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牛汉曾在文章中谈到他和萧军的一段对话。他问萧军为什么萧红去了日本之后没给鲁迅写过一封信?萧军说:"是鲁迅和萧红商定萧红去日本后不写信的。鲁迅重病死了,她就立即赶回来了。但我还是觉得,萧红走后不写信,是不正常的,可以说明,她和鲁迅不是一般的关系。"
对于鲁迅和萧红的关系,一直有一些传言流传,萧军在这段话中谈到鲁迅和萧红的关系时,他的猜测是模棱两可的,让人浮想联翩?不是一般的关系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萧军也许意有所指,但实际鲁迅和萧红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复杂。
1.鲁迅是萧红文学上的老师,也是萧红的忘年交
鲁迅非常欣赏萧红的才华。
他不计回报地在文学上指导萧红,并亲自执笔为萧红的《生死场》作序。《生死场》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赞扬,为萧红赢得了高度的关注。
可以说,如果没有鲁迅,就没有成名的萧红。
当时萧红蜗居在小小的出租房里写作时,远没有什么名气,正在为一日三餐发愁,眼看就要过不下了。她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了鲁迅,鲁迅慧眼识英,看中了她的稿件,并给了她二十元稿费,助她度过了难关。
从此,萧红和鲁迅结下了缘分。萧红对于鲁迅始终是带着仰望的视角,她非常尊敬自己的这位老师。
而同时,萧红作为东北人的敢爱敢恨与刚直,也为鲁迅欣赏,他们还有共同的志趣,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萧红与鲁迅相识的时候,萧红刚刚23岁,鲁迅已是53岁。他们成为了一对忘年交。
萧红在认识鲁迅之后,就和萧军一起搬到了鲁迅家附近居住,成了鲁迅家的常客,经常和鲁迅聊天至很晚。
后来二萧关系破裂后,萧红独自前往日本,三个月后,鲁迅病逝了。在鲁迅去世前,一直挂念着萧红,念着她在日本是否过得好。
他们之间,有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但同时,也不能否认鲁迅作为一个男人,对于作为女人的萧红是关注和欣赏的。
2.鲁迅作为一个男人对于萧红的关注和欣赏
萧红曾在文章中提到:别人穿什么,先生是看不见的。
但是萧红穿什么,鲁迅是有注意的。
有一次萧红穿了一件新式的红色宽袖子上衣和一件咖啡色格子裙,她问鲁迅自己的新衣服是否好看。
鲁迅直言:红衣服应该搭黑裙子,横条纹不适合胖人穿。并说她之前穿的了一双靴子,像日本兵穿的,不好看。
萧红问他为什么现在才说。
鲁迅告诉她,如果早说了,怕她受影响不穿了,但现在看她不穿了,所以才说。
这段对话是很普通的一段家常对话,但并不似师生之间的对话。
有一次许广平替萧红打扮,但鲁迅认为不好看,就生气地和许广平说,以后不要那样打扮她。
这是鲁迅作为一个男人在关注着萧红,但硬要说还有什么深层次的意思,也是强加附会。不如说萧红从一开始就是鲁迅发掘出来的一件宝贝,他提携她,指导她,所以连同她的穿着与言行,自然也不可避免得关注着。
3.鲁迅是萧红温暖的所在,是她心灵的港湾。
有人曾说鲁迅对萧红像是慈父对女儿,萧红纠正说应该是祖父,大家都知道萧红对他的祖父有着深厚的感情,祖父是她整个童年的温暖。
鲁迅先生曾在一封信中形容萧红,说她孩子气不改,真是无可奈何。这句话充满了宠溺。
所以萧红对鲁迅有着很深的依恋,她住在鲁迅家附近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去看望鲁迅,而且整日都呆在鲁迅家。
尤其在萧红和萧军感情不和的时候,她完全把鲁迅家当成了出口。以至于许广平都有些意见,认为她影响了鲁迅休息。在许广平对萧红的回忆中,提到了这一点。
萧红曾问过鲁迅,问她对青年的爱是父性的还是母性的,鲁迅告诉她是母性的。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女性之爱,让萧红在人生的黑暗时刻,对鲁迅产生了深深的依恋。
鲁迅走后,曾有许多人邀请萧红给鲁迅写悼词,萧红始终没写,她无法接受鲁迅先生已经去世了。在所有回忆鲁迅的文章中,萧红所写得是最细腻,最日常的鲁迅先生,也是最打动人心的。
所以,应如何定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把它看成是一种对老师的崇敬和仰望,对知己的欣赏和不舍,对温暖的依赖和靠近,那么,就不难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了,也不会觉得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