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是李安1994年的作品,获得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讲的是老和3个女儿的故事。
老头子是个大厨,下刀炒菜动作干脆,剁肉的声音乓乓有力 可是,在前60分钟,镜头中一桌子食物颜色漂亮,造型好看,却让人没有食欲,不想吃。
120分钟的电影,有60分钟不仅没有食物的诱惑,反倒有压抑感。
李安说到自己的作品:
一般我的电影主人公都害怕冒犯或伤害别人,这可能也是我的天性,但另一方面,我又喜欢挑战和直面冲突,尤其是内在冲突。
在《饮食男女》中,这样怯懦又勇敢的冲突已经存在了。
从3场家庭聚餐可以看出,这部电影不单讲怎么做菜,而是在说食物不是带来幸福感的全部,情感满足也是其中之一
第一场聚餐:毫无亲密感的1家人
你想象的家庭聚会是怎样?
一家人在一起喝个小酒,
聊些鸡毛蒜皮的乐事
追溯一下往日时光
怎么想怎么都是一片欢乐,其乐融融。但在《饮食男女》中这家父女却是另外的景象。
一开场老头子就在厨房里忙。杀鱼、剖鱼、开片、下锅 用3分钟我们就知道这个老爸会做菜。我们都以为他家要请客,鸡鸭鱼都上齐全了,像是要请客的阵仗。
老爸在厨房里杀鸡杀鸭的时候,大女儿在教堂做礼拜,2女儿和情人在床上嘿咻,小女儿在路边调侃好友的男友
开场5分钟李安上了大菜:这不仅仅是一场美食盛宴,还有欲望的渴求。
2女儿在便利店工作,好友让她带班,她说“不行,今天是家庭日,不回去爸爸会生气。”
对孩子们来说,回家吃饭并非自愿,而是规定是习惯,她们只是执行而已。
这样的聚会有些形式化,吃饭就是走过场,缺少温馨感。
桌子上摆满了老头子做的各种美食,几个女儿却没有摩拳擦掌要大吃特吃的动作。一桌子,除了刚上桌的食物在冒热气,人情都是冷的。
大圆桌在中间,4个人却各坐一方,离得老远,不像是要吃饭反而像打麻将。
麻将的坐法有2个作用。
为了不让其他人看不到自己的牌,守住自己的底牌
为了看清其他人的动作,可防御可进攻的策略
在《饮食男女》中父女4人像打麻将一样坐着,暗示他们虽然是一家人却并不亲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而且对彼此都有着攻击性。
4个人开始吃饭,老头子2次在桌子上说“这两天我 ”。我了2次都没有说出来真正想说的话。
第一次没说出来是看到2女儿喝汤皱眉,老头子停下要说的话,问怎么回事。女儿没回应,他就说“有话直说”。女儿说味道不好,担心老头子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后,老头又生气了。
李安对这段话的安排极为巧妙,这个场景仅仅1分钟,透露出在这个家里彼此之间并没有分享秘密的习惯。
我们猜测老头要说的可能是和身体有关的事情,当女儿的关心正中身体时,他用愤怒回应关心。
当秘密不是被当事人说出,而是被别人发现时,当事人会出现焦虑,会下意识选择回避。
有人会说谎称:从未有过。
有人会愤怒,如同这个老爹。
这进一步暗示这一家人日常相处时缺少走心的关怀,同在一个屋檐下却没有去了解对方。
情感上并不亲密。
食物是有温度的,能让人吃饱,好看的食物更能带来视觉上的满足,导演在第一次的聚餐里制造了强烈的情感冲突。
用食物的暖对家人间的冷
用一个个挨在一起的盘子的紧凑对这家人彼此的远
用大圆桌的圆对这一家人情感的亏
李安制造了一场有违和感的家庭聚会,让我们看到隐藏在美食后,这一家人的矛盾,感情的疏离。
第二次聚餐:重新链接的家庭情感
2女儿朱家倩(吴倩莲饰)是最让朱老头头痛的一个,她是家里最叛逆最有主见的一个姑娘。在旅游公司做高管,业务能力好,长得漂亮。
她是第一个提出要离开家单独出去住的,也只有她敢直接问朱老头:你是不是老了。
朱家倩和朱老头的矛盾是怎么来的,前面并没有说,可能是2个人性格太像了,都是争强好胜型所以矛盾也大。
家倩因为工作出色老板让她去阿姆斯特丹,听说升职了,家倩没有拍马屁迎合,反而支支吾吾,说自己刚买了房子。
面对晋升,她居然没有兴奋,很是淡定。
吴倩莲对于家倩这个人物的情感处理很干净,她外表看起来能干果断,可是情感却很淡,没有大悲大喜。
这女人有问题!0情感和她事业好胜的人设不相符,去阿姆斯特丹她也能名正言顺离开家了,这不是她想要的吗?
家倩在大雨中买了一大包食材去情人家,做了一大桌吃的。
她解释说只是想做菜了,但是在家里爸爸根本不允许她进厨房。家倩做菜的动作娴熟,刀工一流,一副厨房老手的样子。
她向情人说了小时候的事情,说到爸爸带她进后厨,她在那里学会了做菜。爸爸还用面团给她做手镯,茴香当钻石。
当情人随手拿起盘子里的菜套在她手上时,她怒了。
这个地方的发怒是朱家倩整部剧中唯一的爆发,和工作无关,和爱情无关,却是为一段回忆。
这段厨房里的回忆是她最开心的,当被情人以玩笑的方式重复时,她感觉被侮辱了。
这刷新了我们对家倩的认知,她喜欢的是做菜,她更喜欢厨房,她的梦想是像爸爸一样当一个大厨。
朱家倩和爸爸的矛盾是因为爸爸反对她做厨师,甚至根本不要她进入厨房。
老头子反对也没有阻挡朱家倩对做饭的喜欢,她事业有成了,仍然醉心于厨房。
喜欢做菜的人内心都是温暖的。
李安给了这个朱家倩一个假象:强硬果敢。这是一个外表强硬,内心柔软的角色,整部剧中反差最大。预示了她后续的选择。
家倩在医院看到了爸爸悄悄做心脏检查,当知道爸爸偷偷瞒着她们身体时,她沉默了。
她没有再提要离开家的事。和姐妹比起来,朱家倩更像这个家的守护者。
李安给朱家女儿设定了3次聚餐,每一次聚会都是化解矛盾增加感情的一个契机。
2女儿知道了爸爸身体不好,在与爸爸斗气和亲情之间,她选择了放下争吵,留在父亲身边照顾他。
她跟领导说暂时不去阿姆斯特丹,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她不能走。
第二次聚餐,默不吭声的小女儿宣布她有了男朋友,还怀了孩子。
第三次聚餐,大姐突然宣布自己结婚了。这个女人一直说要留在家里一辈子,却在一夜之间结婚,离家。
每一次聚会女儿们都给朱老头带来惊喜,每一个人都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制造意外。电影过去1半的时候,这些惊喜成了电影中的笑点,也激活了朱家。
在我看来,这是整部剧的转折点,把一个沉闷的家庭带向有趣,让一家子貌合神离慢慢真正去了解彼此。
小女儿宣布自己怀孕这一出戏特别有趣。
从来在桌上闷不吭声的小女儿说:有件事情我想跟大家宣布一下
二女儿问:又是哪一科挂了?
小女儿说:我认识了一个男孩,男的
这个对话设计得很巧,再次暗示他们彼此缺少关心。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遇到谁,至于内心想了些什么,就更不知道了。
面对女儿们出其不意的行为,突然地离开,朱老头什么话也没有说,他用沉默理解她们。每天,他仍然会去房间叫2女儿起床。
这里能看出李安的贴心,没有在这里用争执、责骂的方式挑明家庭矛盾,没有用打碎重塑的痛苦方式缓和彼此的关系,而是用沉默的理解这样温和的方式去化解关系的梳理。
只有在袒露真心后,才能真正打开心去感受另一个人,感受家人的关心、懂得别人的无助,甚至真正懂得食物的美好。
虽然家里圆桌上的人少了,但是情感的纽带开始形成。
第三次聚会-重新开始
朱家准备卖了。
朱老头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向众女儿女婿宣布,自己要再婚。朱老头娶了一个和大女儿差不多大的一个女人,他们的邻居。
那个女人离过婚,带着一个女儿。朱老头在这个女人身上找到了家的感觉。
这是一场鸡飞狗跳的聚会,却是整部剧中最有趣的一次。
朱老头把厨房的任务分配了出去,2个女婿在屋外捉鸡,被鸡追得团团转。这个时候的聚会不再只有朱老头一个人,不再在单一的突突声,有鸡撕心裂肺的叫声,女婿们大声叫喊的声音。
朱老头听得皱眉,一不留神雕工劈了。
女方妈妈听说朱老头求婚的是自己的女儿,不是自己,当场气晕了。一屋子人慌慌张张把她抬上沙发。
在这里,我却感到和乐融融的快乐。
朱家老宅准备出售卖掉。
大女儿结婚有了自己的家;二女儿看到老爹有人照顾了,也放心申请去阿姆斯特丹上任;小女儿刚刚生下宝宝。
朱老头搬出了平房,住进了阳光更好的楼房,他的新婚妻子已经挺了个大肚子。
2女儿离开前请1家人来吃饭,却各自都有重要的事情没有来,只有朱老头来了。没有了每周必须一聚的规定,没有鸡鸭鱼肉的大餐标准,没有强行的捆绑,1家人相处反而更顺畅了。
2女儿下厨后,父女俩吃了一桌家常菜。特大一张圆桌子,无数的空位,在这个场景中反而投射出温馨感。父女俩不再面对面坐着,而是挨着坐在一起。
导演通过镜头暗示这家人关系在渐渐融合,变得亲密。
最后
《饮食男女》是一部需要满满去品的电影。
从名字看会让人以为是讲美食,其实这里关于食物有2条线
一条是嘴巴
一条是情感
食物进入身体满足了生理的饱腹感,却不是真正的满足感,当心理的满足和身体的满足都实现后,才会体会到幸福感。
就像电影最后,朱老头突然对女儿说:我的味觉又回来了。
我们不知道老头子的味觉是真的回来了,还是对女儿厨艺的赞美。这句话预示了新的开始,女儿们开始了新的生活、老头子有了新的生活,新生命的出生。
现在有一个说法是家容易伤人,《饮食男女》中也有伤人的部分,显然李安想说的不仅仅是这一点,它说的是“家”这个主体具有的幸福独特性——不用100%懂得,只要理解足以。
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我这一辈子怎么做,也不能像做菜一样,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来才下锅,当然,吃到嘴里是酸甜苦辣,各尝各的味。
--《饮食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