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对于育儿领域有所涉猎的家长,大概对“一得爸爸”并不陌生,这是一位为儿子成长教育奉献全部身心的中年男性,在教育和心理上,一得爸爸的涉猎和知识并不亚于女性,甚至付出更多,只因与妻子很早离异,作为单亲爸爸,一得父亲可谓竭尽全力。
而张一得的成长也如一得爸爸的愿望那样,从小就展露出了超出同龄人的优秀和天资,小小年纪,获得的荣耀履历已经是我们普通大人都无法企及的,这不得不说是一得爸爸的功劳。但是,这些荣光却没能挽救孩子的生命,在考取埃默里大学后,张一得选择了自杀,彻底离开了视他为生命的父亲和人间。
![](https://pics6.baidu.com/feed/a6efce1b9d16fdfa12ee532743b9b75c95ee7b3c.jpeg)
这件事一经曝光,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几度登上热搜,只因当事人一得爸爸是知名育儿专家,在宝妈群体中获得极高的认可度,网友不肯相信他的儿子会选择离开。直到一得爸爸晒出了给儿子的告别信,大家才接受了张一得离世的事实,但疑惑也就此产生了。
在大家的认知中,一得爸爸为了孩子的成长可谓殚精竭虑,不仅辞掉了优渥的工作,还选择与儿子一起搬去山上生活,只为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别说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了,哪怕是每个月、每一天,一得爸爸都不曾懈怠过,他认真对待儿子的一切,而且从来不是专制的家长,他几乎没有对儿子说过“不”字,也甚少干预孩子的选择,认为孩子是自由的,应该有人生的掌控权。
这样一个在大众眼中接近完美的父亲,为何会造成孩子的早逝呢?要知道,张一得离开的时候只有17岁,这是一名未成年人。如果说,成年人走了极端有社会和环境的因素,那未成年人做出这种选择,就与父母的教育脱不开干系,那么,孩子崩溃的情绪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事实真相呢?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窒息”时刻。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创伤是终身制的
“妈妈在我还是一岁婴儿的时候就离开了爸爸。我和父亲一起长大,他把房子卖了,带我到山上,耕地、种菜、捡破烂。这种田园生活方式在都市人听起来也许很有吸引力,但我作为一个小男孩却讨厌这种生活方式。”
这段话出自张一得的埃默里大学申请书上,由此可以看出,幼童时期的张一得对父亲的选择非常不能理解,对于没有妈妈的生活也很不适应。他随后还写到自己对平凡家庭的向往,想要和其他同学一样,不需要担心金属制的房屋会不会引来雷电,也不想在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捡破烂,这些所谓的教育方式曾让年幼的张一得感到窒息。
![](https://pics2.baidu.com/feed/d058ccbf6c81800abb696792420308f2838b4759.jpeg)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知道张一得的父母为何离婚,但能看出来,一得妈妈的离开导致张一得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得爸爸没有再婚,这意味着张一得从小只能接受来自一方的呵护和照顾,这会给他的成长留下遗憾和创伤。
著名女演员王子文曾说过,父母总认为离异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只要父爱母爱给到位即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离婚给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大家想象中更严重。大数据显示,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面对感情是退缩的,青春期心理自卑几乎是常态,长大能够与自己和解的始终是极少数。
过度的关心,让孩子压力太大
之前我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去吃肯德基,因为家里条件有限,所以只给女儿买了儿童套餐,在吃的时候,女儿主动让妈妈也吃,但妈妈却说,“咱家的钱只够买这个套餐,没事,妈妈看着你吃,以后你要努力。”这件事给孩子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从此见到汉堡绕路走,因为童年的那顿饭让她充满了负罪感。
![](https://pics2.baidu.com/feed/960a304e251f95ca0a0f0d4d3121443666095216.jpeg)
张一得也是如此,父亲的爱很完美,十年不曾做过一顿重复的饭菜,将细节做到了极致,是一个无可挑剔的父亲。但是,孩子需要的并非是完美的父爱,这会让他认为自己也不能出错,一得爸爸的优秀,在无形中逼迫着孩子同样优秀,也会让他窒息。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相似的经历,自己做错事时,父母若主动示好,反而会让我们的愧疚程度翻倍升级。客观来说,父母并没有错,但孩子却会被情绪压垮,时间长了就容易走极端。所以,家长可以关心孩子,但不可以过度,以免让孩子压力过大。
【话题讨论:你是否有过被父母压垮的时刻呢?】