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4岁少女被疑偷同学手机,喝除草剂证清白:

摘 要

  河南开封兰考县许河乡, 14岁初中女生被怀疑偷同学手机, 被同学喊“小偷”, 于是,她喝下除草剂自证清白。 所幸,家人发现后, 带女孩及时就医, 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女孩父亲


河南开封兰考县许河乡,

14岁初中女生被怀疑偷同学手机,

被同学喊“小偷”,

于是,她喝下除草剂自证清白。

所幸,家人发现后,

带女孩及时就医,

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女孩父亲称,此次事件校长也负有责任。因为丢失手机的是校长女儿,而此前,校方反复强调不许带手机进学校,女孩父亲质疑“校长开了放行条”。

目前,女孩已脱离危险,事件也在进一步调查中,孰是孰非暂时不能下定论。不过,我们都希望女孩能够早日重回校园,也希望她能够彻底走出这个阴霾,身心健康地成长。
可能有不少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过被误解、冤枉的经历。
所谓的“自证清白”是下下策,万一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应第一时间选择和家长和老师沟通,向大人寻求帮助,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方式。
那么,当孩子遭受到“冤枉”时,家长和教师究竟该怎么做才能保证孩子受到最小程度的伤害呢?

家长应成为孩子的依靠

控制情绪,给予孩子信任

在孩子“犯错”后,家长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打骂孩子,而是应该通过沟通、询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前因后果。

家长自己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让孩子相信家长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

充分沟通,帮孩子找寻真相

在孩子遇到事情时,部分的选择是“息事宁人”或者“谁闹腾谁有理”。其实,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这样做是对自己孩子的不信任,也是对事实真相的“侮辱”。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危机教育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要给孩子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帮助孩子破译成长的密码。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家长要教育孩子,避嫌即是避险,尽量不要离别人的贵重物品太近,在使用别人的东西前,应该先得到别人的允许。

还要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情况,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重要,不要试图采取任何极端方式去解决问题。

教师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保持公平公正

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态度决定了,所以在处理学生矛盾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教师没有亲眼看到或者偷东西的同学自己亲口承认,教师要公平公正,不要相信其它同学的一面之词,保护被怀疑人的自尊心。

消除言论影响

学生的东西丢了以后,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心中都会有一个怀疑对象,开始四处传播这个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保护受怀疑的同学,并且要告诉丢东西的同学和其他同学,不可以戴有色眼镜看待别人。

一个学生即使真的犯了错,也不意味着其他人可以随意欺辱他。

低调处理,方法得当

教师在处理时,要本着保护学生自尊心、教育学生的心态,积极耐心地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无论偷窃行为究竟存在不存在,教师都要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对双方学生的伤害。


未成年人在学校遇到问题时采取的面对方式正确与否很多时候取决于家长、老师是否给予他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信任中长大

你有过被冤枉的经历吗?

是怎样处理的?

欢迎留言分享!

综合整理自中原鹅厂、小莉帮忙、腾讯视频等。(声明:转载此文是为了传递和分享更多教育相关信息,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侵删。)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