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言聊育儿(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叛逆开始总是先在心里盘算,然后才公开行动。——乔纳森·斯威夫特
在许多家长眼中,如今的孩子实在越来越难管教了。在很多时候,家长们的管教对于孩子而言处于左耳进右耳出的尴尬状况,甚至还会得寸进尺,似乎存心故意激怒家长们,凡此种种,往往惹得家长们大动肝火。
那么,家长们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对自己的管教置若罔闻,为什么会越管越叛逆吗?
一.孩子为何不听家长管教?
1. 家长管教没原则
部分家长在管教孩子时,往往会由于孩子的情绪或者他人的劝阻,轻易对孩子妥协。当孩子发现及时不听管教依然没有严重后果时,孩子往往有恃无恐。
2. 家长管教态度居高临下
家长们有时候管教孩子,往往命令式的管教,站在正确的制高点,长篇大论。这样居高临下的管教,往往会使孩子不服,产生逆反心理,因而通过不听从管教以此来反抗家长。
3. 家长过于情绪化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不自觉代入自己的情绪,此时的孩子已经成了家长们发泄的对象。因此,后面的教育难免会出现错误。当家长们教育错误逐渐增多,孩子不听管教也就顺理成章了。
事实上,以上种种,总归一句话,无非就是家长们滥用自己对孩子天生的权威。那么家长们的这种行为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呢?
二.家长滥用权威对于孩子的影响
1. 没主见
相对于比较懦弱的孩子而言,无论正确与否,往往会屈从于父母的权威。长此以往,会使孩子习惯于听从父母的意志,缺乏最重要的主见。
当孩子长大后,会造成孩子习惯于随波逐流,有时候甚至会损害到孩子自身的利益。
2. 叛逆
家长们滥用权威将孩子长期压制,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往往会对家长们的压制束缚产生不满。
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自由,孩子就要通过反对父母,来摆脱父母的控制,反抗父母的权威。
3.自卑
还有些孩子在父母的压制下会产生自卑。当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过多干预时,难免对孩子的种种错误行为进行制止。
当禁止的行为多了之后,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正确的,自己根本做不成任何事。
家长们滥用权威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那么,家长们其实可以尝试一下温和的管教方式,心理学理论中的“椰壳效应”。
三.椰壳效应
椰壳效应源于一则故事,在一位渔夫的家中,渔夫的儿子不愿意吃饭,于是渔夫就把从海边捡的椰壳洗干净盛上饭,渔夫的儿子竟然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因此,这个效应被称为“椰壳效应”。
在教育孩子方面,这个效应告诉家长,孩子需要在被满足或者是在正确引导下,才可以接受家长提出的各种要求,要求得到了满足之后,孩子的内驱力和主动性才会被激发出来。
四.家长如何正确管教孩子?
1. 约束孩子,同时倾听孩子意见
因此,通过椰壳效应,家长们日常在约束孩子的同时,也要倾听孩子的意见和看法,和孩子商量交流。
如果真的是家长的错误,家长不妨以身作则,向孩子做深刻检讨。如果是孩子错误,家长们需要心平气和地教育引导,帮助孩子及时扭转。
2. 管教合理
父母在对孩子的管教过程中,语言、情绪都要合理,不能一昧发泄自己的情绪,更不能对孩子无理责骂。因为,一旦无理管教次数增多后,对于家长们的权威会有很大的损害。
3. 父母说到做到
有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承诺都无法兑现,又怎么能够要求孩子对自己的管教也要做到呢?
教育是双向的,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兑现对孩子的承诺,才有底气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管教。
就像历史上的曾参一样,答应孩子要杀猪,结果真的宰了一头猪。父母说到做到,有利于让孩子对家长权威的服从。
结语
总而言之,孩子不听家长管教,往往都是家长自身的过错。因此,家长们不妨采取温和的“椰壳效应”,投孩子所好,渐渐将孩子拉到自己既定的目标内。
有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的妥协,但是,常言道: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言聊育儿,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教育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教育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