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就饱、嗳气放屁、腹部隐痛,担心是胃癌,多次胃镜检查都是浅表性胃炎。”
“吼了两年作业,越吼胃越疼,面色发白,疼得直不起腰,捂着肚子来到医院各种检查,未查出异常。”
“胃疼得难以忍受,都去了两家大医院,胃肠镜检查结果都是轻度胃炎。”
“只要遇到紧张、考试、着凉、吃辣,准腹泻腹痛,做了肠镜检查,没有炎症、没有息肉、没有癌症。”
在国医堂每天接诊的大量胃肠病患者中,诸如上述情况的患者,也频频发生,检查说没有什么严重的病症,但却因为胃肠不适折磨自己多年。
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在消化界,这类消化系统病症,有一个专业术语——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很常见,却很折磨人
在医学上,疾病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
器质性疾病是通过检查发现组织或器官存在着真实的病变;而功能性疾病,则是各种检测都没有发现异常,但症状是真实存在的。
胃肠病也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
我们今天说的就是后者——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种由于生理、环境、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中,这一类患者并不少见,可占消化科门诊就诊比例的50%-70%。
功能性胃肠病按症状区域及特点分为三大组:
1、功能性食管病
症状表现为功能性烧心、食管源性的功能性胸痛、功能性吞咽困难、癔球症等。
2、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
症状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嗳气症、恶心与呕吐症、反刍综合征。
3、功能性肠病
症状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等。
在我国,成年人功能性胃肠病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最为常见。
功能性胃肠病的罪魁祸首,很常见
你知道吗,功能性胃肠病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人的情绪。
我们人体的胃肠与自己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不良情绪会诱发胃肠道种种症状,而长期情绪不良则会直接导致一系列胃肠功能性疾病。
这是因为人体胃肠道功能受神经、内分泌统协同支配和调节。我们胃肠道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大脑),因此它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
毫不夸张地说,胃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情绪器官”,人的胃肠功能会随着情绪波动而出现“情绪化”反应,胃肠是人的“情绪晴雨表”。
众多能够影响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的异常刺激,比如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担心、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都会导致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的改变,进而出现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疼痛、嗳气、恶心、便秘、腹泻等等消化道症状。
总之,不论是胃肠道器质性疾病还是胃肠道功能性疾病,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只是胃肠功能性疾病与情绪关系更为密切,是由长期情绪不良所导致的。
内脏也有敏感度,并直接影响你的胃肠道病情
你知道内脏也有敏感度吗?
没错,除了人有敏感度高低之分外,我们人体的内脏,也有敏感度高低之分,会随着情绪的变化增高或减弱。
内脏敏感性增高,通俗的讲就是胃肠道对各种刺激很敏感。患者对生理性刺激会出现不适感,对伤害性刺激呈现更加强烈的反应,如进食稍有不当就会发生很明显的上腹不适等症状,并可以持续存在很长时间。
内脏敏感度越高,病症就越不容易得到缓解和治疗。比如说,对于那些病史较长,多种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反复就医,久治不愈的这类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情绪不良引起内脏敏感性增高。
此外,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尤其以焦虑情绪状态更为多见。
所以,胃肠功能性疾病的治疗,单单调节胃肠道功能是不够的,还要调节患者的植物神经,降低其内脏敏感性,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其中患者自我放松和调节相当重要。
如何有效改善功能性胃肠病?
1、平静五感
我们每天都要使用“五感”生活和工作,五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当感觉自己处于负性情绪中时,可以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身体感官来快速缓解焦虑情绪:
视觉:看一看让你放松或让你微笑的东西,如美丽的景色、温馨的家庭照片,可爱的小动物照片等。
听觉:听听舒缓的音乐,唱一首最喜欢的曲子,演奏一种乐器,或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等。
嗅觉:使用有舒缓作用的芳香蜡烛,闻一闻花香,或者自己种植的其他植物的味道等。
味觉:好好地吃一顿美餐,慢慢享用你最喜欢的食物的味道。
触觉:为自己做一次手部或颈部按摩,抱着宠物,或用柔软的毯子裹住自己等。
2、学会恰当宣泄情绪
和他人的亲密关系和人际交往是保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找一个关心你的人比如家人、好朋友、心理咨询师等好好聊一聊,这可能是获得平静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人打开心扉或诉说苦恼,不妨通过以下的开场白来开启聊天模式:我感觉有一些不开心,想和你聊一会儿;今天我觉得很郁闷等。
3、呼吸安神
可以通过简单的呼吸放松来稳定自己的情绪,获得平静的感觉。
尽量找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空间,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无论站着或者躺着都可以),慢慢闭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来,仔细体会空气顺着鼻腔内壁缓缓流过、摩擦着鼻腔的细微感觉;接着你会发现腹部随着呼吸也在慢慢起伏,吸气时膨隆,呼吸时收缩。花一些时间去体会这种感觉,慢慢地,你会从不舒服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内心变得舒适和安宁。
4、尝试转移注意力
有些患者过分聚焦身体的细微变化,尤其腹部症状的变化,很容易把某些胃肠生理活动误以为病理反应,如把胃肠道的正常蠕动误认为异常,十分担心因此诱发不适,这是内脏敏感性增高的表现之一。
但患者往往否认自己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事实上患者的潜意识中时刻在关注着自己身体的细微改变。最典型的是患者往往在空闲时症状严重,而集中精力做事时症状往往消失,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因此,患者要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走出家门,多与他人交流,多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使自己的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体转移到其它感兴趣的事情上。
5、合理运动放松
锻炼是改善精神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做有氧运动(如拉伸运动、慢跑、快走、散步等)时,大脑可分泌内啡肽,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获得快乐。
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一定要生活规律,饮食规律,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分散注意力。避免久坐、久站,多进行有氧运动,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