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才能让孩子说出真实想

摘 要

  带孩子去买凉鞋,孩子高兴不已。以前买的是比较便宜一点的那种,这次打算给他买稍微贵一点的、穿着舒服点的。 然后我们带他去看六七十一双的,他看了很久,就是没有找到自己喜

带孩子去买凉鞋,孩子高兴不已。以前买的是比较便宜一点的那种,这次打算给他买稍微贵一点的、穿着舒服点的。

然后我们带他去看六七十一双的,他看了很久,就是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结果在一个摔买的地方,选了一双15块钱的。原来他是看中了凉鞋上面有奥特曼的图案。

妈妈就说这个有点硬,穿着不是很舒服,有奥特曼有啥用呢,要不换一双。他死活不肯,因此还发生了争吵。孩子急哭了,妈妈生气了,可以说把双方的心情都弄糟糕了。


在这个简单的事件中,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妈妈让孩子选,但孩子到最后又没有了选择权。孩子也因此产生了负面情绪,说:“就知道自己选,我就不能自己选,为什么?”而妈妈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还“威胁”的说:“那就别买了。”

1、孩子为什么出现了消极情绪?

妈妈的心是好的,但因为孩子的选择不是妈妈期望的,认为孩子不懂得选择东西,而埋怨孩子。孩子因为想选自己的喜欢,可妈妈阻止了他的选择,给他选择权,又否定孩子的选择,孩子因为选择自己喜欢的,而被妈妈阻止,因此而不高兴,产生了负面情绪。


2、妈妈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大人和孩子是两个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思想,有这不同的阅历。毫无疑问,妈妈的阅历更深,见的世面更多,经验更丰富。

孩子相比就很单纯了,他没有那么多的经验,不知道事物的好坏,即使妈妈说了,但他基本上还是不懂。他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不一定与好坏有关系。

3、当孩子的感受被忽略时,他会变得“谨慎”,不敢轻易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很显然,在这个买凉鞋的简单的事情中,孩子的感受被妈妈忽略了,孩子感到不高兴。其实在以前,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孩子喜欢的,往往都没得到妈妈的喜欢。

造成了很多喜欢的东西,都没被满足。在平常的生活中,他还经常被别的小朋友欺负,而他只有哭的份,不仅不敢还手,甚至连是谁欺负的都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与妈妈忽略孩子的感受有脱不了的关系。


现在对孩子的教育看得特别重,很多家长从各个方面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掌握孩子的身体状况、爱好等情况,好弥补孩子短处,发展孩子的长处,让孩子将来,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但很多家长更注重孩子外在的表现,对孩子的心理感受关注很少。很多家长每天放学接孩子的第一事就是问孩子的学习情况,问他表现得怎么样。

但对孩子的心理和感受关心甚少,甚至孩子都感觉不到家长的爱。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那可能与家长想要一个优秀的人才有些出入,即使成绩好,但内心空虚。


1、我们要了解孩子的情绪出处,帮助解决

明明放学想吃冰激凌,但奶奶没给他买,因为明明有点感冒,已经好几天了。明明可不管,就很生气,一直向回家的路上走,与奶奶隔着很长的距离。

奶奶吃力的快速向前走,希望能力明明近点,但明明看着奶奶速度快了,他就以更快的速度跑。一个人先回到家了,也不叫妈妈,直接进了自己的房间。

妈妈一头雾水,只看到孩子气冲冲的回来,又没看到奶奶回来。后来奶奶回来说了事情的原委,妈妈心里有数了。孩子有情绪,可能是在某方面没得到满足,没达到心里的预期期望。

这个时候,就不能去责备他,而是要小心的去感受他的心情,从他的角度出发去开导孩子。妈妈这招果然管用,首先重视了孩子的心情,再分析了孩子的情况,让他正视了自己目前的状况,明明也就没有那么强烈的情绪了。


2、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代替孩子的想法

就如前文说的,孩子想要一双奥特曼的鞋子,因为他喜欢奥特曼,并不在乎鞋子是便宜还是贵,也并不知道穿着是不是舒服,就因为“喜欢”,一个简单的理由。而妈妈看了看鞋子,觉得有点硬,穿着不舒服,就说不要这双鞋子。

大人的感受怎么能带他孩子的感受呢?大人考虑的更仔细,而孩子就只是单纯的喜欢。当妈妈要替自己决定的时候,孩子就特别的生气。

好在妈妈最后考虑了孩子感受,孩子也因为妈妈尊重了他的选择而高兴,并告诉妈妈,他就是喜欢那个奥特曼图案,可其他的鞋子上面没有,所以才选的这个。

曾经我们也有过对某种东西或事物着迷,即使父母不喜欢,自己也会悄悄的做那些事情。孩子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缩影,尊重他,他会更自信,更高兴。


3、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接纳了孩子的感受,他会更加有勇气独自面对困难

多多以前比较调皮,经常故意的把玩家弄烂,故意的欺负比他小的孩子,甚至还和别人打架或者是搞破坏。没少让妈妈收拾烂摊子,当然,多多也没少挨打。可是多多被打了之后,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变。这一点特别的让妈妈头疼。

其实,孩子有叛逆心理,如果是妈妈打骂他,他会对着和妈妈做,就不让妈妈省心。多多后来被妈妈打急了,就对妈妈说:“我就是要那么做,看你会把我打成什么样?”

妈妈后来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行为,他在责备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问孩子原因,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直接自认为的是孩子的错。后来妈妈改变了思路,而是要询问孩子原因,是孩子的错的,会让孩子自己去道歉;不是孩子的错,不要责备孩子。

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他在以后遇到了什么问题,都会主动的给妈妈说情况。孩子也不再向以前叛逆了,甚至遇到困难,自己会试着想办法解决。这让妈妈感到特别的高兴,还说幸好及时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不然就把孩子给“毁”了。


孩子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磕磕碰碰,也许是孩子的问题,也许是别人引起的。如果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很难理解他的行为。

如果不给他信任和尊重,他可能不会也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当然家长也就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给孩子机会,让孩子有表达的时间,聆听孩子的内心,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甚至可以和孩子做朋友,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他也就更能茁壮成长。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