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30日,是著名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的生日。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
为什么我们要纪念他的生日?请耐心听小康妹儿说。
回顾梵高的艺术人生,可以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这期间他已深陷精神疾病,随着疾病的加重,反而越来越高产。疾病的恶化并没有让梵高丧失自知力,反而还有所提升。
最终,在他37岁时,生命戛然而止。
他死后医学界推断,梵高很可能是罹患了双相情感障碍,后世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这种疾病,理解包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将每年的3月30日定为“世界双相障碍日”。
虽然双相情感障碍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但事实上,双相情感障碍的人群发病率高达2%,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0倍。
那么,双相情感障碍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抑郁症?怎么治疗呢?今天小康妹儿就请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专家和大家聊聊。
有时情绪低落,有时又极度亢奋
临床上的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好发季节为春末夏初。
20% -54%首次发病在青少年期。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情感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0.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在抑郁发作时,患者出现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对以前喜欢的事情变得毫无兴趣;自觉思维反应变慢,脑子变笨,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想说话,手臂、腿部常有无力感;常伴有入睡困难,食欲下降,各种躯体不适;长期对人际关系敏感导致严重的社交、职业伤害。
但是在躁狂发作时,患者主观感觉特别愉快,自我评价增高,说话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喜欢打抱不平,爱打扮,但是又显得不得体;活动计划较多,但是多不能坚持,虎头蛇尾;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夸大妄想等。
两种完全相反的临床表现,使患者遭受极大的痛苦。
其中儿童的双相情感障碍常缺乏典型的躁狂症状,行为问题和心理生理问题突出。
表现为言谈举止更大方,爆发性的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恶作剧,过早对性感兴趣,好斗等。
轻狂躁易被误认为“积极情绪”?
不及时干预可能变糟
症状轻者,称为轻躁狂发作,患者感觉轻松愉悦,头脑反应变快,人变聪明了,思维敏捷,很多事情豁然明朗,变得言语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热情,好管闲事,乐于帮忙,喜爱社交。这种表现需要持续4天或以上,才能诊断轻躁狂。
总的来说,轻躁狂对个体社会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不易察觉。有些患者甚至会很享受这种积极的情绪,因为工作和学习效率会有所增高,他们希望保持这种状态。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如果没有及时干预,情况就可能变得很糟糕。
在躁狂发作期,患者表现为情感异常高涨,或者易激惹,稍不顺意就可能让其勃然大怒,大发雷霆,患者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言语夸大,自我评价增高,说话漫无边际,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地位显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讲话滔滔不绝,难以打断,甚至因话多导致声音嘶哑,也不能使其停下来,严重者会语无伦次。活动异常增多,忙碌不停,睡眠需要减少,终日奔波而不知疲倦。
但因为患者的注意力容易转移,不停做事,基本都是虎头蛇尾;有的患者甚至可以同时做7-8份工作,有些还是自己之前从未涉入的领域。
另外患者做事鲁莽,冲动,不计后果,花钱挥霍,买些不必要的东西回家。严重者还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在躁狂发作时,人的控制力和判断力受损,工作、学习、生活、家庭、社交等也会受到明显损害。诊断躁狂发作,上述这些症状需要持续一周及以上。
双相情感障碍如何治疗?
和大多数精神疾病一样,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倾向认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作用较大,而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
双相情感障碍,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莫大的痛苦,但经过正规治疗,这个病是可控的。
首先是药物治疗,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正规用药,预防复发是关键。特殊情况下还可选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心理治疗也能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同时加强对患者以及家属的支持性心理治疗,识别如睡眠差,易激惹等早期复发的症状也显得尤为关键。
同时,规律锻炼,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学会倾诉寻求支持和帮助,对这个疾病也有一定帮助。
【来源:健康成都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