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会嗷嗷喊,以后请用古诗词骂我”!爸爸

摘 要

  网络上看到这么一个视频,爸爸训了孩子一顿,没想到结果却反过来被女儿“教育”了。 为什么呢?原因是女儿不满爸爸“嗷嗷喊叫”的教育方式,语重心长地教育爸爸应该怎么样正确

网络上看到这么一个视频,爸爸训了孩子一顿,没想到结果却反过来被女儿“教育”了。

为什么呢?原因是女儿不满爸爸“嗷嗷喊叫”的教育方式,语重心长地教育爸爸应该怎么样正确的教育孩子,“以后骂我请用古诗词,要以德服人,不要只会嗷嗷喊叫”。

小女孩还说:“你看是不是有很多家长的小孩也和我一样,很调皮但是很聪明?他们的父母是不是也像你一样打孩子然后骂孩子,他们的孩子怎么样了?是不是变笨了?被骂笨了?”

爸爸被女儿一套有理有据的说词弄得忍俊不禁,女儿趁机补充:“你看,你还说我背的古诗少,我都可以用古诗来说服别人”、“而你呢?你只会嗷嗷喊”。

面对不哭不闹、说话有理有据的女儿,而原本在气头上的父亲也忍不住露了笑容。



面对孩子犯错或者什么地方没有做好,家长难免忍不住要批评教育孩子,可是这样的事情发生次数多了,家长的情绪也会越来越急躁,一旦没有合理控制,就会发展成吼骂孩子,甚至上升到棍棒教育。

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多不好,相信爸妈们也看了不少相关的话题和文章,一部分家长意识到吼骂和棍棒教育的不足之处,但苦于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还有一部分家长始终认为,跟孩子好好讲道理没用,认为网上的育儿方法纯粹是纸上谈兵。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我们没有认真尝试,孩子提升的机会或许就会被默默扼杀。



1. 马上认错,但坚决不改

孩子语言表达强不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会不会“好好说话”。

孩子调皮捣蛋了,黑着脸骂一顿,可能在当时孩子是听话了,但是他们心里未必服气,或者说他们只是认为“我不改正就会被爸爸妈妈骂/打”,为了避免惩罚所以暂时收敛。

但他们却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能做这件事/这件事做错在哪里/我下次要怎么做?搞不清这一点,孩子下次照样犯错,甚至会为了避免被家长责罚,偷偷摸摸的犯错。



2. 情绪失控,不知如何表达

如上面提到的小女孩那样,其实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第一个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很强的自主意识。

绝大部分孩子面对家长的吼骂,无非2种表现,一是害怕,唯唯诺诺,想改正但不知道怎么改,这种更多体现在写作业学习的问题上,比如分心走神、不自觉做小动作。

家长看到了一肚子气,以为孩子是故意不好好学习的,其实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能力不足,很多事都是不由自主,被提醒一次能坚持三分钟,马上又回到原点,次数多了家长也就忍不住从好言好语提醒变成吼骂。

第二种就是家长情绪崩溃,孩子也跟着失控,场面一团糟,比如大人骂孩子哭,可事情照样做不好。

如果能像小女孩那样,不哭不闹保持淡定,逻辑清晰把自己的诉求都表达出来,可能我们也就如同那位爸爸一样,从气愤到冷静,甚至露出笑容了!

然而情绪控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的,除了孩子本身的素质,更多当然是靠家长的引导,在平时沟通交流中就可以有意识的去培养,大吼大叫或许能解决当下的困恼,但绝不能拥抱灿烂的明天。



3. 唯唯诺诺,吼骂真的会让孩子变笨

“你看是不是有很多家长的小孩也和我一样,很调皮但是很聪明?他们的父母是不是也像你一样打孩子然后骂孩子,他们的孩子怎么样了?是不是变笨了?被骂笨了?”

女孩说的这句话,其实就发生在很多孩子身上,因为过度吼骂真的会影响大脑神经发育。

日本的小儿神经科教授曾与美国哈弗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完成了这样一项实验:邀请了1500名曾在儿时频繁遭受语言暴力和体罚、年龄在18到25岁的年轻人,并通过MAR观察他们的大脑。

结果表明,由于幼儿时期的经历,受试者右前脑额皮质内侧体积平均萎缩了19.9%,研究还发现,前额皮质受到损伤,容易产生类似抑郁症的症状,语言理解能力也会降低。

爸妈们仔细想一想,你们骂孩子的时候,孩子是所有问题都能立刻解决吗?

针对调皮捣蛋的情况或许会立竿见影,比如孩子要玩危险物品,你一骂就不碰了(但也不保证后面仍然会偷偷玩),但是面对学习、沟通社交等复杂的事情,就不是一顿骂可以提升其能力的了,相反有的孩子被骂之后显得特别不知所措,甚至越做越糟糕。



所以,即使家长发现孩子哪方面做的不对或不够好,在当时的情况下,这2个对话方式一定要“避雷”:

● 别带着怒火问缘由

当孩子犯错误之后,已经处在或害怕或生气或紧张的情绪之中,如果此时你带着质问、不信任的情绪来寻找背后的原因,孩子多半是不愿配合或者说谎。

● 别说侮辱性的话

孩子做错事情时,我们应该理智的就事论事,看清孩子做错了哪些行为,而不是一生气就口不择言,说孩子笨、不长脑子、磨磨唧唧这类的话。



第二,家长吼骂孩子,无非就是等某件事情已然发生了,才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是落后一步的。

不要等“小病”变“大病”,再给孩子下猛药,而是要在源头上就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强健孩子的精神和体魄。

比如说平时多注重亲子沟通,遇到任何事儿都可以充分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即便你不赞同,至少要肯定孩子的表达,促进他们表达的欲望,而不是动不动就说“小孩子懂个屁/哈哈哈真幼稚”。

比如说孩子写作业拖拉,看书的时候走神,不要在这件事发生的当时拼命去催促责骂孩子,而孩子平时诸如赖床、玩好玩具不收拾、玩玩具的时候3分钟热度,家长就不当回事也不加以引导。

很多能力都是从日常点点滴滴中积累起来的,比如坚持早睡早起,孩子就会懂得自律,收拾玩具就会懂得检查作业,玩手机到了约定时间就结束不妥协,孩子就会明白时间管理等等。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