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则令人无比痛心的新闻:
陕西西安,一名12岁的女孩在墙上写下“再见了”三个字后,从公寓20层的窗口,一跃而下。
12岁,正是花骨朵般的年纪。
我很是想不明白,到底是遇到了什么样的绝境,会让一条鲜活稚嫩的生命,以如此悲烈的方式选择离开。
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寻求悲剧是怎么发生的。
这一切的起因,正是一起尚且存疑的偷窃案。
女孩在一所小学读书,老师怀疑她偷钱,并且不止一次,共计偷了1200元钱。
最初,女孩不承认,后来老师给她看了监控录像,承认了。
监控录像显示,女孩进入了老师的办公室,在出来的时候,其右手确实从兜里掏出来一个物品。
但不确定是不是钱。
女孩希望老师不要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但后来班主任老师还是给她妈妈打了电话。
女孩的妈妈在接到老师通知后,20分钟赶到了学校,但她一直没有见到女儿。
妈妈给女儿的电话手表打电话,开始没接,后来接了,妈妈表示在找她,赶紧过来。
但女孩说,不要来找我了。
再有消息,已经是警方传来的噩耗了。
悲剧虽已发生,还有很多谜团未解开,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们无法窥见事情的真相。
但作为一位妈妈,我只想说,偷窃,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原生家庭才是始作俑者。
01原生家庭有多恐怖?祸根早已埋下
警方后来经过查找,在女孩的书包小本子上,还写着一句话:
“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应对的场合,国际公寓20楼,我知道我只会逃避,谢谢你们,路脏了,抱歉。”
我们不知道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更无从得知,但我能肯定的是,过往经历告诉她,家不是依靠,父母更不值得信任。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次次叠加的失望,就是绝望!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也是一位女孩,14岁,悲剧的导火索竟然是父母的一顿打骂。
原来,女孩平时成绩不错,也十分乖巧懂事,但中考意外失利,整个家庭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父母既失望又生气,恰好发现女儿有早恋现象,怒火瞬间被点燃,狠狠地责骂了孩子一顿。
看着孩子一句话不说,又给了孩子几耳光。
妈妈后来说,因为不是第一次打骂,而且孩子之前也离家出走过,就没太在意,却不成想出了事。
在父母眼中,这是一场再平常不过的“教育”,可在孩子眼中,却是将她坠入深渊的千斤巨石。
很多人不明白,只是责骂而已,何至于用生命反抗。
这看似令人费解的选择背后,却与她的原生家庭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女孩的父母深深爱着自己的女儿,但他们却用错误的养育方式,在女儿的人生里,绘上浓厚的色彩,怎么擦也擦不掉。
正如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所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
父母一次次的打骂让孩子越来越看不起自己,当一个人自己都不认同自己,难免失去活下去的理由。
02比起孩子犯错,父母的打骂更可怕
孩子对父母的打骂,到底有多可怕?
去年,江苏常州一名年仅6岁的女孩,跟随爸爸去工地上帮忙干活,不慎被钉枪击中,一根长约7厘米的钢钉直接刺入勤勤的胸膛。
钢钉射入体内,由于当时没有立即出血,勤勤害怕告诉父母会遭到责备,一整天没有吭声。
直到晚上胸口实在疼痛难忍,她才告诉父母,父母大吃一惊,赶紧将女儿送往医院治疗。
经检查,钢钉从胸膛刺入,进入腹腔,肝脏表面被划伤,更要命的是,这根钢钉距离心脏仅仅只有2.6厘米!
钢针穿进胸膛,该是怎样的痛苦!
她小小年纪,竟然能咬牙强忍一整天,这是连大人都无法忍耐的!
难道爸妈的责备比钢针刺进身体还可怕吗?
在孩子看来,确实是这样。身体上的疼痛,远不及心痛。
生活中,打骂孩子的场景随处可见;
你这作业是怎么写的,我都教你多少遍了,怎么还错;
怎么这种错误还烦,就是记打不记吃;
三天两头闯祸,看我不揍死你;
孩子犯了错,很多父母非打即骂或挖苦讽刺,却不知这种可怕的教育方式。
会让孩子从心底觉得“我不行”“父母不值得信任”。
这种不被接纳的糟糕体验,除了让孩子害怕父母,还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或愤恨。
终其一生,都很难摆脱不幸的悲剧。
其实,孩子犯错,并没有那么可怕,比犯错本身更可怕的,往往是他们对父母的打骂。
03每个孩子,都是在试错中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会犯错。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咄咄逼人的态度和当众责骂的方式,无论如何,也不要把一个孩子逼上绝路。
因为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错误,值得我们的孩子用生命去忏悔。
一个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正是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父母对待错误的反应,决定了孩子遇到的,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不打不骂,不代表孩子犯错不惩罚,我们需要改变以下几点:
1、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做河东狮吼
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大声呵斥,以求教育好孩子。
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行为。
情绪在亲子关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良好情绪状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为顺利。
所以,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如生气、失望、厌烦,等等。
等你的怒气平复了,再回到孩子身边,和孩子继续沟通交流。
2、运用正确措词,不要随意贴标签
孩子毕竟是孩子,年龄越小,对家长的说法越易于认同,他们并不容易分辨家长说的是不是客观、公正。
不要用诸如“胆小、小气、笨、死不悔改”类的负面词语来形容孩子。
给孩子“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3、理解孩子,包容他的错误
如果孩子犯错后,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严厉自问,而是明确告诉他这是不对的。
然后询问他,错误事情的原因,表示可以理解,但不认同他的做法。
最后引导孩子,让他自己说出哪里做错了。
整个过程要用和善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错误。谁愿意一边被骂或者被打,还一边自我反省呢?
4、勇于向孩子道歉,建立信任
据统计,全国将近90%的家长都曾经吼过孩子。不可否认,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情绪激动。
如果伤害已造成,请及时放下身段和孩子道歉,并告诉他:“不管怎么样,我都爱你。”
只有这样做孩子就会更加的信任父母,也会对父母的教育心悦诚服。
勇于道歉的父母,不仅能收获温馨的亲子关系,还能教会孩子承担与尊重。
孩子成长的路上难免受伤犯错,请多一点爱与宽容,不要以爱的名义去伤害,让责备寒了孩子的心。
愿我们都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打骂,让孩子在温柔与爱的包围中,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