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点标题下“百树云家长课堂 ”关注即可!
在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中,许多孩子真实的情感需求,其实是不被父母看到的。殊不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情感回应,就是一道最温暖的光,是生活的希望。如果去这道光,孩子就会掉进深渊,看不到生活前进的方向。
知乎上有个问题叫:“被父母忽视是什么感觉?”
有个匿名用户的回答让人扎心:
“那种感觉就像有一把很钝的刀,在身上不停地划。明明父母双全,却感觉自己活得像孤儿,无人理解。”
演员马思纯曾经发过的一条微博让人心疼
谈及自己患上抑郁,她说了一个细节。小时候,父母经常告诉她:
“你要懂事,要听话,要让着别人,不要自我。”
而她,的确活出了懂事的样子。
她怕伤到别人,怕给人添麻烦。
太多顾虑,让原本很正常的事情,到她这都没有勇气去表达。
甚至,她会怕麻烦司机,不敢在高速上说想上厕所。
一次次不敢维护正常的需求,让她越来越痛苦,最终患上抑郁。
从小努力懂事的代价,真的好大。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会感到受冷落、受歧视;感到孤独、被遗弃;对他人抱有不信任、嫉妒、敌视的态度;自卑,甚至有自杀倾向。
而父母如果能给予孩子及时的情感回应,跟孩子共情,读懂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重新拾起曾经缺少的安全感,做理解孩子的父母,也可以让孩子的内心渐渐变得丰盈坚韧,让亲子关系重新变得融洽亲密。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1
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家人相处,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是被保护,被关爱的,这会使孩子获得极大的安全感。
家长平时也可以经常抚摸和拥抱孩子,有心理学家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肢体语言能比说教传递更多的信息。用好肢体语言,可以让孩子产生亲密感和安全感,加速和孩子亲近的距离,同时也别吝啬对孩子说 “我爱你”
2
适时回应孩子的情绪
人有难免会有情绪,孩子更是如此,而孩子的情绪往往是他沟通、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
当他遇到困难或是做错事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能够停下来,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一句温柔的“我理解”,比什么都更能打开孩子的心扉。
3
给孩子恰当的自由
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是心理成长的过程,只有给予恰当的自由,孩子成长才更完善。
之前看张梓琳分享育儿,很有感触。
张梓琳尽量做到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充足的关爱,不会过多管教孩子,也没要求他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
在孩子小时候,如果说不想吃饭,就可以停下来不吃,她从不强迫。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孩子才几岁,他懂什么啊,不会饿到他吗?”
可是,慢慢地,孩子就自己学会了如何平衡需要和欲望,满足和克制。
她会自己吃饭,也会表达意见:“我吃饱了”;“我要多吃点,不然下午会饿”。
在她的育儿经里没有懂事的字眼,而是让孩子天性得到发展,她支持孩子尝试喜欢的事物,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
深以为然,自由的孩子,才有发展自我的空间,而懂事反而束缚了孩子成长的脚步。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找到生命的原动力,并推动一生的成长。
但如果要求孩子懂事,不给他表达真实想法的自由,甚至没有犯错的权利,孩子有的只是憋屈,更谈不上身心同步发展。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