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上头,又会迅速下头丨恋爱中情绪为何总反

摘 要

  原创 KY KnowYourself KY作者 / 罗勒 策划 / Sophie 插画 / Always 编辑 / KY主创们 最近,我们收到一条留言: 在恋爱中,我的心情总是波动很大。比如有时候对方没有及时回复我的消息,我就觉得

原创 KY KnowYourself
KY作者 / 罗勒
策划 / Sophie
插画 / Always
编辑 / KY主创们
最近,我们收到一条留言:
在恋爱中,我的心情总是波动很大。比如有时候对方没有及时回复我的消息,我就觉得ta不爱我了,甚至跟ta大吵大闹……但很快,当ta开始回复我,我就立马觉得ta还是很爱我、在乎我的,认为我们的爱情充满希望。
朋友都说我太作了——喜欢的时候,就觉得ta是完美伴侣,对ta痴迷、百依百顺;不喜欢的时候,又对ta厌恶至极,只想立刻一拍两散。
最近,他提了分手,说自己太累了。他只想要一段比较稳定的感情,不想这样时好时坏。我也不想这样,但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有着这样类似困扰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他们对另一半的感情总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荡——时而将对方视若珍宝,时而又将其视若仇敌;并且,他们对自己感情的这种“摆荡”束手无策,也往往因此很难拥有一段长久稳定的关系。
尽管,这样对待感情的方式,总是被笼统地概括为“作”,但其实,这背后可能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动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理想化某一些人,比如,美好的初恋情人,又或者偏执化另一些人,比如,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不同的是,有着理想化与偏执化扭曲的人,他们的理想化与偏执化都是极端的,并且是在对待同一个人时交替产生的感受。
正如留言中所说,他们会在理想化伴侣的时候,把对方认为是完美的,而在偏执化的时候,又认为对方一无是处,并且关系里的一些小事,比如对方是否及时回复自己的消息,就会激发他们在这两种极端之间来回“切换”。
事实上,这种理想化与偏执化的扭曲,是一些人应对内心负面感受的防御机制(Clarkin, et al., 2006)。对于用理想化这种手段自我抚慰的人来说,每每想到那个理想化的对象存在,且爱着自己,就会感到由衷的温暖和快乐。这就是为什么留言中,对方没有立即回复,便会让ta怀疑对方不爱自己而大发脾气。其实,ta是因为那一刻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信念而痛苦,比如“我总是一个被人抛弃的人”、“我是一个没有人爱的人”。
人们之所以会形成理想化与偏执化扭曲这样的“防御机制”,与他们童年的不良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甚至可以说,真正让他们陷入情感反复、“时好时坏”的,可能并不是表面上对方是不是及时回复了消息,而是过去的经历在他们内心里遗留下的焦虑、不安和痛苦的感受。
那么,什么样的经历会让人们形成这样的理想化与偏执化的扭曲呢?
查看更多 ↓↑不仅如此,幼年时得不到回应与关爱,还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持续的焦虑、不安与痛苦等负面感受。
在过去那个“创伤性”的环境中,理想化与偏执化的扭曲的确是发挥着一定的功能与保护作用,比如,它使得人们在得不到满足与爱的时候,可以通过理想化在内心拥有一个完美照顾者的陪伴。
不过,当人们不再处于那样的情境时,就需要有意识地去觉察自己的这种理想化与偏执化的扭曲,并且管理和调节与之相关的情绪和行为。因为显然,这种模式,对关系有着巨大的破坏力。当偏执化扭曲发生时,对关系是充满毁灭性的。人们之所以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避免让情感的反复伤害到彼此的关系,依赖于一种被称为“主动控制力”的特质。比如:这种主动控制力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避免“一叶障目”,让人们主动地去看到对方当下行为之外的“整体”,避免自己因为偶然的事件就全盘否定对方;也能够帮助人们调节和控制冲动的行为,避免因一时情感的波动而做出伤害关系的举动。
这种主动控制力的形成与发展,被认为受到先天与后天因素的共同影响。研究者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孩子能够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观察学习家长们“主动控制”的行为模式(Eisenberg, 2012),比如当父母被孩子惹怒之后,仍能心平气和地与之讲理,孩子便可能从中习得面对愤怒所能做出的次选反应。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也会困惑:如果自己也是这样容易情感反复,时而将对方理想化,时而又将对方偏执化,并且常常都控制不住做出伤害对方和彼此关系的事情,应该怎么办?首先,你要学会在当时当地的情境中去看待对方的行为,因为往往“一叶”之所以能“障目”,与人们的过度想象和解读有关。
比如:其次,你也要学会从情境中走出来,不要失去整体性与复杂性的眼光。
要学会去理解这个世界与他人的复杂性,真挚中也可能包含做作,高尚中也可能包含卑鄙,而在邪恶里也同样找得到美德。即便在与对方陷入矛盾冲突或是令你不安痛苦的时候,也要能够想起你们彼此拥有的美好时光,或是一起克服困难的时刻。最后,一段稳定、安全的关系,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到你。
对方不会因为你的理想化与偏执化扭曲,情感的反复起伏而离开,能够在面对你的“偏执化扭曲”(激怒ta、伤害ta)时,仍然关心、支持你,能够持续地给予你安全和信任,满足与回应。
这一方面能够帮助你拥有更多的积极经验(“对方总能及时回应我的需求”),让你得以学会忍受消极经验(“对方有时不能回应我的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痛苦感受,继而逐渐获得对他人“完整”的认知和对消极感受更为健康的应对机制。另一方面,ta在被你“激怒”、“伤害”时候的表现也有助于你去学习和获得主动控制的方法。
KY作者说:
对于有一些人来说,幸福的能力也许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在每一次的尝试中学习、成长,也是对于获得幸福,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果我们的文章让你意识到某些无奈和不幸并不全是自己的错,你只是还需要努力,锻炼获得幸福的能力,那么继续大胆地向前走吧,因为这会是你改变的开始。
References:
Clarkin, J.F., Yeomans, F.E., Kernberg, O.F., (2006). Psychotherapy for Borderline Personality: Focus on ObjectRelations.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Inc.
Eisenberg N. (2012). Temperamental EffortfulControl (Self-Regulation), Encyclopedia o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Fei, G., et al., (2011). Non-sharedenvironment and monozygotic adolescent twin differences in effortful control. Social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9(3), 299-308.
Klein, M. (1935). A contribution to thepsychogenesis of manic-depressive states. In: The Writings of Melanine Klein,vol. 1, p.262-289. London, Hogarth Press.
Klein, M. (1957). Envy and Gratitude, aStudy of Unconscious Source. New York, Basic Books.
Rothbart, M. K., Bates, J. (2006).Temperament. In N. Eisenberg, W. Damon, L. M. Richard (Eds.), Handbook ofchild psychology: Vol. 3, Social, 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6thed.) (pp. 99-166). Hoboken, NJ US; John Wiley Sons Inc.
阅读原文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