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一个新的家庭治疗方法,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经30年的研究发展起来的。通过现象学探究问题的引发根源,呈现隐藏在现实背后的影响因素。 家庭系统排列发现家庭系统有一普遍存在的自然的秩序影响每一个成员,当每个成员都恰如其分时,爱就会有效地流动。 那就是说,为所有想与爱侣、夫妇、父母子女或其它的人际关系维持和谐提供一些可靠的指引。 同时为已经破损的关系,提供解决方法。它是透过角色扮演及互动,探讨人们所面临之心灵困境,透过学习这个方法及其哲理,让人们更有力量地调整人际互动,更清楚地规划个人生涯。
近日参加了一场“家庭系统排列”的沙龙,由于不是第一次参加且因为我一直以来良好的身体感觉,又被一次次选作案主的代表。
其中的一位案主让我经历了一次非常难得的心理体验。
她与家排导师主诉自己的亲子关系出了状况,希望家排能为她呈现儿子究竟出了什么状况。
当然,她选择我作为了她的代表。
而当我上场为她呈现后,结果显示她和儿子的问题并不大,而她先生的代表上场后,我作为案主的代表,反而有一股燃烧的怒火从心中溢开到全身,当时我浑身发烫、心脏加快,甚至下意识握紧了拳头,我突然指着先生的代表对着案主说:“我真的很愤怒,我想打他!”
案主连连点头。
说完这句话的一瞬间,我又接着感受自己的身体继续说:“但他没有做错什么,我只是对自己很愤怒!”
当我转过头再看案主时,她的眼睛里亮了起来,叫道:“对的对的,我就是会莫名其妙对自己愤怒!”
这位案主最后呈现的结果,让我明白了她的愤怒源何在我身体里有如此深的流动。
家排动力最后的呈现是她继承了她母亲的愤怒,而那些愤怒是对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些事的无力感。
对于家排的呈现结果我不做评论,只是作为案主代表,我有幸体验为何我们每个人都会对某些情绪特别敏感,甚至说是上瘾。
因为就在这个个案前几天,我也刚刚在自己生活中的一场愤怒中觉察到这一点。
那天我和先生发生了争吵(心理从业者可不是在生活中不吵架的人),吵得还挺带劲。
在我感受到经历了伤害后,一股烦燥、窝火、痛苦的情绪一下子窜到了我的心中,我相信当时我体内的肾上腺素一定飙升到了HI点,心跳加快、血压猛升,整个人被愤怒吞没,并朝着我先生发出了一句怒吼:“你就是个无比自私的人!”
当然,学习心理学的好处就在于冷静下来后,会客观地复盘,看看自己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
当我回想这个场景时,突然有一个熟悉的声音重复了我刚说过的那句话,就是我的母亲。
她曾在自己的生活中无数次在与父亲的争吵中说出了一模一样的话,而作为经历他们争吵的我当时觉得母亲太容易小题大作、上纲上线了。
拿着母亲的这面镜子反观自己,似乎刚刚发生的事也让我给先生贴上了这样的标签。
曾经我非常反感母亲这一点,只是驾轻就熟的我还是学会了。
那为什么我要学习这一点呢?
那份愤怒之所以如此轻巧就得来的,就好像是我从她身上继承而来的一样。
在我继续对自己探索后,我发现,母亲身上的其它优秀的品质我也习得了。
由此我想像她对人的热情,我也有;她对先生的抱怨,我也会说一样的话。
听上去,好像是一种习惯,这份习惯是这么轻而易举甚至有点投机取巧。
我再坐着感受了一会,更准确的感觉是:我愿意完全继承我母亲的处事方式,这样我可以永远是我母亲的孩子,因为我和她一样!
我想天下的孩子都是爱父母的,他们爱的表现就是“我要和你一样”。
就如许多人说的,“我很讨厌自己的父母,但我长大后还是成为了他(她)。”
这份表达下面,其实是我们向父母在表达我们的忠诚。
所以很多情绪就是惯性使然,因为从小我们就耳濡目染,那些情绪捏手就来,我们也相应地习得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而我们经历的情境与父母他们经历的情境又有极高的相似性,如果没有觉察,我们就会原封不动拷贝父母当时的反应,在完完全全的无意识状态下。
之所以可以这么娴熟的拷贝,是因为这样我可以不用去面对我自己的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因为学来的这一招用起来实在太顺手,而且往往能唬住对方!
想象一下,当你在愤怒时声嘶力竭给对方贴上不好的标签时,不就是在把所有的责任推卸到对方身上吗?
那我自己还有什么责任?
就如开篇我所代表的那位案主,她可能会在生活中经历一些达不到自己预期的事件,又由于她的母亲经常愤怒,所以她会很容易在经历这样的事件时勾引愤怒的情绪,当然,如果一个人从母亲那里习得的是伤心、委屈,那这些情绪就是她所擅长的。
我想,要求任何一个人去打破这个惯性,应该是很难的事。
不过,如果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些情绪,都是我们从父母身上学来的防御模式,那就有机会去在经历类似情绪时打破它,然后就会更快地去看见自己的问题和责任,否则一个永远在继承父母情绪模式的人,也无非就在继续与他父母一样的人生,而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愿意事实如此。
我自己总结了一些在经历情绪时,给自己更深觉察的方法,给各位参考:
承认你的情绪。不管是伤心、委屈、愤怒,都应该去承认它的存在,也许承认的方式是对外攻击出来,但至少可以不让你以麻痹自己的方式转而攻击自己的身体。觉察这份情绪。试着将自己从经历这份情绪的身体里抽离出来,看着自己,这份情绪是我自己的,还是从我父母身上习得而来的,只是由相似的情境引爆出来而已?原谅自己。如果这份情绪是从父母身上继承的,那将这些情绪还给父母,告诉自己眼前的事不值得经历这么大的情绪,我刚才又在向父母表达我的忠诚了!承认自己的问题。拨去这份麻痹自己问题的情绪外衣,去看看眼前的这件事,有我自己的什么责任,我的教训在哪里,看见了以后承认它就好。
当然,如果你正面对着一个经历情绪的人,如果你想帮助他(她),试着去倾听他,不断地倾听他,也许你能帮助他去看到他的这件情绪外衣下,掩盖着自己一直在逃避的人生责任是什么。
希望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被触动,请给我一个鼓励的赞。
关注我,我不煲鸡汤,我只提供灵魂的解药。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