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说和听是两件要务。说,主要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识,每一个说话的人都希望别人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就是接收他人描述内心想法,以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听和说像是鲲鹏的两只翅膀,必须协调展开,才能直上九万里。
——毕淑敏
常有父母发愁地说:“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交流,总是没说两句就没话说了,想再问点什么他还嫌我烦。”
也有不少父母担忧自己没读过什么书,孩子越大就越担心,不知道该跟他聊些什么?
当孩子不愿再和父母沟通,一定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意识到“我说的话不重要”。
1、他为什么对我爱答不理
曾看过一期《超级育儿师》,有个孩子叫钰宸,他也总是对父母爱答不理。
妈妈看似对他十分关心,也总是主动和孩子说话,但妈妈说的,除了成绩,还是成绩。
即使是在餐桌上,妈妈也不会聊聊饭菜和家常,而是直接拿出一张卷子让钰宸来做。
钰宸越听越不耐烦,只是应付地说“好好好”。
过了一会,妈妈又开始说起学习的事情,钰宸这次彻底拒绝沟通了,直接回了自己房间。
表面看是孩子不懂事,实际上,是妈妈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感到“窒息”父母想说的,只是父母在意的,是父母认为正确的,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一句“我是你妈,我都是为你好”,把孩子想说的心里话,统统压在了“五指山下”。父母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本身就是个错误。
2、为人父母最怕什么
前阵子看了一部于谦老师参与的综艺节目,节目围绕着“为人父母”展开了讨论。
让人没想到的是,台上永不冷场的“接梗王”谦哥在与孩子沟通这件事上也翻了车。
当被问到“你最怕你儿子和你说什么?”时,谦哥说:“我最怕他跟我什么都不说。”
于谦透露,自己每次问儿子“学校生活怎么样”?儿子的回答永远是“挺好的”、“就那样”,剩下的再没其他话可说了。
于谦无奈地感慨:“这个是我最害怕的,因为你不了解他,也开始进入不到他的世界。”
我们总觉得事情要多和孩子强调几遍,孩子才听得进去,才会去做。
可结果是孩子不但不认真听你讲话,也不按照你叮嘱的做,甚至你一开口,他就嫌烦。
3、令人讨厌的沟通能力方式
哪些沟通方式是让孩子最讨厌的,请对号入座,看看你身上有没有这些问题呢?
第一种指使命令式:
“到时间了!马上回房间!”“不许哭!赶紧回家。”
这种模式会让孩子感到不被尊重,激起怨恨、恼怒和敌对的情绪。久之,孩子会疏远和反抗,叛逆期管教风险升高。
第二种威胁惩罚式:
“你要是不听话,你的玩具也别想要了!”
这种模式用孩子不服从的后果来吓唬孩子。
孩子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到威胁的部分,而无法冷静反思自己已经做的事情。
我们大人不喜欢被威胁,孩子当然也是如此,家长经常性威胁,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你的话。
第三种忠告灌输式:
“听妈妈说,要有礼貌,跟叔叔打招呼。”“你还小,听妈妈的,不能总玩玩具,看书好。”
这种我年龄大必须听我的模式,父母只是关注到希望孩子做什么,却没办法让孩子接受这样做的原因。
孩子稍大后,开始有自主意识,自然会要反抗你的“霸权”。
第四种贴标记式:
“你怎么是不听话的孩子?”“怎么这么笨,这都不会?”“你就是捣乱,烦人精!”
这种模式是发泄父母的情绪,用负面评价否定孩子。
会引起孩子的错误认知,自卑甚至用这些评价中的模式去做事情。
第五种反问式:
“这是谁干的?”“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父母其实并不是要孩子的答案,孩子也无从回答,孩子开始不理解这种反问,但孩子会慢慢总结出来,这种问题父母根本不关心自己如何回答,只是想让自己难堪。
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与父母对话的欲望,心里只会想,又来了又来了。
4、理解孩子的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无关回应”,是指得到的回应与自己的期望无法接轨。
久而久之,就会将孩子从我们身边推开,不再愿意和父母交流。
很多时候,孩子与我们交流,是渴望精神的认同。
可悲的是,我们往往只关心自己的想法,看不见孩子的内心,一次次不自知地从孩子的心灵路过。
留给孩子的,只能先是失望,最终是绝望。
大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走他人验证过的正确的道路,临摹对的行为,复制成功的经验,去追求他们眼中理想和正确的人生。
可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
比起“正确”的指示,正确的道路,孩子更想要的却是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多少父母和儿女共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亲子间越来越疏远、没话说,都是从你忽略孩子的感受,以经验代替之开始的。
请记住,父母的感受并不是孩子的感受,父母的经验也不能替代孩子去生活。
只有父母理解孩子的情绪,听到他心底的声音,孩子才会信任我们,和我们好好聊聊天。
5、换位思考
在亲子沟通中,我们也曾讨厌儿时大人对我们的禁锢和约束,可我们长大后又变成了那个讨厌的大人,也许这是谁也不可避免的。
只是希望我们能换位思考一下,想想现在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当初。
其实,有效沟通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平等的基础上,父母若经常以高高在上的口吻跟孩子沟通,容易导致孩子爆发式的逆反或内向的封闭。
智慧的父母和孩子谈话时,不仅要寻求内心与孩子平等,更要在行为上让孩子感同身受。
和孩子沟通时并肩同行,朝着一个方向交流,能够更轻松、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