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了年纪之后,各种骨骼病痛开始袭扰我们,在造成疼痛的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得了这些疾病之后,不少人还不知道注意,导致疾病继续进展,痛苦加剧。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确诊了6种常见骨科疾病之后,最不应该做的事情。
1、足底筋膜炎患者:最不应该继续长时间行走
我们的足底筋膜是维持脚掌动力的核心构建。它在我们的足跟骨处与小腿腓肠肌肌腱相连。小腿肌肉收缩,则提供了足弓足够的张力,抵抗体重。
一旦足部长时间受力,比如长时间站立、长时间负重,足底筋膜就可能被过度拉伸出现局部断裂而产生炎症。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足底痛、足跟骨刺的病因。
如果确诊的足底筋膜炎之后,依然继续长时间行走,炎症加剧疼痛加剧是必然的事情。一定要做好修养,积极治疗。
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不应该继续弯腰负重,小心神经被严重挤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挤压到了相应的神经根,导致受这个神经根支配的区域呈现放射性疼痛、麻木的症状。
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是长时间弯腰负重,导致相应节段的椎间盘被挤破。
因此,一旦确诊了椎间盘突出症,要尽可能遵循医嘱休息,等待神经水肿消失后再进行康复。
3、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最不应该爬山走楼梯,恐关节软骨磨损殆尽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因为长时间膝关节负重,导致膝关节里面的软骨、半月板被磨损,之后呈现出骨骨摩擦的现状。膝关节里面的软骨和半月板是负责润滑膝关节的,它是不可再生的,磨损一点就会少一点。
如果确诊了膝关节骨关节炎之后,依然不注意休息,甚至用打封闭针的方法强行掩盖疼痛,会导致炎症加剧,到时候膝关节会出现严重病变。
4、骨质疏松患者——最不应该整日呆坐,警惕骨骼“用进废退”
骨质疏松是指骨骼里面的钙质流失速度大于成骨速度,以至于骨密度低于了诊断标准。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疏松如发糕,骨密度非常差,非常容易骨折。会引起全身各处的疼痛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骨质疏松患者会因为疼痛不适而整日呆在,只依赖于补钙。殊不知,我们的骨骼是用进废退的,如果长时间没有承受应力,骨质疏松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这对于更年期以后的女性来说更是如此。
5、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不应该情绪低落,提防免疫系统紊乱,导致复发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全身小关节对称性出现持续性的滑膜炎。
这种炎症目前无法扭转,小关节在经年累月的攻击下,甚至会出现畸形病变,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不少患者因为这个病情,会出现情绪低落的表现。但这样一来,反而进一步扰乱免疫系统,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6、肩周炎患者——最不应该因肩痛而放弃锻炼,警惕肩关节组织粘连
肩周炎被称之为50肩,它是因为长期肩部组织劳损之后出现持续性炎症。它会经历疼痛期、冻结期、缓解期。
一旦度过了疼痛期,就一定要开始积极锻炼,撑开逐渐粘连的组织,否则在疾病自愈后,肩关节的活动度会大受影响。千万不能因为轻微的疼痛就放任自如。
适合肩周炎患者的动作包括:爬墙动作、梳头动作、手臂转圈动作。
我是@骨科徐思越医生,关注我,骨健康问题一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