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悲兮魔兽: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情绪,

摘 要

  《悲兮魔兽》是赵亮执导的纪录电影,讲的是内蒙古的草原,牧民和经济发展,2015年问世。《悲兮魔兽》的英文名Behemoth,意为山中怪兽。而作者所要展示的,就是经济发展这个怪兽对

《悲兮魔兽》是赵亮执导的纪录电影,讲的是内蒙古的草原,牧民和经济发展,2015年问世。《悲兮魔兽》的英文名Behemoth,意为山中怪兽。而作者所要展示的,就是经济发展这个怪兽对自然和生命的荼毒。

片头

在新冠肺炎反击人类的时候,再次让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悲兮魔咒》带着它的哀鸣,向我们发出了最深沉而哀伤的鸣叫。

景观

全篇没有一句台词。导演看到的是一幕幕的可怕的末日景观,那层层叠叠的煤堆,一长串的重型卡车,密集的墓碑,灰蒙蒙的空气,巨大的烟囱,滚烫的铁流,还有地底下,工厂里的工人,都是我们平常见不到的极具震撼力的场景。导演用定格镜头缓慢的摄入,几乎没有解说,一股脑子展现给我们。里面的人物也很少说话,有说话也被淡化处理,因为这些景观,已经占据了导演全部的注意力。

导演的镜头,就成了展示景观的出口。或许这就是景观社会的例子,我们躲在文明的华丽和干净里,看到这些不一样的景观。是他们奠定了社会的基础,但是他们被隔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我们看不到的世界。任何事情,根本不用说话,伊斯兰国说什么呢?直接把杀人砍头的视频拍下来,比什么都震撼。环保主义说什么呢?把垃圾围城的场景拍一下,直接吓死你。左派啥也不用说,到贫民窟,到农村里去看看,就知道贫富差距有多么大。

诗意

要表现这样一个草原破坏掉场景,其实可以讲故事,做成调查类的报道,突出牧民的无奈,或者矿主的疯狂,但是导演放弃寻找合适的故事的切入口,而是以诗意来表达。恐怖的场景,化成一幕幕诗意的画面,体现在那个背着镜子的人,体现在那个故意摆设的裸体人,体现在他的神曲朗诵,主观化的解说。

里面人物的来龙去脉我们不清楚,很多场景也无从理解,有些导演会解说,比如佛像,有些就没有,比如那些从黑夜干到白天,一直在挖煤的人,他们在偷煤还是捡矿主不用的煤呢?他们不在放牧羊群,而是靠此谋生?导演的解说更多的是在抒情,在表达态度,在感叹人生。

意识形态

导演充满对工业的厌恶,对绿色地球的崇拜,没有任何对旷工生活,或者草原牧民的倾听,也没有展现工业发展和人类环境之间的矛盾。在《钢的琴》里,我们看到了人们生活在老工业基地里的爱恨情仇,钢铁并不就是可怕的工业巨兽。但是在这里,那些尘肺病人,那些满面尘土的人,让人看到工业的恐怖和生命的无望。导演只是怜悯大地,生命,不怜悯工业和工人,不怜悯人们的生活,配的但丁地狱篇的说辞,把这里的人和事都说成是地狱景观。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左派态度。

从头到尾这里都渗透着左派的环保意识,反工业意识,自然主义的态度。但是这里面难道没有悖谬吗?人生可以难看,像工人和牧民那样天天脏兮兮的,但精神依然可以纯净,伟大。他们要活下去,要活的精彩,没有别的出路,煤矿如果能够带来好的生活,为什么不做呢?草原被破坏,也许是迫不得已的悲剧,而不是现在这样成了人类的罪恶。尘肺病,难道不是可以威权抗争,就一定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命运,要以废弃工业来解决?

艺术

所以说,这是一部沉默的电影,从头到尾可以简化为一个判断:保护地球,保护生命,拒绝工业,拒绝煤矿。这是一部情绪化的电影,导演的观念性很强,但好的电影更需要展示矛盾性和复杂性,激起公共空间的讨论,作为媒体平台让各种话语展现其中。

导演:赵亮

但是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矿主,没有看到政府,没有看到这些人的反对态度。导演只是在利用底层人展示自己的观点,表达一种主观的态度。这不是纪录片应该有的态度,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篇檄文。

这是一部伟大的诗歌,而导演,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影像的大师。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