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学渣”,一般有以下几种不良习惯:
01 不会/不爱“阅读
得语文者,得天下。
从小学到高中,放眼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卷,年级越高,阅读和写作的占分比越高。
而阅读的鉴赏能力和组织语言的写作能力,是字词的积累储备,是好句的模仿创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仅靠课本上的内容和里面的好文好句,年级越高越不够用。
02 写字草
字是一个人的“门面”
写数学作业时,“0”、“6”、“9”不分,“.”、“()”、“7”和“1”不分,
而语文作业,很多同学写完作业,过个十来分钟,回头来看作业,有些字已不认识。
不是字陌生,而是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了!
你写的,你都不认识,阅卷老师又怎么会认识?虽说老师见多识广,但也有可能认错。
指望老师能猜对,还不如自己认真地好好写。
03 学习没计划,眼高手低
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很多的小朋友,被老师或家长批评或表扬时,又或受到电视或演讲的感染下,意气风发,立志努力学习,但意志不够坚定,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坚持不了多久就偃旗息鼓了。
冲动,只是一时的,这个时候,缺的是计划,一个合理可行的计划。
有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学习效率才能事半功倍。
04 不会管理自己情绪的学生
练字能平心静气。
05 沉迷手机、游戏的学生
游戏,可以把人的斗志消化得无影无踪。
学校里,有手机的小朋友很多,有手机瘾不少。
像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在用电话手表。上课,下课都在聊天,吃饭都没心思,有个同学一边拖地一边看手表等,有时课堂上都有手表发信息声音。
还有同学在班里建群,群里发红包,兑积分换什么东西,他手表微信很多钱,还可以扫码买东西。
手表尚且如此,手机的功能更强大。
希望家长们买的手表是为了方便与自己孩子联系,不要成为了孩子们娱乐工具。建议进学校就调成上课模式!
手机,建议高中毕业后,再给孩子备。
06 不会总结,错題整理的学生
做会一道错题,顶做三张试卷。
粗心大意分两种,一种真粗心,一种是假粗心,在给“不会”背了锅。
错题的原因,如看错数、写错数、字写一半、漏题等这些是真粗心干的事。而计算错误、忘打小括号等这些看似粗心干的事,其实还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扎实。
那学霸又有哪些习惯和学习方法呢?
01 手不离笔,马不停“题”
写作业,是老师在为难学生?~借口
学习如同我们做工作,一次生,二次熟,三次四次能生巧。
学习亦如此,老师讲完,看似都会了,只有进行及时适量的巩固练习,才能真的懂!
02 巧做低档题,全做对,稳做中档題,冲击高档题
有选择性地做题。
不同的题型题目,不同的态度来对待。知识不够,方法来凑。
低档题,一般没有技术含量,认真一点,仔细一点,基本上都能做对。属捡分题,争取快速正确地完成。
中档题,一般难度,认真审题,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高档题,一般有点难度,认真审题一点,搞懂题意,寻找突破口,大部分孩子能够正确解决。
03 向规范、速度、准确要20分
要质量,也要速度。
我发现一个现象,每次放长假归来,孩子们写作业、考试的速度慢了很多。慢的速度与假期长短成正比。
现在的大考,包括公务员考试,除了考查学生/应考人员的知识量外,还考查其速度。
05 通往高远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来的
学习的路上,更需要见多识广。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每天需要做多少张试卷,而是从试卷中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灵活性的题目来做,拓展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06 不要埋怨老师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看你怎么看。
个别师德败坏的不在此列。
对老师来说,班上的学生都是他的孩子,十指还有长短,父母对孩子也做不到一碗水端平,老师也一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其他原因夹杂中,成绩和爱好不同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