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有个很大的弱点,就是无法忍受看到大人对孩子谩骂,或是漠视孩子的需要。只要在公共场合看到这种状况,都会让我们无比的痛苦。
许多人都曾看过对孩子破口大骂的失控父母,我们也许选择沉默,也许视而不见,也许斥责,也许劝说,但往往上前劝说会起到反作用,这是为什么?
案例1:
一次在大卖场门口,有位妈妈对着儿子大吼大叫,远远的我并没有听到内容,但是看到有路人对小男孩伸出援手。感觉得出来,周围的人对这位妈妈的举动也颇有微词。
这位妈妈并没有因为旁人的劝说而回归平静,反而一记耳光狠狠地打在孩子脸上,大声咆哮着:“都是你,害我站在这里让人家看笑话,回去你就死定了。”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都碎了。
她的那句话不禁让人深省。我们自认为是拔刀相助的英雄行为,是否真的帮得了这个孩子?
案例2:
另一次,是带家人去一个常去的餐厅吃饭。坐在我眼前的是一家四口,其中看起来大约三十几岁的爸爸,左手拿手机、右手拿筷子,一边吃着饭,眼睛始终盯着手机荧幕,桌子底下的左腿不时上下抖动。
旁边的母亲则一脸嫌弃,手里拿着碗筷,粗鲁地喂着乖乖坐在一旁吃饭的两、三岁小女儿,同时很不耐烦的反复骂着:“你能不能好好吃东西?吃得到处都是!真烦死了!”
这个小女孩不知道是习惯了、麻痺了,还是也接受了妈妈眼中的自己,她一口一口吃着饭,一句一句听着妈妈的数落、挑剔。突然间,我看到小女儿的眼眶红了,妈妈接着马上大声斥责:“不准哭!”
当下的我如坐针毡,这是我吃过非常痛苦的一顿饭。
妈妈越骂,爸爸的脚抖得越凶,女儿的贴心在我眼里看起来格外成熟,我也不知道能帮什么忙。爸爸的逃避,母亲的不耐烦,小女儿的无措。
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不只偶尔出现在餐厅、街头,在每户人家关上的大门背后,可能也正轮番上演着类似的戏码。
长辈看着儿子媳妇教养孩子,晚辈看着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妯娌、弟妹、姑嫂、叔叔伯伯、阿姨婶婶,各有各的育儿理念,加上每个人性格上都有无法挑战的底线,
我们也许选择沉默,也许视而不见,也许斥责,也许劝说,但这都不是同理心的运作。
这时候身为家中的一分子该如何是好?
我认为,这个时候需要做的不是去劝阻对方,因为如果我们去劝一个人,表示我们认为他做错了,或做得不够好,那些话听起来很容易被解读为斥责。
同理心。要先同理大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只看到孩子的需要和委屈,完全忽略了大人的感受及需要。其实,大人更需要同理。
带小孩真的很不容易,有时候真的是情绪恰在那一刻崩溃了,需要一个宣泄口。只要大人的情绪稳定、压力降低,孩子就不会面临这些无妄之灾。
所以,我们该做的是通过同理心来减少大人的压力,而不是怪罪他们,因为那只会让他们的压力更大、更焦躁!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故事,那就在下面的评论区与大家分享吧。
家长控制不住情绪,吼了孩子,自己又很自责,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