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奥巴马给孩子制定的家规

摘 要

  德国心理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孩子们内心最原始的做人本能。” 毕竟社会不是单独生存的个体,每个人都要迫使自己适应群居属性,否则就会

德国心理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孩子们内心最原始的做人本能。”

毕竟社会不是单独生存的个体,每个人都要迫使自己适应群居属性,否则就会被残酷的现实打回原形。而要想成为人上人,学着做人就是人生成长最重要的一课,也是父母从小就要灌输给孩子的基本常识。


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不少孩子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养成娇纵软弱的性格,遇到一点挫折就喊苦喊累,试问这样的孩子又怎能成功呢?

建议大家看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给孩子定下的家规,看完你会发现成功人养娃总是比普通人更有远见更优秀,而所谓的穷养富养都不如好的教养,在他们的家庭教育体系里诠释得更加淋漓尽致。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戒掉依赖心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韩国处于30-39岁年龄段的人,有超过54.8%的人成为啃老族,而处于40-44岁年龄段的人,则有44.1%的人成为啃老族。再看国内,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有超过65%的家庭存在啃老行为,而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啃老现象最为严重。


在当代父母的思想价值体系内,自己没有享过福的痛苦童年绝对不能发生在孩子身上,所以他们宁可自己再苦再累也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难以想象,若父母持续进行这种事事包办和夸张溺爱的教育体系,三十年后的未来绝对能收获“啃老娃”。

就像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双重拥有者的奥巴马,却不会给娃请保姆或育儿嫂,从小灌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想走什么样的路全得靠自己,这样孩子才会用永不熄灭的奋斗拼搏精神,才更有可能成为人上人。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晚八点半定时熄灯


孩子从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净的纸,是父母后天的教养行为让纸张有了颜色和轨迹。因而父母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最关键,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人生第一课——规矩,就是孩子必须学好的基本功!

奥巴马对时间的把控非常严厉,在他眼里只有学会支配和控制时间的人,才能更好把握自己的人生。于是,奥巴马从小就要求孩子晚上8点半准时熄灯睡觉,哪怕作业没做完都不能继续。


用奥巴马的话说:“我不会当一辈子的总统,但我能当一辈子的父亲,因而教育孩子不能放过任何小细节。”你看仅仅是普普通通的时间,都能让奥巴马定下规矩,可见再大再小的规章制度都需要从小养成,这样孩子才能走上更光明的道路。

3、不能死读书,也要做个四肢灵活的人

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只懂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回事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可现实生活中,中国家长从来都只在乎孩子的学习时间,认为孩子的心思就应该全放在学习上,若因为生活琐事而耽误学习成绩,那就是最得不偿失的行为。

虽然说应试教育时代下的孩子埋头苦学早已是常态,可一味追求分数不重视德智体美劳共同进步,有何尝不是一种教育失败呢?

聪明智慧如奥巴马,从来没有要求孩子死读书,而是积极让孩子帮忙分担家务。要知道,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但能让孩子养成孝顺感恩的意识,还能促进家庭亲子关系的和谐度,对于孩子积极的心理健康帮助较大。


4、不要传达负面情绪,少抱怨少暴躁

每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者被老师点名批评的时候,家长总会对孩子抱怨一通或者打骂一顿。殊不知,孩子身上的所有缺陷都是父母的教育失责,倘若父母愿意耐心教导孩子,那么孩子如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呢?

要知道,每个孩子自有行为意识起就不断通过行为语言展现自己,从而让父母给予更多鼓励和表扬。可纵观现实社会,有超过90%的家庭教育主导人是奶奶或姥姥,试问父母连身影都难以出现,这又谈何教育成功的孩子呢?


或许有人会说,拿起工作陪不了孩子,可放下工作又养不起孩子,可忙碌是社会大众的常态,忙碌之外的业余生活用来教育孩子也是绰绰有余。就像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永远忙不完的工作面前,却连最普通的家长会都不会缺席。

甚至当孩子遭遇学习瓶颈的时候,奥巴马还会鼓励孩子先休息再努力,从不传达孩子负面情绪,也不会嘲讽或打骂孩子。而正是奥巴马这一耐心温柔的教育方式,将两个女儿培养出名牌大学生,一个就读于哈佛大学,一个就读于密歇根大学。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