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终于出手了!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的通知》,提出“十条要求”,其中包括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消息一出,家长们激动得不得了,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不得不说,这一届家长,真的是太难了!
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谁知,不断响起的手机提示音一再提醒你:身为父母,你的另一场工作才刚刚开始!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原以为走出校门了就再也不用写作业了,没想到,这升级成了爸妈,却依旧逃不掉写作业的宿命。
01如果不是没得选择,
哪个家长愿意辅导作业?
自从有了家长群,家长就再也没有安生日子了。
各科老师纷纷在群里上传作业要求,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语文老师说:要求孩子背诵课文,家长录视频,上传,打卡;
数学老师说:今天的数学卷子答案发在群里,明天不再讲解了,家长们自行下载答案,帮孩子检查,批改后拍照,上传,打卡;
英语老师说:明天要讲新课,请家长监督孩子预习课文,熟读单词,完成后请家长在群里打卡;
连体育老师都不甘落后,要求孩子每晚练习跳绳和仰卧起坐,完成后记得在群里打卡。
每一位老师都强调自己这门功课很重要,不能放松,单看每一门科目确实花费的时间不多,可几门功课加起来,那拍照、视频、打卡,一套流程下来,家长和孩子忙得不亦乐乎。
特别是一些对智能手机使用不太熟练的家长,更是头疼不已。
关键这打卡还不能忘记,一旦当天没有打卡,第二天群里被老师@,这点名批评的滋味可太不好受了!
这些打卡作业把家长逼回书桌前,无论家长水平高低,有没有能力辅导,都得陪着孩子一起从头学习。
除了这些作业,让家长胆战心惊的还有那些手工作业,别的不提,但凡一个手抄报,说出来都是辛酸泪。
一年级的小朋友,字都不会写几个,就被要求做手抄报,只要是个节日就不能放过。
国庆节写“热爱祖国”,春节写“欢欢喜喜过大年”,清明要“缅怀烈士”,劳动节写“劳动最光荣”......
老师的要求还不低,版面要新颖美观,有设计感,内容要图文并茂,主题明确,孩子会个啥,懂个啥,这作业不是只能家长做?
关键是交了上去以后,老师还会挑一些做得好的手抄报放到橱窗里,表扬那些孩子,也不仔细辨别一下那是不是一年级孩子的水平。
哪个孩子不爱被老师表扬?几次PK下来,再有手抄报作业,孩子只会对家长提更高的要求,家长更难了。
听说现在做手抄报还只是常规操作,还有旧物改造、做纸衣服、做南瓜灯、兔子灯,甚至还有让孩子做PPT介绍节日的,家长只恨自己童年时没好好努力,怎么不是个琴棋书画面面精通的能手?
其实家长对于这些任务心里也是有很多苦处的,一方面,由于自己文化水平有限,也不太有教学技巧,肚子里有货却倒不出,讲了半天孩子也听不懂。
另一方面,如果放弃不辅导孩子,又担心孩子不能准时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拖班级后腿。
进也难,退也难,家长成了夹心饼干,要不是没得选择,要不是被逼无奈,哪个家长愿意天天陪着孩子辅导作业,做点自己想干的其它事情,它不香吗?
02辅导作业成为亲子关系最大的“坑”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别管是多么有涵养的家长,水平多高,脾气多好,只要上了辅导作业这条船,谁也别想好过谁!
热播剧《小舍得》里的夏君山,知名建筑设计师,女儿就是他的心肝宝贝。
早上温柔地喊孩子起床,给孩子做早饭,梳美美的艾莎公主辫子,担心课外培训班的进度太快,女儿会听不懂,宁愿自己牺牲双休去辅导班上课,记了笔记回来再教女儿。
这么有耐心,有爱心的爸爸,结果辅导女儿作业一样翻车。
女儿欢欢一下午的时间就做了半张卷子,还错误百出,夏君山的耐心消磨殆尽,对着女儿大吼,欢欢吓得缩成一团,不停地哭,甚至哭到呕吐。
剧中欢欢的成绩本来就不好,做功课还很懒散,不是偷偷看漫画,就是磨磨蹭蹭,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这情景实在太熟悉了。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心头火起,一些话不经大脑就脱口而出:
“你怎么这么笨!”
“你脑子里装的都是水吗?讲多少遍了,还记不住!”
“你看看你们班上那谁谁谁,作业早早就写完了,你呢,今晚是不想睡了吗?”
这些话就像针一样,把孩子那脆弱的自尊心扎得千疮百孔。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父母的吼叫击碎了孩子的尊严,孩子被骂多了,更会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认为自己就是笨,就是不聪明,就是不值得被爱。
当孩子被吼叫时,他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此时的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应对父母的吼叫,学习的念头早被关闭。长此以往,还谈什么学习,谈什么进步?
而父母盛怒之下,有血压飙升的,有心脏搭桥的,崩溃的家长太多了,就连长在笑点上的岳云鹏,在看到孩子做数学要手脚并用时,也无奈发出灵魂质问:五分钟了,七加九真的很难吗?
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叫“恐辅症”,用来形容父母辅导作业像渡劫,一辅导就情绪失控血压上升的一种当代疾病。
辅导作业的过程中,孩子受伤害,父母亦不能保全,辅导作业俨然已经成为破坏亲子关系的第一杀手,简直就是亲子关系的噩梦!
03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
教育部的通知,让漫漫求学路上的家长们看到了一丝曙光,也终于明白,自己不是独行侠,有许多的同路人。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深思,到底要怎么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才是正确有效的。
饰演《小舍得》剧中欢欢爸爸的佟大为,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打骂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与父母渐行渐远。
如果家长愿意在这三个方面多做尝试,必然也将为孩子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一:家长学会管理情绪
看着孩子怎么教都不会,确实容易崩溃,重要的是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否则不是自伤,就是伤人。
上海有一位爸爸辅导作业时,因为孩子作业做得不好,他很生气,但是又舍不得打孩子,只能自己捶墙,没想到把自己给捶骨折了。
发脾气无助于解决问题,气得不行时,家长需要立刻离开现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及时调整情绪。
第二:给孩子设立合理的目标
作为家长,常常容易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以为每个孩子都是清华北大常青藤学校的种子选手,再不济,也能上个985、211。期望过高,很容易让父母产生攀比心。
就像《小舍得》剧中的欢欢,在经过努力后,终于有一次考试得了90分,本来孩子还挺开心,可是妈妈看到30分的附加题她只得了5分,眉头就皱了起来,认为她与别的孩子还有很大差距,弄得欢欢很是沮丧。
其实,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学习天才,都适合附加题,拓展题,能够把基础知识学好学扎实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家长要学会正确评估孩子的能力,给孩子设立合理的目标,跳一跳,够得到,小目标才有可能实现,让孩子更有价值感和成就感。
第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孩子手中
孩子的求学路很长,家长不可能从头到尾全程陪读,必须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这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激发孩子自主性,最好的秘诀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慢慢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孩子在父母身边,也不过就是求学的短短十几年时光,之后的他们,工作、成家、立业,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与父母长时间相处。
感谢孩子在身边的每一个日子,虽然家长当得有些难,孩子学得有些累,即便过程有些糟糕,未来回头看,依然是值得珍藏的回忆。
改变已有的现状很难,但我们相信,只要有好的愿望,有实际的行动,一切总会慢慢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