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父亲留下的“财富”

摘 要

  在我办公桌抽屉里,有一枚包装完好的党徽,这是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那天,我在红色的包装袋上写下“老爸”两个字,与我的党徽放在一起。 父亲朱学柯是一名有着37年党龄

在我办公桌抽屉里,有一枚包装完好的党徽,这是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那天,我在红色的包装袋上写下“老爸”两个字,与我的党徽放在一起。

父亲朱学柯是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名在基层司法行政战线上奋斗了25年的老兵。如今,我和他一样,怀揣对这份职业的挚爱,战斗在司法行政岗位。

清楚记得,在我年少时,父亲总是忙碌,我经常只能在第二天早上才能见他。25年里,父亲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数千起,真正称得上是调解工作的行家里手。

父亲做事公平公正。2008年,某企业四名工人在工作中不慎从高处摔下,造成三死一伤的重大安全事故。父亲立刻参与事故处理。案件调解难度可想而知,死者遭遇固然值得同情,但只有依法调解,一碗水端平,才能让四个家庭心服口服。

父亲在全面了解各家情况后,向法官请教根据法律规定得出的赔偿方案是否正确?与同事商量案件利益平衡点在哪?通过多轮商谈,纠纷最终顺利解决。

父亲用权无比谨慎。记得有一次,一位年逾七旬的奶奶找到父亲,诉说遭遇。原来,老人的五个儿子互相推诿,不愿赡养。父亲立即找到老人的五个儿子进行教育,说服他们依法签订了赡养协议。

两个月后,老人再一次找到父亲,送来自己养的老母鸡。父亲坚决不收:“为您讨回公道是我的职责,这只鸡我不能收,否则以后我就无法挺直腰杆为大家说话!”

父亲学习勤奋刻苦。他不是科班出身,却对法律法规了如指掌。新的政策法规出台,父亲总是第一时间让我打印出来给他看。从报纸和杂志上剪下来的调解案例,上面标注了他的学习心得。

父亲不愿意错过单位任何一次法律知识培训,他的笔记内容全面、字迹工整,我自叹不如。他特别喜欢看《金牌调解》节目,学习揣摩金牌调解员的调解技巧。

△杨笈在工作中

有了父亲刻苦钻研知识的榜样,我明白终生学习,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是对职业最大的尊重。

△杨笈在为小朋友上法治课

父爱如山,托起我逐梦法治的理想;父爱如灯,照亮我为民前行的道路。作为一名党员,父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标杆。

父亲教会了我“奉献”。父亲在当地学校义务做了20年的法制副校长,每年坚持给全校师生上法治课。现在,我也走上讲台,义务普法,把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种子播撒在校园。

父亲教会了我“担当”。每年夏天,父亲都参加镇里组织的抗洪抢险。有一年大雨倾盆,父亲负责的堤坝出现缺口,情况紧急,没等其他同志反应过来,父亲已跳入河中,用身体挡住了不停倒灌的河水。

父亲教会了我“坚守”。父亲常年在外奔波,从事调解25年,处理疑难纠纷数千起,到最后确诊肺癌时,仍夜以继日帮助百姓定纷止争,在病床上还念叨纠纷赔偿款能否兑现,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为民的高尚情怀。

父亲教会了我“节俭”。父亲对工作有着近乎完美的标准和要求,但生活从不讲究,他衬衫穿了20多年,领口破得不像样仍舍不得扔;鞋跟磨坏,到街上修鞋的地方重换一个,又再穿几个月。但百姓有困难,他总是出手相助。弥留之际,他还手书:“丧事从简,不要浪费”。

父亲走的那几天,我努力不被悲伤所浸没,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因他的离去而恸哭?看到父亲的党徽,我肃然起敬,我读懂了他坚定信念,心系群众的从容选择!

父亲走了,没留下豪言壮语,更没留下万贯家财,但他留下的这枚党徽,让我明白坚守初心使命,为民忠诚履职的道理,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啊!

父亲走了,他实干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始终浸润着我的灵魂。我会倍加珍惜他留下的这笔精神财富,赓续优良传统,坚守法治信仰,永葆为民本色,让这枚党徽在平凡岗位上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作者:杨笈

仪征市司法局行政复议应诉科副科长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