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有机会出席各种活动,大家见到我,都会叫“大J老师”,都会说我是“亲子教育专家”。
每次这个时刻我的“社恐”就会显现,哈哈,特别不好意思。
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早期儿童教育,而且我立志想要践行并且推广良好的家庭关系。
但是在四月的有一天早上,我又吼了我女儿。
1
进入4月,我出差多了,每次都是早班航班离开或者红眼航班回家,为了就是能“抢”一天的时间陪她。
上周,我晚上11点半落地上海,到家已经1点半了。第二天,我仍然7点不到起床,想陪小D吃早饭,送她上学。
没想到,从我叫她起床开始,她就各种“作”。不肯起床,穿衣磨蹭,故意牙膏挤很多,还不肯吃早饭。
我就说了她一句,她顶了一句,然后我就凶了她。最终,我和她都是虎着脸去到了学校。
看着她走进学校后,我的气都还没消,走进星巴克想要缓缓。一杯美式入肚,精神好一点了,情绪也冷静了。
再想想早上发生的一切,自己不禁笑了。
2
情绪是正常的
这个公号每个阶段都是真实记录我当下的状态,老读者应该有印象,我当年一度非常认真地学习两件事: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向孩子共情。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确做到不吼不叫了,当时公号也分享过。因为我觉得,这是作为成年人,作为父母的修养。
那天在星巴克笑的原因是,我发现, 做个“正常”妈妈就是个“好”妈妈。
学过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你我,第一条都记得,情绪没有好坏,都是正常的。
我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意识到,这件事上, 我们好“双标”。我们在学习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但却认为自己的发脾气是不正常的。
情绪其实总是要有出口的,我当年的确做到了,不对小D吼叫,但积压的情绪,其实最终还是在找一个出口,而先生就很不幸成了那个出口。
可见, 所谓的“控制情绪”,无非就是变成“情绪转移” 。 所谓的“不吼不叫”,并不是我真正做到了管理情绪。
我知道小D对我发脾气,那是因为她觉得安全,在我面前放松。既然如此,我怎么就做不到在她面前放松,感到安全呢?
是的,“不吼不叫”是每个父母需要修炼的,但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政治正确”,那么我们就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状态。
好的亲子关系不会是肥皂泡,一碰就破碎,是可以存在“正常发火”的。
毕竟,任何靠假装和忍,都不能长久。而无法双方都舒服的关系,更加无法长久。
真实,其实比追求绝对的正确要重要的多。
3
发火可以,要限制负面影响
看到这里,我猜肯定有朋友问,如果像你这么说的,那为什么还要辛苦学育儿呢?
因为这是帮助我 进行“底线管理”,发火可以,但要限制负面影响。
我现在忍不住了也会吼小D,但是有三点我坚决不做。
1.不牺牲孩子的安全感
你再这样,妈妈不要你了!
你要把我气死了,妈妈没你这样的孩子!
2.不贬低孩子的人格
我怎么会生了你这样的孩子?
你一辈子都没人喜欢了!
3.不恐吓孩子
你这样要被警察抓走!
你再哭,我把你丢在这里,让坏人带走!
说实话,这些话是我曾经很轻易就能说出口的,因为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被对待的。
而学习育儿,对我来说就是去看到自己内心的小孩,再去试着克服这种“育儿惯性”。
那天早晨的风波,我当时吼小D的话是,我现在不想和你说话了!
嗯,的确一点都不狠,但我知道那是我努力了六年,才学会了让那些带着刀锋的话不再成为下意识。
这才是学习育儿的真谛,我们都无法成为“育儿模版”,但是我们都能从自己的起点,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之上,去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而且当我意识到,育儿是“底线管理”,而不是“上线管理”后,我也不再那么焦虑了。
我不用为自己做不到100%而自责着急,我找到了育儿中“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4
好的关系包含了道歉
当我不再害怕“损害”关系后,我反而更能维系关系,这也是育儿教给我的。
我曾经太害怕因为吼孩子而影响亲子关系,而影响小D。因为太害怕,当这件事真的发生后,我就会耿耿于怀很久。
我憋着-忍不住吼小D-自责内疚-感觉糟糕-自我否定和怀疑-更加没有能量带小D-带不好小D更加自我否定
其实吼小D那件事都已经过去了,但因为我自己过不去,于是这件事本身成了蝴蝶效应里那个“蝴蝶轻轻扇动的翅膀”,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今天我把自己这段经历写出来,也想和很多像曾经的我一样,因为吼孩子而内疚的朋友们。
如果真的没忍住吼了孩子,哪怕吼的内容突破了我上面提到的“坚决不”的三点,那也没关系。
要记住, 好的关系也包括了事后道歉 。 真正好的关系不是一直那么好,而是“坏了”也能再“变好”。
但要记住, 事后道歉的第一步要先和自己和好。 我们经常会着急去弥补关系,而忽略了自己。
如果我们仍然存在自责内疚,那么我们的道歉就会变成用力过猛的弥补。所以,先告诉自己,it's ok,用“学到经验”的心态 来看待这个事件。
刚刚发生了什么?
反思一下当时出现这样情绪的状态,情绪之所以会爆发,很多时候并不是单纯因为当时那件事,那件事只是触发点而已。
像我那天吼小D,真的完全因为她早上各种磨蹭不配合吗?并不是,我是气“自己的付出没得到相应的回报”。
我那么辛苦赶回来,脑补的是早上母女的相思之情没有实现,顿时就有了“狼心狗肺“的心情。
越是能了解自己发火的原因,越是能和自己还有孩子和解。
下次遇到可以怎么做?
接下来就再问问自己,下次遇到可以怎么做呢?
那天在星巴克我的复盘就是,其实我当时完全可以告诉小D,妈妈昨晚1点半才到家,紧赶慢赶回来,就是因为我想念你了。我希望你起床第一个看到的人就是我。
在亲密关系如何表达,是我们从小缺失的一课。
这样的复盘,其实相当于我们重新给大脑进行“刻盘”。我们需要这样重复很多次,才能让大脑硬盘的旧模式被新模式替代。
而当我完成这两步后,我就真的放下了,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我为了“更好”关系做的努力,这比一味地沉浸在“过去错误”里更有力量。
5
学会和孩子道歉
和自己和好后,我们再去和孩子道歉。
那天小D放学后,我去接她。她看到我后,飞奔而来,神采飞扬,似乎完全忘记了早上的那件事。
我给了她一个大大拥抱后,拉着手一起走回家。路上,我和她说,早上妈妈吼你了,对不起啦。
小D仰起头和我说,妈妈,我也和你道歉,对不起~
然后我们互相都笑了。
我继续问她,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会吼你吗?
小D说,因为我磨蹭。
我说,并不全是。妈妈是凌晨一点多到家的,就想早上让你第一眼就看到我。但我其实也很累很紧张,所以才会吼你了。
小D听完抱着我说,妈妈,那你下次可以和我说啊。我也是因为很想你,所以才磨蹭的。
我也抱着她说,嗯,那你下次也可以和我说啊。
我们又一次相视而笑。
忙里偷闲,才显得“闲”无比珍贵;失而复得,才显得“得”尤为重要。而经历过“裂痕”再修复的关系,才更加真实和坚固。
我仍然在修炼做个“不吼不叫”的妈妈,那我清楚那是我的“上线”,还在继续努力中。
而 育儿的魅力,并不是“做到”,而是“成为”的那个过程。
正在团
首发|现在就想带着这套玩具逛公园去
首发|法国思维导图,爆笑哲思、冒险漫画,一个比一个好看!
大J叨叨叨
都看到这里了,记得点“在看”,鼓励一下哦。
这几天很多朋友在问,当当书香节书单有没有?优惠码有没有?有的哈,今年的书香节持续三周时间,我会推荐一些“不一样”的书呢,有孩子的也有我们大人自己看的。
下周会发文哦,记得标星号,这样就不会错过啦。
戳下方视频,看看孩子被打怎么办
抖音、小红书、视频号都是“大J小D”,欢迎来找我玩~
觉得文章有启发
记得点赞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