁克林工作的有艺术天分的朋友,他开始学着独处,开始感受那些“贫穷有没有魅力的人”是如何获得快乐的。
他不再感到孤独,也不会再感觉缺爱,他和女朋友分了手,搬去了布鲁克林区,闲暇时学弹吉他,而不是去酒吧。他开始读书,去参观博物馆,他找到了自己生命当中真正有意义的事。
02听话懂事不能得到真正的爱,大胆表达诉求才能
马克第一次到咨询室的时候,没有和布兰迪说他的问题,而是和她闲聊,聊纽约、聊他正在读的流行小说。
这个看起来像个男孩子的30岁男人从中部地区来到纽约,个性随和,有着洒脱的微笑,在某广告公司的创意部门工作。
但是在他和善的外表下,有着一个人格分裂的自己。
在自己不爱的人面前,他可以从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要求,他喜欢看着那些女性对他的要求一一遵从。
但是在自己爱的人面前,他又变得唯唯诺诺,胆小如鼠,从不敢真正的提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为此,他感到很矛盾,他想要摆脱这样的困境,所以找到了布兰迪。
他想要找到一个地位比他低、没有掌控权、也没有选择权的女人。但是真的和女性打交道时,他又会变成那个听话,不敢表达,只为她们服务的人。
在咨询的过程中,马克告诉了布兰迪他产生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
在他12岁时,父亲因为心脏病发作去世,他的母亲因为悲伤过度,患上了抑郁症,不能出去工作,更不能照顾他和弟弟。
而马克作为长子,不得不在小小的年龄挑起养家照顾家的重任。
他要想尽一切办法不让母亲生气,他只能听话,不能叛逆,不能调皮,他要收起他那个年龄孩子的天性,而表现出一副大人的模样。
他隐藏了自己的脾气,只为了让母亲过得舒心。
马克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母亲总会坐在厨房的桌子旁,什么也不说,就盯着一堆钱。有一次,我弟弟骑自行车时摔了一跤,脸上划了一道很深的伤口。我母亲看到了,就开始哭,然后她生气了,把他拽了过去,露出一副万般无力的神情,不断地抱怨着。我当时感到恐慌,在努力说服她,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
出了事,不是母亲出来安慰儿子,而是需要年幼的儿子反过来去安慰她。所以马克不能流露出脆肉,也不能表现出悲伤,他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把母亲照顾好,把家照顾好,正是这种压抑的生活,让他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布兰迪发现了,马克只能照顾别人的感受,而从来没有顾忌过自己的感受,因为他不能,他需要撑起一个家。
马克需要发泄。
就像布兰迪说的:
人们中认为,恼怒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我们总在想方设法地避开它,但恼怒是她最喜欢的一种情绪,因为深入挖掘这种情绪,就能发现它是每个人自我的重要展现形式。
在《情绪,请开门》书中说道:
愤怒是为了建立有效连接和寻求心理能量的流动
。
马克需要和母亲建立连接,但是他不敢表达对母亲的不满,怕母亲接受不了。所以他的能量得不到流动,当这种流量得不到释放,不能转化成其他情绪的时候,就会对自身造成伤害。
对于马克的情况,布兰迪采取了“
空椅子
”的疗法。
“空椅子”疗法是让马克想象她母亲就走在办公室里,而且坐在马克的对面,然后大胆地告诉母亲,他在十几岁时的真实感受。
马克做到了,他说:
我希望不不要再哭了,要像一个母亲那样坚强。
我希望你关系我,但你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你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呢?
我觉得我就像不存在一样,你忘记了我们,你的心不在我们身上。
我必须承担一切,必须像个父亲一样照顾家里。
我被困住了,真客气。
在布兰迪的帮助下,马克终于吼出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然后慢慢地一步步走出这种困局。
最后,马克的情况有所好转,他能够很自然地异性聊天,和异性聊自己的感受,他再也不会有以前的那种想法。
而且,马克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对布兰迪产生了好感,并且大胆地说了出来,不过最后被布兰迪拒绝了,在布兰迪看来,他们只是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不能打破这种关系。
03缺爱,是一生悲凉的底色
比尔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很怀疑布兰迪的专业,确实,一个五十几岁的老头当然会怀疑一个刚出社会的年轻人。
你没看错,这个前来咨询的男人比尔已经五十岁出头,是个即将退休的房产投资商,家住康涅狄格洲,平时喜欢打高尔夫,也喜欢找美女聊天。
他事业有成,有一个貌美的妻子,有喜欢的孩子。但是比尔总是不能满足,总想做点什么要填充他的失落感。
他说到:“我喜欢带我孩子们去睡觉,喜欢看着他们迷迷糊糊地听着我讲的故事入睡。但是,在他们睡熟之后,我会再出去做点什么。”
比尔还说到,他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学会了这种寻找刺激的方式,开着车,穿过安静的郊区,去认识陌生的人。
比尔还说到,他喜欢约不同的女人。每年,比尔都会花很多钱在这方面,但是今天,秘书告诉比尔,他花在这方面的钱已经达到前一年收入的一半了。
得知这个事情后,比尔惊慌失措,因为他知道要暴露了,事情会瞒不过妻子了。
是的,比尔想要戒掉这种“成瘾行为”,所以找到了布兰迪。
成瘾者的一切都是失控的,正常的生活被搞得一团糟,但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行为会发展成类似的心理状态,就像滥用药物的人大脑中的神经发生了变化一样。任何行为成瘾都一样,人一旦成瘾,大脑感知欢愉的能力会降低,这种症状也被称作“欢愉聋”。欢愉感的阈值提高了,那么成瘾者就需要更多的刺激来获得更大的欢愉。
在之后的咨询中,布兰迪了解到比尔真正的需求,他需要爱,需要从那些他不爱的女人身上获得爱。
就像比尔说的:“
我需要那种爱,很深厚的爱,再多我也不嫌
。”
而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是比尔童年的时候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足够的爱。
他说他母亲是“自私的酒鬼”。她经常跟各种朋友出去聚会,也经常换男朋友,看起来总是很开心,她打扮得很迷人。
虽然母亲会满足比尔的日常需求,比如物质和金钱,但是她极少和比尔沟通,让比尔感觉不到母亲的温暖。
正是母爱的缺失,让比尔在童年没有感受到温暖,所以长大后他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温暖。而他的这种状态,也影响到了他后来的亲密关系,他关心孩子,只是为了弥补童年的缺失,但是他无法和妻子真诚地交流,亲密关系受到了损害。
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比尔就是在用他的金钱去寻找不同的女性,来治愈他童年缺失的母爱。
04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爱是什么?
布兰迪认为爱就是浪漫,但是当她接触了不同的咨询者,解决了不同的心理障碍的时候,她逐渐认识到,爱,不止是浪漫,爱还是真诚。
在治疗这些患者的时候,布兰迪也在治疗自己,在她还未开诊所时,还在佛罗里达攻读博士学士时,她在一家餐馆当兼职服务员。
在那里,她认识了男朋友拉米,这个多金的男人对布兰迪表示出了好感,而布兰迪也喜欢拉米的微笑,所以答应了她。
但是两个的教育背景、经历都大相径庭,最重要的是拉米还是已婚人士,他只是和妻子感情不和才导致的长期分居。
布兰迪可以为拉米做出改变,可以学习他们的语言,可以强装和他的朋友打成一片,但是拉米却不能,虽然口口声声说喜欢布兰迪,但是却不能为了布兰迪搬到纽约。
他喜欢他的大房子,喜欢他的生活方式,喜欢不受约束的生活,喜欢和朋友待在一起。
与其说,布兰迪帮助了患者解决了他们的亲密问题,她也在咨询中解决了自己的亲密关系的问题。
在和拉米分手后,拉米过上了他喜欢的单身生活,到处旅行。
布兰迪则在洛杉矶重新开了一家诊所,继续心理咨询问诊,也嫁给了自己爱的男人。
同时也把自己经历过的案例整理分享成书,和大家分享。
读完这本《十一个男人对心理师说》后,不管是男性读者还是女性读者对亲密关系都会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每个人都需要爱,都想要遇见爱,但是在那之前,需要先修炼爱自己的能力,学会释放自己的感情,需要正视自己,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
爱,不仅仅是浪漫,更是真诚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