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同志”群体的情绪特征|心理健康|男同性

摘 要

  目前, 由于四川省的总人口基数的庞大, 生活在这里的男同性恋者的数量相当庞大, 除了本地人以外, 还有不少是来川打工或读书的外省或外国人, 他们的年龄、家庭情况、职业、经济水平


目前, 由于四川省的总人口基数的庞大, 生活在这里的男同性恋者的数量相当庞大, 除了本地人以外, 还有不少是来川打工或读书的外省或外国人, 他们的年龄、家庭情况、职业、经济水平都各不相同。

虽然现在四川省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地区, 但是社会公众中真正能了解并接受同性恋的却为数甚少。由于“天府之国”物产丰富, 气候适宜, 历来都是宜居之地。在当代巴蜀文化的社会环境中,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一种较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期望能以一种悠闲的方式好好享受不可重来的人生, 这种观念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更加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成为现在川渝地区人民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流观点。

生活在这种氛围下的“同志”群体, 他们在为人处世和情绪表达等各方面都深受影响。常理上, 这种环境中生活, 群体特征上应该反映出一种由于身心方面的放松而导致情绪上的“平和”。然而, 相对于普通人而言, 男同性恋者由于其特殊的性取向所带来的社会和家庭的内外部双重巨大压力, 反映在其群体的情绪表达特点方面, 则是一种更高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因此, 在现代川渝地区开放、多元、包容、悠闲等诸多社会标签下, 长期生活在这里的男同性恋者虽然绝对人数众多, 却并没有得到平等的社会权利, 得不到社会上其他人群的尊重和认可, 他们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仍然面临困境, 承受着本不该承受的压力, 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未得到政府应有的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 正是由于其所处的巴蜀文化环境下普通人悠闲的生活态度以及乐观的情绪渲染,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同志”群体的心理压力, 使他们不但得不到身心的放松, 而且还进一步表达出消极情绪, 形成该群体成员普遍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由于长时间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他们的消极情绪表达明显超过普通男性。四川地区的男同性恋者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专门圈子, 在这个环境中他们是被保护和认可的。他们一般都有固定的约会和活动场所, 如男同俱乐部、Conection酒吧或男同会所。由于中国多年沉淀下来的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 绝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同性恋, 尤其是男同性恋者常常被认为是病态的和肮脏的。当身边出现一名男同性恋者时, 大家常常以厌恶和排斥的态度对待他们。

因为长期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 “同志”通常都是相当敏感的, 旁人稍微有一点点的流露, 他们就能立刻觉察到。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 四川省的男同性恋者在面对各种指责和谩骂、承受各种歧视和侮辱时, 大都感到相当压抑和痛苦。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